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量子共振检测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无创波谱检测方法,它不同于其它原子和分子光谱检测方法需要经过繁杂的化学前处理而引进因意外污染而带来的偶然误差,使测定结果可信度较差。量子共振法是基于检测患者特定疾病、营养指标的磁场强度变化信息,这种信息只有毫微高斯大小,经计算机与主机存贮的近2000种指标的标准量子共振光谱磁场强度进行对比运算,以正或副数值输出检测结果(称量价值)。

  • 标签: 光谱检测 量子共振 营养素缺乏 临床意义 治疗方 儿童
  • 简介:背景: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光动力疗法(PD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关于PDT在体内靶向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以量子点-RGD(QDs-RGD)探针为光敏剂的PDT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移植瘤裸鼠的治疗效应。方法:合成QDs-RGD探针,制备胰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术观察QDs-RGD、QDs探针注射入模型裸鼠体内1、5、10、24h后的显影情况。取40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单纯光照组(激光630nm,120J/cm2,持续照射20min);PDT组(QDs-RGD0.5nmol+激光照射);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50mg/kg);联合治疗组(QDs-RGD0.5nmol+激光照射+吉西他滨50mg/kg)。第18d处死全部裸鼠,取出瘤体,称重并测量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QDs-RGD注射1h后,肿瘤显影逐渐清晰,注射5h后显影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弱。QDs于瘤体附近的聚集浓度明显低于QDs-RGD,注射10h后肿瘤部位已无显影。PDT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瘤重、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光照组(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又显著低于PDT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对照组与单纯光照组间、PDT组与吉西他滨组间瘤重、瘤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吉西他滨组、PD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0.5%、43.5%、37.1%。结论:以QDs-RGD探针为光敏剂的PDT联合吉西他滨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 标签: 胰腺肿瘤 光化学疗法 量子点 RGD序列 吉西他滨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和PCNA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端粒酶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和非癌变乳腺组织相比,端粒酶和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与高的病理分级(x2=4.419,P=-0.041)、高的TNM分期(x2=6.4315,P=-0.012)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与淋巴结转移也呈正相关(x2=7.783,P=-0.005)。PCNA表达在病理分级的Ⅲ级组明显高于Ⅰ~Ⅱ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10.606,P=0.001);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x2=71636,P=-0.006)。而且在乳腺癌中端粒酶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368,P=-0.002)。结论端粒酶与PCNA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相关,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端粒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量子点 免疫荧光
  • 简介: 【摘要】本文从圆运动理论探讨中医“质能守恒”关系,认为经络是阴阳纠缠和五行同构全息的信息通道,是一种能量结构平衡现象。由五大能量现象的粒子本质分析出物质的“色”和“空”两种属性,发现微观世界以能量为轴心的圆运动现象,得出宏观和微观世界统一的圆运动学说。经络圆运现象的感传以电磁能量为主进行量子化传递。由此提出假说:经络传感的实质就是电磁感应释放的感应电流和光波,经络传感的粒子介质具有量子化特征。

  • 标签: 圆运动理论 经络圆运现象 电磁感应猜想 量子假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不同样品放置周期对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结果的影响状况,从而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适宜的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检测周期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以门诊确诊感染Hp的158例胃肠疾病患者以及163列排除感染Hp的门诊正常人群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量子点免疫荧光法分别对新鲜血清标本(4小时内)、4℃放置三天、4℃放置一周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分析相应的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抗体(Urease)检测结果的差异。结论:样品放置3天以内对样品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 标签: 标本储存周期 胃幽门螺旋杆菌 量子点免疫荧光法 免疫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测量单胎孕妇早孕及中孕期子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及其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档并自早孕期进行序贯测量CL的2 254 例单胎孕妇。所有孕妇均经阴道超声测量早孕期(孕11~13周+6)和中孕期(孕21~23周+6)的CL。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统计学方法,主要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早孕及中孕期CL的差异,并探究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早孕和中孕期CL对于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1)2 254例孕妇的早孕及中孕期CL分别为(36.1±4.2)mm(22.4~52.6 mm)与(36.9±5.3)mm(2.9~59.7 mm),短子宫颈发生率分别为0.31%(7/2 254)和1.46%(33/2 254)。当早孕期CL≤25.0和>25.0~≤30.3 mm时,中孕期发生短子宫颈的风险均增加[OR值(95%CI)分别为43.92(6.83~282.49)和6.59(1.97~22.00),P值均<0.05]。(2)2 254例孕妇中共69例(3.06%)早产,其中早产与足月组的早孕期CL、短子宫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2±4.5)与(36.1±4.1)mm,t=-1.78,P=0.076;1.5%(1/69)与0.3%(6/2 185),χ2=2.98,P=0.084],但早产组中孕期CL较短,短子宫颈发生率较高[(33.6±6.7)与(37.0±5.2)mm,t=-5.12;8.7%(6/69)与1.2%(27/2 185),χ2=25.80,P值均<0.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05,95%CI:1.22~3.46)、自发性早产史(OR=25.25,95%CI:5.01~127.28)、辅助生殖技术助孕(OR=10.39,95%CI:2.39~50.33)、中孕期短子宫颈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4)早孕期CL≤25.0、>25.0~≤30.3、>30.3~≤33.0、>33.0~≤35.7、>35.7~≤38.7 mm分别与>38.7 mm进行比较,早产的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中孕期CL≤25.0、>25.0~≤29.5、>29.5~≤33.6、>33.6~≤36.8、>36.8~≤40.1 mm分别与>40.1 mm进行比较,早产的风险均相对升高[OR值(95%CI)分别为17.64(4.99~62.32)、6.89(2.11~22.55)、3.58(1.34~9.59)、4.04(1.58~10.32)、3.34(1.28~8.67), P值均<0.05]。(5)以中孕期CL≤25.0 mm和≤29.5 mm为界值,预测早产的灵敏度分别为8.70%和17.39%,特异度为98.80%和95.29%,阳性预测值为18.20%和10.43%,阴性预测值为97.16%和97.34%,准确率为96.01%和92.90%。结论早孕期CL及短子宫颈发生率在早产与足月分娩人群中无明显差异,且早孕期CL不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当早孕期CL≤30.3 mm时中孕期发生短子宫颈的风险升高。中孕期子宫颈越短则早产风险越大。

  • 标签: 宫颈长度测量 超声检查 早产 妊娠初期 妊娠中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激素替代冻融囊胚移植周期(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的阈值及最佳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激素替代冻融准备子宫内膜的2 825囊胚移植周期,以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连续变量五等分组法将患者分为Q1组(3.5~7.9 mm)、Q2组(8.0~8.9 mm)、Q3组(9.0~9.5 mm)、Q4组(9.6~10.7 mm)、Q5组(10.8~21.0 mm)5个亚组,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囊胚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以Q1组为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Q1组,Q3和Q4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囊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阈值为9.6 mm,子宫内膜厚度<9.6 mm时,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3%(OR=1.23,95%CI=1.11~1.36),活产率提高21%(OR=1.21,95%CI=1.10~1.33),子宫内膜厚度超过阈值时,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OR=0.92,95%CI=0.84~1.02),而活产率呈下降趋势(OR=0.88,95%CI=0.81~0.96)。结论在囊胚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呈曲线关系,最佳子宫内膜厚度区间为9.0~11.0 mm。

  • 标签: 超声检查,经阴道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中孕期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长度对单胎孕妇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产科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颈长度的单胎妊娠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这些孕妇短宫颈发生率、宫颈长度,并对比不同宫颈长度孕妇自发性早产发生率。结果:200例孕妇短宫颈发生率为20.00(40/200),其中孕早期孕妇14例(35.00%),孕中期孕妇26例(65.00%)。孕早期孕妇子宫颈长度为14.9-44.20mm,平均长度为(32.39±1.16)mm;孕中期孕妇子宫颈长度为13.9-45.2mm,平均长度为(32.16±1.20)mm。子宫颈长度为13-15mm、16-24mm、≥25mm患者分别为18例、22例、160例,自发性早产发生率分别为55.56%、36.36%、1.25%,随着子宫颈长度减少,孕妇自发性早产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中孕期行阴道超声检查,可测量子宫颈长度,预测其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

  • 标签: []早中孕期 经阴道超声 子宫颈长度 单胎孕妇 自发性早产
  • 简介:摘要: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是一种常用的塑化剂,广泛的应用于日程生活的塑料中。塑料的大量使用,使其在环境中的污染增大,其危害性主要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引起人们的关注。需要一种简单快速的方式检测其在环境中的含量,而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这种特性。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分析物具有高的选择性,荧光传感器对分析物具有高的敏感性,把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对特定的分析物快速识别。本论文通过使用氧化锌量子点、异硫氰酸荧光素和不同发光颜色的碲化镉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结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识别,分别制备了对DEHP敏感性识别的的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分印迹聚合物 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叶酸偶联量子点(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有效性及CTC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67例。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5个细胞数梯度(0、100、150、200、300个),比较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免疫磁珠法(单标法)和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双标法)对CTC的检出率。应用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量,荧光显微镜下见阳性CTC者即为CTC阳性患者,分析CTC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对SKOV-3细胞CTC的平均捕获率高于EpCAM免疫磁珠法(83.4%比70.3%)。在67例卵巢癌患者中,Ⅰ~Ⅱ期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30.0%(3/10),Ⅲ期为91.9%(34/37),Ⅳ期为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97.1%(33/34),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的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附睾蛋白4(HE4)>110 pmol/L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58.8%(10/17),低于HE4≤110 pmol/L患者的92.0%(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年龄、绝经情况、病理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癌胚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199(CA199)、血清癌胚抗原(CEA)分层患者间CTC阳性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可有效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外周血CTC。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T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及HE4水平有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细胞,循环 免疫磁化分离 量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