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传动直丝矫治器及技术临床应用文献的综述,分析传动直丝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正畸医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使传动直丝技术得到推广。

  • 标签: 传动直丝弓 矫治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快速扩疗法可增加牙弓的宽度,对于排列整齐牙齿提供足够的间隙;固定矫治器在三维上控制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精确的控制牙位,促使牙列排成满意的牙弓形态。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优势互补,缩短矫治疗程,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随着临床上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增加,关于快速扩联合固定矫治技术适用范围、对牙弓形态影响、长期稳定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回顾性总结目前临床上关于此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的现状。

  • 标签: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牙弓形态 牙列拥挤 稳定性
  • 简介:摘要:高足足部损伤的概率远高于正常足。本文主要综述高足的分类、足底压力及运动中的力学特征,进而分析并归纳总结高足损伤原因,旨在提高对高足运动损伤的认识,供临床参考。

  • 标签: 高弓足 损伤 足底压力 运动特征
  • 简介:直丝矫治技术系列讲座(二)(第一阶段:排齐与整平牙弓)刘月华,曹祥龙,傅民魁错畸形的表现多种多样,牙齿在颌骨内移动有其内在规律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无论使用何种矫治技术,治疗都应该循序渐进,将整个治疗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阶段,使每一个阶段达到特...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矫治技术 牙齿移动 前牙 弓丝 标准方丝弓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收治的32例动静脉内瘘(AVF)头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7例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8例患者行开放手术头静脉转位贵要静脉,7例患者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PTA术修复成功率88.23%,开放手术修复成功率100%,覆膜支架置入术修复成功率100%。随访1至6个月,动静脉内瘘头静脉狭窄修复后内瘘通畅中位生存时间:PTA术为5个月,开放手术为6个月,覆膜支架置入术为6个月。结果表明PTA和覆膜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方便、快捷的优势,但PT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开放手术和覆膜支架置入术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扩前方牵引+直丝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方法:汇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恒压早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12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上颌扩前方牵引+直丝矫治技术,对治疗效果展开评价。结果:较治疗前,治疗后患者SNA角、SNB角、ANB角、U1/SN角、SN/MP角、OP/FH角、Y轴角优势显著(P

  • 标签: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 直丝弓矫治技术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扩前方牵引配合直丝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20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行上颌扩前方牵引配合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并且对患者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完成测量分析。结果20例患者在治疗矫正之后,脸部脸型均有所改善,并且磨牙中性关系,前牙的覆盖正常。SNA角增加、SNB角减少、ANB角增加、SN/MP角增加、OP/FH以及U1/SN都有所增加、LI/MP有所减小。结论通过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行上颌扩前方牵引配合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可以具备较为显著的治疗成效,完成三维方形的角度控制,来改善患者的面部脸型,重建患者的牙齿咬合角,具有临床治疗成效。

  • 标签: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 直丝弓矫治技术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
  • 简介:研究目的本文就与牙齿磨耗有关的诸多病因进行了回顾。材料与方法基于临床发现与病史,描述了一些特殊类型的磨耗。结果牙齿磨耗的发生及其形式与文化、食物,职业,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同时展示了一些与上述因素有关、有区域特殊性的牙齿磨耗病例。结论作为与患者讨论问题的第一者,牙医应能识别牙齿磨耗的特征性表现,并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予以处置。

  • 标签: 牙齿磨耗 病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3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行一次性咬合重建,治疗后半年内对患者进行复诊,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稳定性,以及是否有颞颌关节不适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咬合升高接近正常,患者主诉无不适感,明显提升咀嚼功能,就医满意度良好。结论对于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实施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就诊次数,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咬合重建 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咬合重建的修复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例重度磨耗伴缺损病例,分别采用固定修复,固定一可摘修复及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合重建修复1年后,患者均对合重建修复效果满意,但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相比,固定一活动联合修复和固定修复在义齿舒适度、美观等方面满意度更高。结论根据不同病人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修复设计进行合理的咬合重建,以有效恢复患者正中颌位关系及正常咀嚼功能,最大限度改善舒适度及美观性。

  • 标签: 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咬合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牙列重度磨耗患者中选取3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固定修复的方式对所有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对比30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将30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治疗前后的PRA指数各项指标评分结果、美观满意度及咀嚼效率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治疗后的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实施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患齿的美观程度,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列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固定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选择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56例,根据患者余留牙情况、息止间隙等分析,其中37例患者采用垫式可摘义齿修复,19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随访1年后,56例患者咀嚼功能均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解,面型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了垂直距离降低,有必要对其进行咬合重建,过渡性重建修复可为永久性重建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 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重建
  • 简介:将尖牙向后结扎法应用于直丝矫正器及方丝矫正器的平整、排齐牙列阶段,对其应用于两种矫正器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方丝矫正器上应用尖牙向后结扎法,同样获得良好的效果,且排齐上牙列的速度快于直丝矫正器。

  • 标签: 尖牙向后结扎 方丝弓矫正器 直丝弓矫正器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牙列重度磨耗后义齿联合修复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6月到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35例老年性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人群均主观感觉咀嚼能力差,均进行6个月随访且配合性较好,进行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对研究人群随访表明,所有患者在修复治疗后5周内都能适应牙齿修复带来的不适,咀嚼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随访6个月后疗效为优11例,占31.4%,疗效为良23例,占65.7%,疗效为差1例,占2.9%,检查结果表明均未发生修复牙齿病变、松动和叩击痛。对患者基牙状况检查结果显示,良好例数为32例,占91.4%,其余3例患者经洗牙等治疗后3例患者均痊愈或缓解明显。X线检查结果显示,研究人群修复6个月比修复前基牙有明显好转。结论采用义齿联合修复方案治疗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患者,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应加强推广。

  • 标签: 牙列磨耗 义齿联合修复 重度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插销式分体桩桩冠修复重度磨耗后牙的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0颗重度磨耗后牙采用插销式分体桩桩冠进行修复,即根管预备取印模后分别制作插销式分体桩及另一部分桩冠、玻璃离子粘固,完成修复。结果:60颗修复体均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咀嚼功能良好,牙周健康,患者满意。结论:对于黯龈距过低(〈3mm)的重度磨耗后牙采用插销式分体桩桩冠修复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插销式分体桩 重度磨耗 桩冠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用开放手术处理头静脉狭窄的病例。患者女,76岁,右上肢高位内瘘(肱动脉-头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治疗,4年后出现透析中静脉压升高,头静脉走行迂曲、打折伴瘤样扩张。血管造影发现头静脉迂曲伴狭窄(70%),行"吻合口头静脉缩窄+头静脉重建术",术后上臂头静脉血管张力降低,透析中静脉压明显下降。

  • 标签: 肾透析 静脉 血管通路 头静脉弓狭窄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寰椎左侧骨赘导致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猎人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BHS)的临床病例,进一步分析BHS的流行病学特征、诊疗方式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对上述提到的1例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和临床结局进行描述。检索1978至2021年的文献,将所涉及的B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例入选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发病部位、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临床结局等资料。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项研究。结果报告1例因寰椎左侧骨赘导致左侧椎动脉旋转性闭塞的患者,三维CT重建显示寰椎左侧骨赘压迫椎动脉;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左侧椎动脉V2段远端轻度狭窄,向左侧转头时该部分椎动脉受到卡压导致血流中断,头部恢复中立位后血流通畅。因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法缓解,采用后路寰椎骨赘切除术+椎动脉减压术,术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短期随访结果良好。筛选出的87篇文献及报告的1例患者共126例BHS患者纳入研究。发病中位年龄55岁(43.5岁,65.0岁),高发年龄51~60岁;男女比例为1.9∶1。126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椎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部位位于寰枢椎节段;66例患者累及左侧椎动脉,45例患者累及右侧椎动脉,15例患者累及双侧椎动脉。诊断方法:126例患者中有114例患者均采用全脑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ynam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DSA)来确诊BHS。随访时间0.25~114月,平均16.6月。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36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12例患者治疗后存在残余症状;32例患者采取融合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54例患者采取单纯减压手术,其中4例患者术后存在残余症状;4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BHS患者临床少见,常累及寰枢椎节段,左侧椎动脉较易受累,高发年龄为51~60岁,DSA是诊断BHS的金标准,对于由异常纤维骨结构、椎间盘突出、节段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BHS,椎动脉或寰枢椎融合的减压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颈寰椎 脊柱骨赘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