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输血患者血液管理 (PBM) 进行优化,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医疗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9 月在我院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210 例检验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PBM ,观察组则为优化 PBM ,分析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 患者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为 0.9% ,对照组为 5.7%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优化患者血液管理能够更好地规范医、技、护人员参与输血全过程,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为患者安全科学合理用血保驾护航,减少医疗纠纷,具有临床开展价值。

  • 标签: 患者血液管理 输血 不良事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于隔离区内护士晕厥事件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以我院 2020年 1月 ~3月隔离区 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晕厥事件发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观察改进效果。结果:经分析发现,导致隔离区护士晕厥的原因较多,主要为外界环境、护士自身原因所致; 经改进后,因环境因素所致的护士晕厥发生率为 2.50%、护士自身原因所致的护士晕厥发生率为 5.00%,晕厥总发生率为 7.50%,与改进前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隔离区内护士晕厥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与隔离区环境及护士自身原因有关,提示各大医院应不断完善隔离区环境,关注护士自身身体状况,最大程度减少晕厥事件发生,提升护士舒适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隔离区 护士 晕厥事件 原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阻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及如何构建人性化的上报系统。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按职称结构分层,发放护理不良事件调查问卷。结果 护士面对不良事件时:选择“不会”比例最高的是“不说出来”;选择“不确定”比例最高的是“向不良系统汇报”;选择“会”比例最高的是“报告主管医生”。阻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原因中:“我可能会受到批评处罚”得分最高;“我的科室没有上报的传统”得分最低。结论 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不良事件管理的基础;阻碍上报的原因主要是惩罚性氛围;构建人性化的不良事件网报系统势在必行。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阻碍上报原因 安全文化 构建人性化网报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相关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3个部门(急诊ICU、急诊内科监护室、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共纳入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88例;年龄16~93岁,平均(54.62±6.28)岁。采取调整导管位置、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重新气管插管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等处理方法,比较不良事件发生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鼓励非惩罚性上报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种类、时间分布、年度分布、科室分布、原因分布。结果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53例,发生率为13.5%。其中综合ICU 1例患者气管导管置换时发生插管困难,考虑喉头水肿,家属放弃气管切开等进一步治疗;另1例重度肥胖患者困难气道,请麻醉师协助经口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家属拒绝再次插管或气管切开,放弃治疗。其余51例经现场迅速处理,生命体征指标恢复到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状态,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急诊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积极预防和现场快速判断、正确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 标签: 气管插管 不良事件 应急处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茂 韩春茂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创建)急诊医学科/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创建)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31000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ATS)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观察组予以RATS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不良事件以及术前、术后肺功能。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清除淋巴结数较多,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 d,两组肺功能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采用RATS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并提升肺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RATS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的护理因素。方法以手术室患者为对象,共计10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事件 风险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根因分析法(RCA)调查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方法 2020年6月10日—30日某院骨科发生的3例手术部位感染,采用根因分析法调查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医院感染管理部联合骨科及手术室针对根本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继续追踪1个月查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通过根因分析法找到引起此次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有:病人自身问题,如年龄过大,伴基础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术中操作不够轻柔;引流管安置位置及拔管时间无统一标准、以及手术室未严格执行进修人员的出入管理等。针对根本原因采取措施后,该科7月未再发生感染病例。结论 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部位感染管理的结果是有效的。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临床中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进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至2019年期间的7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以及发生概率。结果:不良治疗事件发生概率为58.97%(46/78),意外事件发生概率为7.69%(6/78),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7.69%(6/78),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5.13%(4/78),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20.51%(16/78)。临床认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包括:医院管理方面(护理安全核心制度执行不严、床护比例不合格、信息系统无完善)、护士方面、患者家属方面。结论:基层医院中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应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进行干预,进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基层医院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 引发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肥胖是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减重代谢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被证实可安全、有效减轻患者体重,并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的一种方式。有研究发现减重代谢手术可改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如炎症、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但减重代谢手术可否显著降低肥胖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报道,了解减重代谢手术对肥胖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减重代谢手术的疗效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肥胖症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精神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应激,人们会产生一系列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期间和发生后,提供心理急救是受灾受害者基本护理的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心理障碍的发生。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心理急救的模式,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提高全民心理健康、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心理急救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公众的身心健康,为此就需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及时制定应急管理措施。自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就面临着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挑战,发生在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当前已经向全球蔓延,是21世纪最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之一。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管理及不良事件案例。方法:选取 201 8 年 1 月 - 12 月期间本院使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引起的不良事件 40 例进行分析,并且选取 201 9 年 1 月 -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 患者 实施安全管理,对比实施安全管理后的不良事件。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前不良事件 30 起,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不良事件 9 起,较实施前相比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P < 0 . 05) 。结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有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以及管理因素,需要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促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顺利实施,减轻患者痛楚,有利于病情控制。

  • 标签: 中医护理 技术操作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 2019.1月 ~2020.1月期间,因神经系统疾病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 9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是否实施不良事件的管理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 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不进行针对性的不良事件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风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44%,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7.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 97.77%,对照组为 86.66%,观察组明显更佳,组间数据差异较大,(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对患者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事件发生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住院并行CABG治疗的患者880例。503例(57.2%)患者在CABG术前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将这些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余377例患者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设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胸骨切口感染事件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进行相应的风险因素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CABG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0%、27.6%,与对照组(5.6%、3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869、0.298,P=0.005、0.022)。同时多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患者CABG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事件显著下降具有独立相关性(OR 0.34,95%CI 0.16~0.74,P=0.006)。此外,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也与CABG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独立有关(OR 0.60,95% CI 0.44~0.81,P=0.001)。结论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CABG术后胸骨切口感染事件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胸骨切开术 感染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 要: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正不断完善与进步,但是通过今年武汉冠状病毒疫情来看,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药品应急保障就是其中重要一环。所以,还需要我们从事此项的人们认真思考,文章首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药品应急保障特点进行了分析,而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药品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 标签: 公共卫生事件 药品 应急保障
  • 简介:摘要: 2020年伊始,爆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国迅速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高校作为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场所之一,疫情防控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健康安全。其中,学生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及教学管理的一线工作者,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直接面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新冠疫情爆发伊始,到逐步得到有效控制,高校从招生、入学、培养管理到毕业就业,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以在爆发全国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背景下,为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学生辅导员工作重心所做出的相应调整为重点进行讨论,为今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