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郭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护理在脑梗塞合并假性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2年7月,随机抽取我院60例脑梗死合并假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施行营养支持护理,对病人进行口腔卫生、针对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面对患者的不同特点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并对病人进行营养教育。对照组常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支持护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营养支持护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对脑梗塞合并假性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中能缓解吞咽困难、促进患者的康复,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脑梗塞;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康复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4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石学敏院士的“通关利窍”针刺法, 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风池、翳风、完骨、咽后壁点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舌肌功能训练法进行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仅达45.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通关利窍”针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麻痹并脑梗塞老年患者通过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法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治疗的麻痹并脑梗塞老年患者,并利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归纳、总结了护理内容及其临床价值。结果对60例患者采取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其护理满意度是100%;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在焦虑抑郁方面得到显著改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麻痹并脑梗塞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较为重要,但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抑郁症状,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和疗程,因而全面护理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球麻痹 脑梗塞 老年患者 护理 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治疗应用于脑梗塞合并假性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脑梗塞合并假性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9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治疗以及康复护理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经护理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提升,且患者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康复护理治疗应用于脑梗塞合并假性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之中,患者临床恢复效果确切。且该护理干预措施改善了护患关系,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 简介:神经梅毒(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麻痹性痴呆(GPIorPD)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1882年,Bayle首先报告麻痹性痴呆,1913年,Noguehi和Moore从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获得梅毒螺旋体,得以明确其病因。在西方国家,麻痹性痴呆较少见,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相对常见,至60年代后基本销声匿迹。

  • 标签: 痴呆 神经梅毒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真、假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真、假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各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真性麻痹治疗组(简称真治组)、真性麻痹对照组(简称真对组)、假性麻痹治疗组(简称假治组)、假性麻痹对照组(简称假对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动作训练(每日2次)、发音训练(发a、yi、wu音,每次每个音节发音5次)、吸舌器训练(10~20次/组,3组/日)、电动牙刷按摩(一日三餐前各1次,每次15 min)、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IS200型智能刺激器(四川省智能电子实业公司)行tDCS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仅最初30 s内给予tDCS刺激,30 s后停止电流,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和分析比较。结果①无论是真性麻痹吞咽障碍或是假性麻痹吞咽障碍,治疗后,各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假性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FO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真性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假性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S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真性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SSA评分均有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有助于真、假性麻痹吞咽障碍的恢复,尤其对假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更佳。

  • 标签: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假性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假性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仅是76.67%,观察组则高达93.33%,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在脑卒中后假性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中使用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法,疗效非常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吞咽治疗仪 联合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合并假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合并假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评分及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吞咽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营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营养支持 护理 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致急性假性麻痹患者应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脑梗死致急性假性麻痹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吞咽功能、心理状态、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吞咽功能评定(SSA)分数、焦虑(SAS)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致急性假性麻痹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 满意度
  • 简介:造成声带麻痹的原因涉及肿瘤、手术、感染等因素。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但对症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常用的有声带注射疗法,甲状软骨成形或加杓状软骨内收术。双侧声带麻痹可通过切除一侧或双侧声带后部,或联合杓状软骨切除术,既缓解呼吸困难又保留发声功能。本文就声带麻痹治疗的最新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声带(Vocal Cord) 麻痹(Paralysis) 治疗(Treatment)
  • 简介:游戏目的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这个游戏需要眼睛与小手配合,既锻炼了宝宝手部的活动准确性,也发展了宝宝的视觉追踪以及与手部运动的和谐配合能力。

  • 标签: 协调能力 手部运动 视觉追踪 游戏 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卒中后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使用针刺配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共有研究对象60人,结合病例信息分组,每组3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组联合针刺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疾病指标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RBHOMS量表评分明显升高、食物性状评分降低P<0.05。结论:卒中后吞咽困难采取联合疗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效率,治疗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可快速康复。

  • 标签: 针刺 吞咽康复 卒中 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实质而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为神经梅毒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逐渐进展,可逐渐发生躯体功能减退和日益加重的智能损害和人格衰退,最终导致痴呆和肢体麻痹,又称进行性麻痹。目的讨论麻痹性痴呆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①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②积极治疗原发病,首选青霉素治疗。③对症支持治疗。④促大脑代谢治疗。⑤其他如康复训练等。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治疗
  • 简介:摘要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综合征。是一种发生于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本病相当于中医这之颤证,针灸治疗颤证,在古籍中尚未查到明确记载。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现代报道,最早见于1955年。之后,再未见有人试用。直到70年代中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采用头部穴位针刺治疗并获得一定效果后,才逐渐引起针灸界的重视。自八十年代迄今,有关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临床文章不少,既有个案,也有多病例观察总结。在穴位刺激方法,更为多样化,包括头皮针、体针、电针及穴位注射等。其有效率多在80%左右。当然,针灸治疗本病还不能说已经成熟。鉴于本病目前中西医都深感棘手,针灸不失为一种无副作用的有价值的疗法。

  • 标签: 针灸治疗 震颤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文摘要目的对近年来部分针刺对于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近况进行文献综述,了解针刺对于展神经麻痹的治疗近况。方法按照针刺疗法、针刺加点按、针刺加滞针动法、针刺配合电针、电针加穴位注射、电针加理疗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加滞针动法和电针加理疗效果显著,除此之外,电针加穴位注射也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中文外展神经麻痹 针刺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方法、效果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外展神经麻痹的47例患者。结果外展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有糖尿病性外周神经麻痹(26%);非特异性炎症(17%)。结论外展神经麻痹病因多样且复杂。

  • 标签: 眼肌麻痹 外展神经疾病 外展神经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