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及炎性反应标志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是否感染Hp,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Hp阴性组、Hp轻度感染组、Hp重度感染组。所有患者检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结果入选1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Hp阴性组28例、Hp轻度感染组47例、Hp重度感染组65例。三组患者在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p重度感染组水平最高。结论随着Hp感染程度的增加,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促进血栓形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C-反应蛋白(CRP)与后续死亡强相关,其他的生物标志可能反映不同的疾病过程.本研究评估炎症和血管标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16周内死亡危险及再发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3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4~96h检测血液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E-选择素、p-选择素和组织纤维蛋白激活抗原(tPA),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显示,基础值CRP(P=0.006)、SAA(P=0.012)、IL-6(P<0.001)和死亡危险相关,而与再发非致死性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无关;VCAM和tPA与死亡危险(P<0.001,P=0.021)及非致死性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相关(P=0.021,P=0.049).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CRP炎症介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死亡危险相关,可能反映心肌损伤;VCAM和tPA对于反映炎症和血栓事件具有更大的特异性,可预示再发性冠状动脉事件.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学标志物 C-反应蛋白 死亡危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中与胰腺癌有关联的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共同诊断时对胰腺癌的意义。方法回顾本院100例确诊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与50例健康人的血清中的CA199,CA242,CEA三种肿瘤标志的结果,利用本科的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分析。结果确诊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CA199,CA242,CEA值比正常人的值要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外周血中的CA199,CA242,CEA单独检测时,其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是76.3%,64.8%,57.2%,对其三项共同检测时的敏感度达到93.2%,特异性达到100%。结论CA199,CA242,CEA三项同时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对其三项单独检测时,对三项同时检测更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 标签: 胰腺癌 肿瘤标志物 共同诊断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采用核磁(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初步探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清代谢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两组,模型组ip40%CCl4植物油溶液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的植物油,造模24h后股动脉取血,常规肝脏病理切片,取血前12h禁食不禁水。比色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600MHzNMR波谱仪分析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代谢轮廓,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中ALT的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内形成很多空泡,肝细胞变大,坏死严重,有出血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1H-NMR代谢图谱中共鉴定了20个代谢,并确认了6个与CCl4致肝损伤相关的标志。结论常规血生化指标和肝病理切片结果与代谢组学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且代谢组学可发现引起肝损伤的代谢标志

  • 标签: 四氯化碳 肝损伤 NMR 代谢组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标志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相关结果。方法对2012-2014年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免疫学检验工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自从本实验室在2012年参加省免疫学质量评价以来,其工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其精准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血清的检验准确性从2012年的85%提升到2014年的100%。结论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院内实验室检验质量水平加以提高,应该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院方也要为提高自身检验质量水平做出努力,在根本上体现出临床检验工作的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标志物 免疫学检验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恶性胸水患者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方案胸腔化疗后胸水肿瘤标志的变化。方法分析接受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胸腔化疗的肺癌患者36例,观察治疗前后肿瘤标志CEA、TPS及CYFRA21-1的变化,并根据治疗前后影像学结果的改变来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CEA、TPS及CYFRA21-1均值与化疗前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CEA下降44.3%(P<0.05),TPS下降53.32%(P<0.05),CYFRA21-1下降32.15%(P<0.05)。患者肿瘤标志疗效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EA、TPS、CYFRA21-1的疗效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结论肺癌恶性胸水患者肿瘤标志CEA、CA125、CYFRA21-1水平的改变是反映血管内皮抑素疗效的可靠指标,通过监测患者胸水肿瘤标志水平的改变可以协助判断治疗疗后疗效。

  • 标签: 恶性胸水 血管内皮抑素/顺铂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荷叶水提取、乙醇提取以及五倍子水提取对口腔细菌及生物膜的影响,探讨两者防龋应用前景。方法:荷叶、五倍子经提取分别得荷叶水提取、荷叶乙醇提取以及五倍子水提取;将自口内分离所得"口腔细菌"接种于BHI平板,并经上述提取处理后,计数菌落及测量抑菌圈;在载玻片上定植分离得到"口腔细菌",以形成生物膜体外模型,再于实验组分别加入经1∶3∶9浓度梯度稀释后的提取,培养完成后经结晶紫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摄像,以同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及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结果:五倍子3个浓度梯度的类药敏实验组,均有明显的抑菌圈,荷叶提取原液1∶3梯度稀释者有较明显的抑菌圈,且其菌落数与纯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并经显微镜数字摄像系统所摄得图像可见,相比于对照组荷叶水、乙醇提取及五倍子作用后所形成的口腔生物膜染色均较浅,结构均较稀疏,且其作用随着提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荷叶提取、五倍子可有效抑制口腔细菌;荷叶提取及五倍子对口腔生物膜形成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荷叶提取物 五倍子 口腔细菌 生物膜体外模型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约为1%-7%,死亡率为40%-60%,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死亡率则为50%-80%[1]。AKI在治疗和预后上没有明显改善,在动物模型及人体研究中,AKI“治疗干预窗”是狭窄的,因此寻找敏感和特异的AKI生物学标识,对于疾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AKI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过程治疗的监控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亚临床急性肾损伤生物学标识的研究也成为近年的热点。我们将结合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亚临床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

  • 标签: 生物学标志物 急性肾损伤 标识物 亚临床 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干预
  • 简介:身体负荷过大时,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会发出多种信号。美国“奥普拉生活网”载文,总结了“身体超越极限的6个暗号”。

  • 标签: 老年人 养生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 医学心理学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但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生物相容性。方法:先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的表面形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和商业钛金属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及凋亡。结果与结论: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及磁场条件能制备不同管径及管长的TiO2纳米管,以及不同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3d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周围的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商业钛金属组。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d后,细胞在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上生长良好,可见大量细胞伪足附着于其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组的细胞凋亡率7.8%小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组的9.4%及商业纯钛金属组的13.5%,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TIO2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 简介:背景:2010年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经济上支持通讯作者,访问德国感染研究中心分子生物技术学部,合作项目《多孔生物镁支架的负重组织工程骨仿生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项目,已完成该工作及生物镁仿生涂层基础实验。目的:研究股骨干大面积缺损多孔生物镁支架和新长入骨的仿生力学,以及板状骨科植入和宿主骨的仿生力学,提出设计原则和发展方向。方法:以客户定制的多孔支架/新长入骨复合材料微体积元模型和板状植入/宿主长骨层状复合材料微体积元模型为对象,利用弹性力学及体积定量多相分析等方法,提出各自的弹性模量混合法则,以及新长入骨(或宿主骨)的机械应力(刺激)公式。结果与结论:不同多孔支架材料的弹性模量和体积分数条件下,比较新长入骨的机械应力(刺激)和支架机械应力:①新长入骨/多孔金属(除多孔钽等外)支架复合材料强度明显高于原宿主骨,可能解决部分脱钙骨支架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及其他非金属支架在植入人体早期缺乏一定力学强度的问题。②多孔支架材料的弹性模量和体积分数愈小,新长入骨所受到的机械刺激愈大。对于负重组织工程骨,特别是客户定制的股骨干、胫骨干、腓骨干等大面积缺损多孔支架,多孔生物镁支架是最佳选择。不同板状植入的弹性模量、板厚度和应变,以及表面微结构和仿生涂层对宿主骨的机械刺激都有影响:①板状骨科植入强度和刚性是最重要的。当植入板厚度愈小,弹性模量增大引起宿主骨的机械刺激减小愈不明显。②降低弹性模量的表面微结构对局部降低应力遮挡效应,保证宿主骨机械刺激,改善生物相容性,加强生物固定等是必要的。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客户定制 多孔生物镁支架 股骨干大面积缺损 板状骨科植入物
  • 简介:目的研究非诺贝特(FNB)-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FNB原药及其HP-β-CD包合,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采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FNB及其HP-β-CD包合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开放一室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6.67±3.50)h和(3.17±2.62)h,Cmax分别为(6.31±3.04)μg.mL^-1和(39.82±16.25)μg.mL^-1,AUC0~t分别为(81.36±51.00)μg.h.mL^-1和(462.74±196.68)μg.h.mL^-1,AUC0~∞分别为(90.34±51.72)μg.h.mL^-1和(483.90±260.92)μg.h.mL^-1,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NB包合的相对原药生物利用度为535.6%。结论FNB与HP-β-CD形成包合后,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明显加快,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 标签: 非诺贝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 简介:目的:筛选卵巢癌实验诊断比较适合的肿瘤标志,进一步探究其临界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53、CA724、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等项目的浓度,并以文献报道的方法计算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riskofovarianmalignancyalgorithm,ROMA);以SPSS软件分析研究对象肿瘤标志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它们的诊断指数(灵敏度+特异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ROC),试确定各肿瘤标志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三组的肿瘤标志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ROMA的诊断能力最佳(诊断指数1.94,灵敏度0.94、特异性1.00),其它依次是HE4(诊断指数1.86,灵敏度0.89、特异性0.97)、CA125(诊断指数1.75,灵敏度0.83、特异性0.91);依据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诊断卵巢癌能力大小的肿瘤标志(或项目)分别是:ROMA、HE4、CA125、CA153、CA724。结论诊断卵巢癌应优先考虑CA125、HE4和ROMA等项目,相应临界值可拟定为90.96U/ml、81.38pmol/l和37.22%。

  • 标签: 肿瘤标志 HE4 CA125 ROMA ROC
  • 简介:目的以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1,PECAM-1)为标志,去除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中残留未分化的细胞,以去除其致瘤性,为ESCs在研究中的安全应用提供思路。方法将小鼠R1胚胎干细胞株在撤去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6d,体外自发分化形成类胚体,消化打散后,以PECAM-1为标志进行磁珠分选,得到阳性与阴性细胞群体,分别以2×10^6个/点注射入裸鼠背部皮下,6-8周后观察畸胎瘤形成情况,组织学分析瘤体构成。结果裸鼠背部成瘤结果显示,PECAM-1^+细胞群注射8个点中7个成瘤,成瘤率87.5%;而PECAM-1^-细胞群注射8个点中1个成瘤,成瘤率12.5%。PECAM-1^+细胞群与PECAM-1^-细胞群成瘤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PECAM-1可去除体外分化过程中的残留未分化ESCs,并去除其致瘤性。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残留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 简介:目的探讨锥形束CT三维图像中标志点定位的可靠性,以期为建立基于锥形束CT的三维头影测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二维头影测量中常用的39个标志点,4名正畸学专业研究生分别对18例正畸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标志点定位,使用SimPlant软件输出每个标志点的三维坐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s,ICC)计算每个标志点在每个维度的可靠性.结果32个标志点三维方向的ICC>0.9,7个标志点有一个维度0.8<ICC<0.9,其他两个维度的ICC>0.9.结论本项研究测量的39个标志点中,32个标志点三维方向可靠性高,可以根据这些标志点来进行三维头影测量.

  • 标签: 锥形束CT 三维头影测量 标志点 可靠性
  • 简介:摘要病原生物实验室在医学及生物学中属于较为重要的实验基地,因此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体系是否合理完善对于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研究具有较为重要作用。本文对病原生物实验室目前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措施不断完善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使得病原生物实验室在应用中更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病原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
  • 简介:摘要生物芯片等高通量检测正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领域,该技术可以同时测量上万个基因或蛋白的表达水平。基因或蛋白复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肿瘤发生和转移的根本原因,生物芯片检测结果应该采用生物网络的原理进行分析。本文围绕生物芯片数据的网络分析策略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生物网络基本特征、生物网络构建方法和生物网络应用三个部分,最后对生物芯片的网络原理分析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标签: 生物网络 肿瘤 生物芯片
  • 简介:目的:建立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平皿稀释法、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结果:采用平皿稀释法验证,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联合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回收率能达到70%以上,控制菌联合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可检出大肠埃希菌。结论: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可联合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检查细菌数、常规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联合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检查控割菌。

  • 标签: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离心沉淀法法 薄膜过滤法
  • 简介:摘要灾区的病媒生物控制与消毒,对保证灾区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灾区病媒控制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以后才能展开消毒工作。病媒生物控制要求具有卫生监测的专业人才建立网络控制体系,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保证制定的控制方案以及消毒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灾区的病媒控制与消毒,供读者参考。

  • 标签: 灾区病媒控制 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