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地区人群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发生率、常见易位的染色体和核型以及断裂区域,并探讨不同断裂区域对河南地区人群妊娠史或发育史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因不孕不育、自然流产、反复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史或发育异常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遗传咨询和检查的62 477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发生率、常见相互易位的染色体和核型以及断裂区域进行统计。结果62 477受检者中共检测出586例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发生率为0.94%。染色体相互易位群体中,572例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为不孕症患者,发生率为0.92%,14例为发育异常患者,发生率为0.02%。染色体累及次数显示,1号、4号、7号和11号相互易位染色体累及次数最多;核型t(11;22)(q25;q13)累及次数最多。断裂区域分析显示,相互易位染色体共累及出现437个断裂区域,其中11q23、22q13和1p36累及次数最多,且引起携带者不孕不育、流产、胚胎停止发育、先天畸形、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或表型正常等。结论河南地区染色体相互易位不孕症携带者的发生率为0.92%。断裂区域分析结果表明相互易位累及的染色体及其断裂区域对携带者的妊娠或发育存在影响。探讨相互易位染色体的断裂区域能为携带者提供准确的遗传、生殖和发育咨询,也为阐述断裂区域附近基因功能和寻找新基因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核型分析 相互易位 断裂区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区域组长负责制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方法: 选择未实施区域组长负责制干预措施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情况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已实施区域组长负责制干预措施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情况作为研究组。 结果: 研究组的各个环节检查合格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实施区域组长负责制干预措施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区域组长负责制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北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溶栓后区域转运至PCI医院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由基层医院转诊来的、发病时间<24 h的STEMI患者1 062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静脉溶栓联合PCI组(240例)和直接PCI组(822例)。观察终点为患者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恶性心律失常、颅内出血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50 g/L的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TEMI患者1 062例,年龄(61±12)岁,其中男性905例(85.2%)。直接PCI组患者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级者比例明显高于静脉溶栓联合PCI组[63.0%(518/822)比36.3%(87/240),P<0.001]。与直接PCI组比较,溶栓联合PCI组患者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2.11(1.00,4.00)h比3.00(1.13,7.07)h,P<0.001]及接受再灌注治疗[3.07(1.83,4.87)h比6.92(4.07,11.15)h,P<0.001]时间更短。直接PCI组的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静脉溶栓联合PCI组[1.8%(15/822)比0,P=0.03];两组的出血事件、缺血性卒中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就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溶栓后区域转运联合PCI的策略不显著增加出血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可有效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溶栓后区域转运联合PCI模式可行、有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不张区域容积(NILT)与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RDS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入ICU 1 d和7 d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值分为过度通气区域(-1 000~-900 HU)、正常通气区域(-899~-500 HU)、通气欠佳区域(-499~-100 HU)、肺不张区域(-99~100 HU),计算总肺容积和NILT占总肺容积百分比(NILT%);同时收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28 d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ILT%预测ARDS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确定诊断的准确性,并根据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中,剔除诊断ARDS超过48 h、非首次因ARDS入ICU、ICU住院时间<7 d、入ICU 72 h内死亡、存在慢性间质性肺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ICU后7 d内未进行胸部CT检查、入ICU后2 h内未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最终共53例患者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28 d存活31例,死亡22例,28 d病死率为41.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5.32±11.29比55.77±14.23),SOFA评分更高(分:11.68±3.82比8.39±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BMI、ARDS原因、APACHEⅡ评分和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1 d时两组CT检查获得的CT值、总肺容积和NI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死亡组NILT%明显高于存活组〔(28.95±8.40)%比(20.35±5.91)%,P<0.01〕,而CT值和总肺容积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DS患者28 d预后与年龄、SOFA评分和7 d NILT%独立相关〔年龄:优势比(OR)=0.892,95%CI为0.808~0.984,P=0.023;SOFA评分:OR=0.574,95%CI为0.387~0.852,P=0.006;7 d NILT%:OR=0.841,95%CI为0.730~0.968,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NILT%可以预测中-重度ARDS患者的28 d预后,AUC为0.810(95%CI为0.678~0.952,P<0.01)。确定NILT%阈值为15.50%,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0.6%,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74.6%。根据7 d 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将7 d NILT%>15.50%定义为临床预后高风险,≤15.50%为低风险;与低风险患者(7例)比较,高风险患者(46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9.37±6.14比4.43±1.72,ICU住院时间(d):12.11±5.85比7.57±1.13,总住院时间(d):18.39±5.87比11.29±2.22,均P<0.05〕。结论中-重度ARDS患者入ICU 7 d NILT%>15.50%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T检查 肺不张区域容积 像素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Wolf-Hirschhorn syndrome,WH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型特征,并分析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tardation,FGR)表型的关键区域。方法回顾2262例产前超声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总结WH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型特征及其4p缺失片段的差异,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孤立性4p缺失的WHS病例,分析4p缺失片段的最小重叠区域(smallest region of overlap,SRO),以确定FGR表型的关键区域。结果在2262例超声异常胎儿中,共检出10例4p缺失的WHS。这10例胎儿均表现出FGR。结合文献报道的8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WHS最常见的产前超声表型为FGR,占76.7%。对于FGR相关SRO的定位分析提示,4p16.3区1.32~1.74 Mb的位置存在一个SRO,其大小约419 kb,包含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TACC3、SLBP、TMEM129、FAM53A、MAEA、UVSSA及CRIPAK。结论WHS胎儿最常见的产前超声表型为FGR。4p16.3区1.32~1.74 Mb的位置可能是FGR表型的关键区域,所包含的TACC3和SLBP可能是FGR的候选基因。

  • 标签: Wolf-Hirschhorn综合征 4p缺失 胎儿生长受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拟行单侧TKA术治疗的患者76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采用连续隐神经阻滞(SNB)。对照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对比两组全身麻醉药的用量、手术时间、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术后12h、24h、48h)、住院时间及术后48h内增强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的总量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研究组七氟醚、瑞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首次行走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h、24h、48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较好,而与连续FNB相比,连续SNB能更好的促进术后患者早期关节康复,避免股四头肌肌力减弱,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超声引导 区域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 清胰汤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100 例本院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随机分析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西药治疗,实验组应用 清胰汤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功能、健康状况评分情况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清胰汤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清胰汤 奥曲肽
  • 简介:摘要全面持续提升全科医生执业能力,是政策层面对全科继续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的继续教育模式,亟须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评方式等全方位进行规划改进。由此,本研究基于对长宁区社区全科医生培训需求调研基础,提出了一套依托区域医疗中心的社区全科医生执业后培训机制构建路径,即建立反映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人才评估模式、基于社区情境和全科医生业务需求开发培训内容、打造执业扶持和科教研协同平台,促进全科医生能力持续提升的继续教育培养机制。

  • 标签: 社区卫生中心 区域医疗中心 人才培养 全科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索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支持下社区开展血液透析的可行性,经过1年的设备采购、房屋改造的前期准备和上级医院对所有医护技成员半年以上的专科培训准备,2017年1月8日,北京市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医院派驻责任主任指导下,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采用日本JMS牌全自动血液透析机,超纯中央透析液供应系统。上级医院医护专家每周在社区中心进行1次带教査房、进行专业指导,医联体间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至2020年1月31日,透析人数由最初的5例至目前73例,累计治疗16 768例次,无不良反应发生,因血管通路功能不良、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等疾病,上转患者82例次,下转91例次。此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医疗资源,拓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方便了特殊人群就近就医,医护技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并获得了职业荣誉感。

  • 标签: 肾透析 社区卫生服务 病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2个RCT,9个观察性研究),合计13 943例患者。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2个RCT及6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生化复发,二者在生化复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T: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55,95%CI(0.86,2.78),P=0.146。观察性研究:HR=0.96,95%CI(0.79,1.16),P=0.675];4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无复发生存,二者在无复发生存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89,1.16),P=0.829];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肿瘤进展,二者在肿瘤进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30,1.04),P=0.065];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前列腺癌病死率,二者在前列腺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9,1.68),P=0.418];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区域麻醉的全因死亡率低于全身麻醉[HR=0.77,95%CI(0.64,0.93),P=0.008]。结论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上没有差异,但区域麻醉会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率。

  • 标签: 区域麻醉 全身麻醉 前列腺癌 转移复发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电极距三尖瓣隔瓣距离(DTV-L)等指标定量评价起搏电极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LBBP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65±16)岁。总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术中起搏电极的植入位置将病例分为高位间隔组(14例)、中位间隔组(17例)和低位间隔组(1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电极植入位置(DTV-L)及植入深度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可在超声心动图中显示电极尖端位置,LBBP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深度平均为(8.13±2.10)mm,距左心室面距离平均为(2.25±1.79)mm,不同组间电极植入深度及距左心室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病例DTV-L结果比较,高位间隔组电极明显小于中位间隔组[(10.79±6.62)mm vs(17.59±5.23)mm,P<0.05],中位间隔组则明显小于低位间隔组[(17.59±5.23)mm vs(32.83±8.99)mm,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73,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于LBBP电极的定位评价,DTV-L等参数可作为LBBP电极定位评价的量化指标,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左束支区域起搏 起搏电极 超声心动描记术 X线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抽取本院中2016年9月至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ICER1基因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LCT)的热点区域突变及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2017年诊断的43例SLCT及40例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stromal tumor,SCST)标本,采用Sanger法检测DICER1热点区域突变,根据年龄、组织学分化、复发情况等因素分类,分析与突变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22例(51%,22/43)SLCT检测到突变,而其他40例SCST未检测到突变。SLCT中最常见突变为第24号外显子p.D1709N突变(41%,9/22),其次为第25号外显子p.E1813K突变(14%,3/22)。在1例微囊型SLCT中检测到移码突变(c.5464delG,p.M1837fs*16)。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的年龄存在差异,突变多见于<40岁的患者(P=0.046),与临床症状、组织形态、肿瘤复发之间未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DICER1热点区域突变为卵巢SLCT特征性的分子病理改变,其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SLCT与其他诊断困难的SCST。DICER1热点区域突变多见于年轻患者(<40岁),但目前缺乏足够证据表明突变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相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性索-性腺间质瘤 DICER1
  • 简介:摘要在中国,卒中是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 SES)与卒中发病、死亡、功能转归和复发风险相关。来自中国的研究显示,与卒中发病、死亡、功能转归和复发风险相关的SES不均衡体现在受教育程度、个人或家庭收入以及医疗保险方面的差异。除改善贫困人口的SES外,积极控制传统卒中危险因素也是减轻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低SES人群中。

  • 标签: 卒中 社会经济因素 发病率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以腹壁下血管为蒂的脐旁皮瓣修复骨盆区域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18年8月,应用腹壁下血管为蒂脐旁皮瓣修复8例骨盆区域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男6例,女2例,年龄12~47岁,平均35.3岁。其中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1例,恶性神经鞘瘤切除术后创面1例,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软组织坏死1例。所有创面均伴有骨外露,软组织缺损位于髂嵴5例,坐骨结节2例,臀部及会阴部1例。创面大小为11.0 cm×6.0 cm~22.0 cm×8.0 cm,皮瓣面积13.0 cm×7.0 cm~29.0 cm×12.0 cm。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随访。结果术后8例脐旁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2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弹性、质地均较好;随访期内感染无复发,供区均未见腹壁疝形成。结论腹壁下血管为蒂的脐旁皮瓣转位是修复髂嵴、会阴部、臀部及坐骨结节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腹壁下血管 脐旁皮瓣 骨盆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耐药的局灶性癫痫患儿是否也使用与认知控制相关的脑区来帮助阅读。方法选择在2011~2014年间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被诊断为耐药的局灶性癫痫的患者(8~20岁)。在执行动词联想任务包括语言、认知控制和正式阅读评估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用功能连接分析的方法分析阅读得分与前扣带回(ACC)的脑功能连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81例潜在患者中纳入符合标准的13例儿童(7例女性)。癫痫发作年龄在0~13岁,研究时平均年龄为(12.66±3.17)岁。癫痫患者的智力和文字阅读能力处于平均水平。阅读得分与前扣带回(ACC)与情绪处理相关脑区(右杏仁核)、学习和语言处理脑区(左小脑)、视觉处理脑区之间的脑功能连接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了前扣带回(ACC)在药物难治性癫痫甚至致痫灶位于语言相关脑区患儿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患者的全视野ERG (ff-ERG)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AZOOR的42例患者62只眼(AZOOR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眼底均无明显局限病灶。62只眼中,BCVA<0.1者16只眼,0.1≤ BCVA≤0.5者27只眼,BCVA>0.5者19只眼。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并通过眼科详细检查排除包括屈光不正在内的所有眼部病变的正常志愿者40名8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行ff-ERG检测。分别记录暗适应0.01 ERG、暗适应3.0 ERG、暗适应3.0振荡电位、明适应3.0 ERG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各反应诱发出的波形峰时及振幅。两组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及振幅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之间ff-ERG各反应峰时和振幅的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ZOOR组暗适应0.01 ERG b波(t=3.601、-6.120)、暗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2.627、-4.263、3.719、-5.86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t=-6.625)、明适应3.0 ERG a波和b波(t=3.762、-3.612、3.648、-3.739)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t=-3.832)峰时均明显延迟,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ZOOR组组内不同BCVA患眼比较,其暗适应0.01 ERG b波振幅(F=3.950)、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和b波振幅(F=4.408、4.876)、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振幅(F=4.295 )、明适应3.0 ERG b波振幅(F=4.344)以及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F=4.48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反应波形峰时、振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0.1≤BCVA≤0.5及BCVA>0.5者比较,BCVA<0.1者暗适应0.01 ERG b波、暗适应3.0 ERG b波、暗适应3.0振荡电位P2波、明适应3.0 ERG b波和明适应30 Hz闪烁ERG P波振幅均明显降低,暗适应3.0 ERG a波峰时明显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ZOOR患者ff-ERG表现为各反应峰时延迟、振幅降低;BCVA越差,ff-ERG各反应振幅降低程度越明显。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视野测试 视网膜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管理模式及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率的影响。方法对上海市16个行政区61家开展静脉溶栓的单位进行横断面调研,收集医院相关硬件、人力资源配置、医院组织管理模式、溶栓率等信息。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指标与溶栓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硬件资源、人力资源与区域溶栓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性,单位进行脑卒中组织管理是提高溶栓率的关键影响因素(OR=1.488, 95%CI=1.357~1.631,P<0.001)。结论有效的医院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多部门协作、卒中急救小组、卒中绿色通道等,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率。

  • 标签: 卒中 溶栓率 资源配置 组织化管理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