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微生物的检测的过程比较耗时、复杂以及繁琐,并且在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因此需要对药品中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进行验证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污染检测 验证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血清中碘含量的测定,并评价ICP-MS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碘的一致性。方法采用ICP-MS法测定血清中的碘含量,以铼(187Re)作为内标,优化各项参数;采用ICP-MS法和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88份血清样本,方法学评价指标包括标准曲线的测定范围、最低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并且通过组间相关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和Bland-Altman偏差图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ICP-MS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 ~ 300 μg/L,碘浓度值与碘响应值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 8 ~ 0.999 9;最低检出限为1.96 μg/L;血清样测定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分别为0.2% ~ 1.4%、0.4% ~ 1.8%;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44% ~ 108.71%。88份血清样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显著相关(r = 0.934,P < 0.05);ICC为0.932;Passing-Bablok回归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偏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land-Altman图提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ICP-MS测定方法最低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简便快速且易于操作,适用于大批量血清样本中碘含量的检测;ICP-MS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碘结果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盐酸伐地那非原料是我国化学制药业的一项药用原料,为了确保药品制造的质量安全,就必须要控制制药过程中杂质的水平,尤其应该重视针对盐酸伐地那非中基因毒性杂质肼的检验方法,确保准确地检测出杂质的含量水平,提高药品纯度。本文章探索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柱效相似色谱来进行盐酸伐地那非基因毒性杂质肼的检验,色谱柱检测的波长为31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0微升,检测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实验规定。实验结果:该项方法适用于盐酸伐地那非基因毒性杂质肼的检测,在准确度与精密度等项目上都符合验收标准,可满足当前制药业的检测要求。

  • 标签: 盐酸伐地那非 杂质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社区儿童计划免疫实际上是在社区管辖的范围内,对相关适龄儿童提供较为安全且连续的预防接种服务,这种服务是长期进行的,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的社区儿童计划免疫主要是控制以及消灭与疫苗相关的传染病,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现如今,多数社区已经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计划免疫的形式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并且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是计划免疫的最终目标。

  • 标签: 社区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
  • 作者: 方金林 叶红芳 陈雁 陈璐 李敏 朱欢欢 王哲云 姚媛媛 季翠玲 陶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4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净化层流病区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护理部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北院综合办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CCU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监护室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综合ICU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EICU 21000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掌握ICU护士对员工援助计划(EAP)的认知及需求现况,为医院制订EAP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ICU护士352名作为研究对象,最终获得350份有效问卷。采用员工援助计划(EAP)的需求问卷,调查其对EAP的认知及需求状况。结果350名重症监护室护士中,从未了解EAP的为214人占61.14%,仅8人占2.29%了解并体验过EAP项目,332人占94.86%认为医院开展EAP是提供给护士的福利。服务需求前2位是:"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咨询",并希望接受混合模式的EAP服务;在综合ICU和CCU,护士希望EAP帮助解决工作—家庭冲突问题;在EICU,需要提供特定的岗位技能培训服务。结论ICU护士对EAP的认知不足,亟待获得EAP的执行知识;同时,需制订满足ICU护士对EAP的服务需求,即缓解工作压力、开展心理咨询等实施方案,以确保EAP在ICU护理人员中的顺利开展。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员工援助计划 认知 需求
  • 简介:摘要非计划重返ICU是评价ICU医疗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非计划重返ICU的患者治疗结局较差、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医疗资源消耗多。本文综述了非计划重返ICU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及降低其发生率的相关措施,为ICU医护人员及研究者开展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 非计划 重返ICU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学专业领域应涵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不孕不育三大方面,旨在面向育龄人群的健康生育需求,通过研发新型避孕药具、优化终止妊娠技术、开展遗传优生筛查,并结合妇科相关疾病慢病管理,为育龄女性提供贯穿全生育周期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通过避免非意愿妊娠、保护生育力、形成合理的生育间隔,促进生殖健康水平的提升。

  • 标签: 计划生育 全生命周期 生殖健康
  • 作者: 方金林 叶红芳 陈雁 陈璐 李敏 朱欢欢 王哲云 姚媛媛 季翠玲 陶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4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净化层流病区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护理部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北院综合办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CCU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监护室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综合ICU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EICU 21000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掌握ICU护士对员工援助计划(EAP)的认知及需求现况,为医院制订EAP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ICU护士352名作为研究对象,最终获得350份有效问卷。采用员工援助计划(EAP)的需求问卷,调查其对EAP的认知及需求状况。结果350名重症监护室护士中,从未了解EAP的为214人占61.14%,仅8人占2.29%了解并体验过EAP项目,332人占94.86%认为医院开展EAP是提供给护士的福利。服务需求前2位是:"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咨询",并希望接受混合模式的EAP服务;在综合ICU和CCU,护士希望EAP帮助解决工作—家庭冲突问题;在EICU,需要提供特定的岗位技能培训服务。结论ICU护士对EAP的认知不足,亟待获得EAP的执行知识;同时,需制订满足ICU护士对EAP的服务需求,即缓解工作压力、开展心理咨询等实施方案,以确保EAP在ICU护理人员中的顺利开展。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员工援助计划 认知 需求
  • 简介:摘要随着对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龋病的治疗不应局限于对现有龋损的修复治疗,而应以龋病风险评估和龋损活跃性评估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恢复口腔微生态平衡,进而控制龋病进展和恢复患牙的结构与功能。

  • 标签: 龋齿 龋损活跃性 治疗方案 修复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优化方法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比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差异,用DVH和DVH束评估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的鲁棒性。鲁棒优化方法使用最差剂量分布考虑放疗中不确定因素存在时的剂量,每次优化迭代计算放射源沿人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偏移固定值(2 mm)时的剂量分布,再加上放射源位置无偏移情况;每个体元的最差剂量分布是这几种情况中靶区内剂量最低值和靶区外剂量最高值,迭代目标函数通过最差剂量分布计算。结果在没有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鲁棒优化HR-CTV D100%均值比常规优化低,而V15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P<0.05)。在考虑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对比多种剂量分布的最差剂量学参数,鲁棒优化和常规优化的HR-CTV D100%均值相近,但鲁棒优化的D9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范围0.02~0.03 Gy)(P<0.05)。鲁棒优化增加了膀胱和小肠的D2cm3,直肠剂量随着鲁棒优化中考虑的放射源位置偏移方向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患者的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的DVH束宽度相近。结论基于最差剂量分布的鲁棒优化不能明显地提升宫颈癌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性,需要其他的方式减小后装放疗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剂量的影响。

  • 标签: 鲁棒优化 宫颈肿瘤/后装放射疗法
  • 作者: 田莉 郑加麟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200434 同济大学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43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200434
  • 简介:摘要全球兴起的大型脑科学研究计划潮流中,中国脑计划旨在推动对大脑基本规律的理解,同时利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为一些紧迫的社会及经济需求服务,预计在脑认知、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3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本文概述了近年部分国际脑科学研究计划的新进展,以及中国脑计划研究的论证和展望。

  • 标签: 脑科学研究计划 中国脑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其中60例儿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接种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护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家长干预前后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掌握度评分、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掌握度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准确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出与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的83例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ox回归分析综合评估预后风险评分与各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癌患者OS的影响。结果从TCGA数据库筛选出7个与生存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分别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纳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低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2.5%,高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9%和32.9%;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患者比较,预后更差(P<0.001)。83例外部验证样本运用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得到一致的结果。预后风险评分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s=0.259, P=0.020),与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含量的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是与食管鳞癌患者OS相关的风险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是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有关。

  • 标签: 食管鳞癌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 生物信息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预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以分选不适宜内镜下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6年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早期胃癌并接受手术的4 03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机分为主要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C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判别能力,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内部验证队列中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早期胃癌4 035例,其中774例(19.2%)发生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指数为0.702。列线图在内部验证队列中也有很好的区分度(C指数=0.708)和良好的校准。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有助于为早期胃癌患者做出合适的临床决策。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复制型慢病毒(replication competent lentivirus, RCL) VSV-G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性能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慢病毒载体包膜VSV-G基因为目标序列,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扩增效率、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及耐用性进行验证。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CAR-T细胞、慢病毒载体生产终末细胞及慢病毒载体收获液样品的初步应用性研究。结果建立的VSV-G荧光定量PCR法,专属性较好,对293T细胞、PBMC细胞及C8166细胞均无特异性扩增,线性范围为1×102拷贝/test~1×109拷贝/test,R2能够达到0.998以上,扩增效率在93%~98%之间,精密度RSD<12%,准确度回收率为85%~106%,最低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为5拷贝/test和40拷贝/test。另外,该方法的耐用性较好。各项验证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对54批样品(包括CAR-T细胞、慢病毒载体及载体生产终末细胞)进行RCL C8166细胞培养法的终点检测,结果显示54批样品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VSV-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各项验证参数均可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慢病毒载体相关产品的安全性。

  • 标签: 复制型慢病毒 VSV-G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常规检验大数据构建结直肠癌(CR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长海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结肠镜检查者,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全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根据肠镜联合病理结果标注或参照ICD-10编码,分别纳入CRC组和非CRC组。采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4种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入组患者的所有常规检验项目数据,选择模型特征并建立CRC的分类模型。在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长海医院所有就诊者对模型效能进行前瞻性验证,并验证模型对<50岁患者及粪隐血阴性患者CRC鉴别能力。结果采用XgBoost算法构建了包含粪隐血,癌胚抗原、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7个特征的CRC风险预测模型CRC-Lab7。模型在验证集与前瞻性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和0.816,明显高于粪隐血(AUC为0.68和0.706)。CRC-Lab7对50岁以下及粪隐血阴性的CRC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AUC分别为0.84和0.69)。结论本研究通过挖掘常规检验大数据建立了CRC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效能优于粪隐血,且对粪隐血阴性及小于50岁人群的CRC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机器学习 实验诊断 大数据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术前筛查、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及抗凝、溶栓药物的监测等。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的检测结果受试剂批次变更影响,而如何进行试剂批次变更的验证、如何识别并判断试剂批次变更导致的检测误差是否在实验室可接受范围,尚无统一标准。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国内同领域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撰写了指南,以规范常用血栓与止血项目检测试剂批次变更的验证程序。

  • 标签: 血栓与止血检验质量保证 体外诊断试剂 批次变更 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的肾上腺皮质癌(ACC)肿瘤微环境(TME)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为ACC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和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79例A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采用ESTIMATE算法计算免疫评分、基质评分(二者即反映TME)和ESTIMATE评分,应用VennDiagram包对免疫评分及基质评分高、低评分组(以中位值进行分组)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选择,采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选择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基因潜在功能与通路。采用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ACC TME相关的基因,并建立ACC患者预后的风险评分(RS)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构建的模型预测ACC患者预后的价值。以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的数据集GSE33371和GSE19750作为外部验证集,对建立的预后模型进行验证。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79例ACC患者资料,将临床病理因素与所构建预后模型的RS纳入Cox回归分析,获得A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根据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用VennDiagram包筛选得到1 205个二者交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833个,下调372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各回归分析筛选后,最终构建成功包含9个TME相关基因(GREB1、POU4F1、HIC1、HOXC9、CACNB2、RAB27B、ZIC2、C3、CYP2D6)的ACC预后模型,即RS=GREB1×0.223 6+POU4F1×0.671 7+HIC1×0.167 5+HOXC9×0.211 3+CACNB2×0.156 0+RAB27B×0.956 5+ZIC2×0.582 7+C3×(-0.003 1)+CYP2D6×0.819 3。该模型在TCGA数据库中预测79例ACC患者1、3、5年总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919、0.917,在GEO验证集中预测45例ACC患者1、3、5年总生存的AUC分别为0.689、0.704、0.708,表明模型对ACC患者生存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对TCGA数据库中79例ACC患者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TME相关基因预后模型RS是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11,95% CI 1.005~1.016,P<0.01)。结论构建的ACC TME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ACC患者的预后。模型中包含的9个基因有可能作为研究ACC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癌 肿瘤微环境 计算生物学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基因及SCF发病涉及的信号通路和蛋白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住院的SCF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各43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集血液测定糖代谢、脂代谢和肾脏代谢相关指标。血液单核细胞中提取RNA,通过RNA测序获得差异基因表达谱。并进行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表型分析。ELISA检测SCF患者和对照组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差异基因。结果SCF组男性27例(63%),女性16例(37%),年龄(54.3±8.8)岁,对照组男性29例(67%),女性14例(33%),年龄(57.2±8.3)岁。SCF组有吸烟史、空腹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比例及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SCF组和对照组存在11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3个,下调基因44个。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与抗原处理和呈递、细胞吞噬、免疫球蛋白A的肠道免疫网络、辅助型T细胞1(Th1)、Th2和Th17细胞分化通路相关。与对照组相比,SCF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2组差异最显著的前12个基因中,11个qPCR分析与转录组结果一致,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甲酰化多肽受体-2(FPR2)和凝血酶致敏因子3(THBS3)蛋白位于整个蛋白作用网络的核心位置。结论SCF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基因存在差异。FPR2和THBS3等基因可能通过抗原处理和呈递以及Th17细胞分化等免疫相关通路影响SCF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慢血流 转录组测序 炎症因子 差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