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提供的6~8周C57BL/6雄性小鼠进行实验。采用腹腔注射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药物肝模型组(APAP组)及黄芩苷治疗组(BA+APAP组),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镜下黄芩苷治疗组肝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黄芩苷治疗组血清ALT、血清AST明显低于模型组[(614.2±132.9)、(498.7±52.8) U/L比(6 826.4±684.2)、(5 860.7±464.8) U/L,t=44.862、67.850,P均<0.05];黄芩苷治疗组血清TNF-α、血清IL-6明显低于模型组[(156.8±44.3)、(673.1±43.7) pg/ml比(334.3±36.8)、(899.8±98.9) pg/ml,t=18.702、3.644,P均<0.05];芩苷治疗组肝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6.3±1.6) nmol/mg蛋白比(9.7±1.6) nmol/mg蛋白,t=38.524,P<0.05];黄芩苷治疗组肝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2.7±1.7) U/mg蛋白比(8.0±0.6) U/mg蛋白,t=4.854,P<0.05];黄芩苷治疗组肝组织p-ERK/ERK蛋白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0.4±0.2比1.0±0.1,t=18.974,P<0.05)。结论黄芩APAP诱导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ERK磷酸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对乙酰氨基酚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人星形细胞瘤细胞(U-251胶质瘤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采用0、10、20、50、100和200 mg/L等浓度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筛选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黄芩苷组(50 mg/L黄芩苷处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50 mg/L黄芩苷和10 μg/L浓度TNF-α处理),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48 h的IC50为47.91 mg/L。黄芩苷组U-251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IL-1β和IL-6水平、PCNA、MMP-2、MMP-9、p-NF-κB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NF-α组和对照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1.04±2.42)%、(49.73±5.04)%和(56.29±5.37)%,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0.02±4.16)、(68.18±5.22)和(76.25±6.50)个,IL-1β分别为(19.26±2.04)、(35.18±3.82)和(42.08±4.12) ng/L,IL-6分别为(113.38±10.24)、(204.55±20.16)和(216.07±18.52) ng/L,PCNA分别为(0.28±0.03、0.56±0.05和0.64±0.06),MMP-2分别为(0.09±0.01、0.19±0.02和0.22±0.02),MMP-9分别为(0.14±0.01、0.28±0.02和0.31±0.03),p-NF-κB为(0.17±0.02、0.38±0.04和0.35±0.03),p-IκBα为(0.14±0.01、0.41±0.04和0.3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7.904、112.532、103.507、100.032、137.829、139.004、158.786、102.137、77.871,P<0.05)。结论黄芩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 标签: 黄芩苷 胶质瘤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损伤在黄芩素改善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将体质量18~20 g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10%脂肪供能)、高脂组(H,60%脂肪供能)、高脂+黄芩素组(H+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黄芩素对照组(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12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组织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超微病理检查线粒体形态,采用试剂盒测定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estrin2及蛋白质羰基化(PCOs)水平,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细胞内Sestrin2蛋白表达,荧光染料BODIPY493/503测定HepG2细胞内脂质改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LSD两两比较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导致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及GSH、SOD水平降低(P值均< 0.05),MDA及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升高,Sestrin2表达增高(P值均< 0.05);线粒体形状改变、肿胀、缺少嵴,MMP下降33.3%(t = 13.456,P < 0.001);黄芩素干预有效的抑制高脂喂养导致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与氧化损伤,进一步上调Sestrin2的表达,增高MMP(t = 10.104,P < 0.001),肝脏损伤明显缓解。敲低Hep2细胞内Sestrin2的表达,细胞内脂质沉积进一步增加,PCOs表达上升(P值均<0.05),黄芩素拮抗脂质沉积及抗氧化能力降低。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调控Sestrin2表达,缓解高脂喂养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从而减轻非酒精脂肪肝损伤。

  • 标签: 非酒精脂肪性肝病 高脂膳食 黄芩素 氧化损伤 Sestrin2
  • 简介:摘要目的首先判定判定黄岑哈维弧菌的逆转作用进行判定,之后确定其产生作用的机理;方法将实验对象选为出现在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以及红霉素中的哈维弧菌,之后选用倍比稀释法来确定其中菌株的压抑菌浓度;结果在24小时中,黄岑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的逆转率已经达到了30‰,在48小时的逆转率达到了43.3‰;而SDS在24和48小时的逆转率仅为3.3‰和13.3‰。证明了对于耐药哈维弧菌来讲,黄岑的耐药性逆转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黄芩 哈维弧菌 多重耐药 耐药性逆转
  • 简介:目的:评价黄芩苷分别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20株MRSA的体外3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试管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3组抗菌药物20株临床分离的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与黄芩苷联合应用,MRSA多数呈协同和相加作用,无关作用较少,无桔抗作用;MRSA的杀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黄芩苷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芩苷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MRsA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 标签: 黄芩苷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最低抑茵浓度 MRS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黄芩总黄酮高血脂小鼠降血脂的研究。方法把高脂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9只,生理盐水),辛伐他汀9只,6mg/(kg.d)组,黄芩总黄酮9只,80mg/(kg.d)组,黄芩总黄酮80mg/(kg.d)+辛伐他汀6mg/(kg.d)组,辛伐他汀9只,12mg/(kg.d)组,喂养30天,分别测定小鼠TC,TG,LDL-C,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6mg/(kg.d)辛伐他汀联合有效剂量的黄芩总黄酮的降血脂疗效与12mg/(kg.d)相当。结论联合治疗比单用辛伐他汀或黄芩总黄酮能更好降血脂,黄芩总黄酮可作为他汀类降脂的理想补充剂。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血脂 黄芩总黄酮
  • 简介:目的:探讨核因子-kB(NF-kB)及其抑制蛋白(IkB)在百日菌液所致的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中的变化及黄芩感染性脑水种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NF-kB活化和IkB降解有关,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百日咳菌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组(PB组),黄芩甙治疗组(BC组),BC组动物从注菌后1h起每4h腹腔注射黄芩注射黄芩甙一次,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检测各组动物脑组织的NF-kB与靶基因NDA的结合活性,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检测各组动物脑组织的IkBa表达。结果:在NS组,BP1h组NF-kB活性较弱,BP2h组活性最强;PB2h组IkBa表达开始减少,24h和到最低,BC2h,4h,8h,24h组NF-kB活性低于相应PB组,黄芩甙组IkBa表达比相应PB组增多。

  • 标签: 核因子-KB 抑制因子 KB 脑水肿 黄芩甙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黄芩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0、50、100 nM黄芩苷处理H129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 黄芩苷使H1299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

  • 标签: 黄芩苷 肺腺癌 增殖 集落形成
  • 简介:摘要黄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入药部位为根,黄芩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黄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解热镇痛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现将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黄芩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黄芩为常用中药,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考察了陕西近3年产黄芩的品质,旨在为陕产黄芩的开发应用及GAP标准化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HPLC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评价陕西产黄芩的质量。结果127批样品黄芩苷平均测定值14.02%,最高21.27%,最低6.33%。药材样品根部外观性状与生长环境有关一定的关系。结论近3年,陕产黄芩质量稳定,127批样品中仅一批不合格,该质量评价规范陕西黄芩种植、应用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黄芩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黄芩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方法按L9(34)进行考察的最佳成型工艺,即浸膏与辅料比,糖粉与可溶性粉比,乙醇浓度三个因素,以成品率及流动性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成型工艺参数。结果以浸膏辅料为12,可溶性粉糖粉为12,乙醇浓度为80%为水提浸膏粉颗粒成型最佳条件。结论本制粒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控,可为开发成固体制剂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 标签: 黄芩颗粒 正交试验 制粒工艺
  • 简介:黄芩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品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reorgi的干燥根。本品饮片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在药品质量检查中,笔者却在个别药店和中药房中发现具较深绿色的黄芩饮片。那么,黄芩“变绿”的原因,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究竟如何,本文试从黄芩所含化学成分、炮制研完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黄芩 原因及预防 饮片 《神农本草经》 中药房 棕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胶囊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1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治愈为30.00%,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5.00%,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胶囊急性咽炎疗效显著。

  • 标签: 黄芩胶囊 急性咽炎
  • 简介:摘要:黄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黄芩多长于山顶、山坡等向阳干燥的地方。作为四十种大宗药材之一,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着不错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中药的认识,对于中药黄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发现黄芩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炎症甚至肿瘤的治疗中都有着不错的效果。因此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使其能够在不同疾病治疗中选择更合适的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药 黄芩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黄芩是一种在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本文近些年来黄芩的活性成分以及药效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黄芩 活性成分 药效 研究
  • 简介:黄芩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治疗湿热肠痛及泻痢。小柴胡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胁硬满。大柴胡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枳壳)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 标签: 黄芩汤方 大柴胡汤 寒热往来 伤寒论 肠痛 黄连泻心汤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