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经格列美脲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58例的对照组(格列喹酮)和观察组(格列美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格列美脲治疗能够维持血糖指标在较理想状态,且服用格列美脲低血糖风险较低,其疗效理想安全性高,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疗效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与药理性。方法:随机选取院内2018年8月到2021年3月间收治的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格列喹酮,研究组采用格列美脲,对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经过干预后关键指标得到明显好转,HbAlc、FPG、2hPG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格列美脲的应用可刺激机体胰岛素释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黄芩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选择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 分析其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和Open Targets数据库选择结直肠癌疾病相关靶点,并与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作为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 Cytoscape构建黄芩活性成分-结直肠癌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分析筛选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应用 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对核心治疗靶点进行GO生物学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芩108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67个结直肠癌相关的疾病靶点,产生了199对化合物-靶点关系,其中汉黄芩素、黄芩素发挥了中药作用,在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发挥作用,干预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信号通路可对结直肠癌有治疗作用。结论 黄芩中的汉黄芩素、黄芩素类等多成分,通过多种靶点、多条通路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的作用,PTGS2 PTGS1 AR SCN5A PRSS1 NOS2 OPP4 PIK3CG ADRB2 KCNH2等可能是其核心靶点,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通路。

  • 标签: 结直肠癌 黄芩 活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药理作用和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研究注射用头孢地嗪钠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归纳整理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本品主要对多种G+和G--菌和厌氧菌有效,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结论: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上下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淋病等,头孢类的药物容易产生一些过敏反应,在注射之前一定要做皮试。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 药理作用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20.2-2021.5,抽取96例慢性胃炎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用药有效率97.92%大于对照组79.1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25%小于对照组22.92%(P<0.05)。结论:慢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多潘立酮 莫沙必利 用药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轻中度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并观察其效果和作用。方法:分析2020年7月--2021年6月的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非洛地平组(采用非洛地平治疗)和硝苯地平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结果:(1)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照中,治疗30天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下降,非洛地平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93.39±5.27(mmHg)、143.19±5.43(mmHg),硝苯地平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81.09±5.48(mmHg)、132.27±5.66(mmHg),(t=10.815,p=0.000),两组有差异。(2)非洛地平组和硝苯地平组治疗有效率对照中,非洛地平组为51(例)87.93%,硝苯地平组为57(例)98.27%,(x2=9.516,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轻中度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效果优良,值得推荐。

  • 标签: 轻中度高血压 硝苯地平控释片 药理作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及药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研究过程中,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组30例。常规药物用在对照组中,硝苯地平缓释剂用在治疗组中,就2组治疗有效率、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硝苯地平缓释剂 轻中度高血压 治疗有效率 血压水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尤瑞克林治疗的药理作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成人数一致的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尤瑞克林治疗的方式,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不如研究组患者,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尤瑞克林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存在好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进行推广。

  • 标签: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药理分析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药理机制。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脑梗塞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9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5)和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观察组(n=45),对比治疗效果、NIHSS评分、ADL评分。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2.22%)相比,观察组(97.78%)更高,P<0.05。分析各项指标,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NIHSS评分、ADL评分相比,观察组(10.38±1.35)、(75.33±8.47)更具优势,P<0.05。结论:实施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对脑梗塞患者具有降低NIHSS评分、提高ADL评分的作用,疗效确切。

  • 标签: 乙酰谷酰胺 依达拉奉 脑梗塞 治疗效果 NIHSS评分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62%>78.57%,χ2=7.26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9±0.51)mm<(1.56±0.54)mm,t=5.846]、总胆固醇(TC)水平[(3.62±0.58)mmol/L<(4.19±0.54)mmol/L,t=2.212]、甘油三酯(TG)水平[(1.65±0.51)mmol/L<(2.51±0.57)mmol/L,t=7.28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疾病,使用瑞舒伐他汀作为治疗药物,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疗效。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药理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应用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时间段内选取100名儿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对患者进行分组,共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前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后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00%)与对照组(94.0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00%)低于对照组(14.00%),(x2=4.8913,p=0.0269)。结论:针对儿科患者而言,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尽可能通过口服用药方式,以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升疗效。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西格列汀的药理作用及在糖尿病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62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随后遵循简单随机化原则将这62例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与西格列汀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二甲双胍组患者采取饮食控制以及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而对西格列汀组患者采取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西格列汀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西格列汀组与二甲双胍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对比显著,且西格列汀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二甲双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格列汀 药理作用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药理机制。方法:本报告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80例符合条件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奇偶数方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盐酸氨溴索治疗为治疗手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p<0.05;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治疗中加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后效果显著,多重药理作用,有利于缩短病程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盐酸氨溴索 治疗效果 药理作用
  • 简介:【摘 要】目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运用奥美拉唑联合胃康灵治疗的疗效及药理分析。方法:本文选择在我院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16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对象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两种,每组81例病人,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其中联合组病人治疗中联合运用奥美拉唑与胃康灵药物治疗,单一组病人治疗中单一运用奥美拉唑药物治疗。统计分析单一组与联合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不良症状发生的情况。结果:联合组病人的总体治疗效果>单一组,联合组病人的总体不良症状发生情况

  • 标签: 慢性浅表性胃炎 奥美拉唑 胃康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PLA方法测定184例癫痫患者单一使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并分析药物的剂量以及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一年半的访问。结果:184例中有138例在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之内,癫痫发作控制有效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97%,结论:抗癫痫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药物剂量较大,另患者的特异体质也是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抗癫痫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抗癫痫药物类型选用的不科学以及药物剂量过低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关键原因。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楝子,异名楝实、楝子、石茱萸等,其果实类球形,气特异,味酸、苦。是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川楝子原以“楝实”之名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正》称川楝子。《神农本草经》曰:“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川楝子做药用广泛,临床用其治疗男性睾丸疾病、胃病、皮肤病、带状疱疹、淋病、急性乳腺炎、胁痛等多种疾病,效果显著[1]。川楝子里含有的川楝素具有一定的毒性,早前多用于农业驱虫。作为驱蛔药物在我国应用时间并不久远。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萜类等。本文主要对川楝素药理作用、化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三七对血液系统药理药效作用。方法 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开展研究,将85例使用三七粉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包括尿道炎10例,脑血栓15例,高血脂20例,冠心病15例,心绞痛15例,胃出血10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三七对改善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理作用。结果 采用中药三七粉治疗尿道炎、脑血栓、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胃出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6.7%、85.0%、86.7%、80.0%及80.0%。结论 中药三七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中,具有和血、降血脂、降血压及消炎、提升免疫功能等作用,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血液系统疾病 三七 药效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类西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药理机制。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结果:在1123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以单一用药使用率最高,占比78%,其次为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使用率为20.2%,以三种抗菌药物联用使用率最低,占比1.8%,组间两两对比数据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从药敏选药、适应症、药代动力学、联合用药、配伍、疗程以及给药途径7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均较高,其中以联合用药中得合理性最高,为83.5%,其次为药敏选药81.9%,以配伍用药存在的不合理率最高,为3.9%,其次为药代动力学的2.2%(P<0.05)。结论:抗菌类西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而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则易发生不良反应,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促进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需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根据微生物检验及药敏结果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避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继而更好的保证了患者生命治疗。

  • 标签: 抗菌类西药 应用效果 药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