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小鼠皮层神经机械损伤后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miR-124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可能的影响。方法孕15—18dC57BL/6种孕鼠胚胎脑皮质层神经体外培养7d,以10μL移液器塑料滴头在培养皿内划割,造成机械性损伤,伤后不同时间点(1h,6h,12h,24h,72h,144h)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miR-124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神经纤毛蛋白(Nrp-1)、微管相关蛋白(Tau)、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水平。然后用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进行干预,观察miR-124表达量的改变对实验的影响。结果神经机械损伤后miR-124和Nrp-1、Tau、Gap-4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用miR-124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显著升高和降低miR-124的表达后,Nrp-1、Tau、Gap-43表达显著下降,其中抑制剂组下降较模拟物组明显(P〈0.05)。结论创伤区miR-124的适度高表达可能与轴突再生有密切联系,这为本课题组今后尝试梯度调控miR-124以调节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机械损伤 微小核糖核酸-124 轴突再生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体征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呈亚急性、慢性起病,42例合并颅外结核。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细胞数、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降低为主。32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异常者31例,表现为脑膜强化、脑积水、脑内结核瘤、脊髓损害、混合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35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病症情况实施综合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观察 治疗分析
  • 作者: 石红鸽苏文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脊柱脊髓损伤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在护理前后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导尿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五个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细菌计数均有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更优,其差异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需要进行导尿操作,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和导尿次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不对称双眼皮整形病例7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观察组实施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重睑成形术,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修复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容效果满意度同对照组比明显提高,手术用时和切口愈合时间同对照组比对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减少,组间数据结果差异经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对称双眼皮患者,在常规整形修复基础上应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重睑成形术,术后恢复较快,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修复价值,具有临床价值意义。

  • 标签: 整形修复术 不对称双眼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30日至2017年7月30于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的为常规组,共有55例患者,实施手术书护理干预方式的为观察组,共有5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共有6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0.9%,护理满意度为90.9%;常规组共有15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3%,护理满意度为70.9%(P<0.05)。讨论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更加有利于术后恢复,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手术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手术室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先兆流产采用盐酸利托君进行保胎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晚期先兆流产的98例患者实施分组观察,分为A组49例与B组49例,A组采用盐酸利托君,B组采用硫酸镁,将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盐酸利托君进行保胎治疗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明显低于采用硫酸镁进行保胎治疗的B组的不良发生率22.45%,A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宫缩消失时间明显少于B组,保胎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B组的保胎有效率81.63%。结论盐酸利托君药物对晚期先兆流产孕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极大的减少了治疗时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孕妇均可以承受。

  • 标签: 晚期先兆流产 盐酸利托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6月份至2017年6月份来本院接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16例,按照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8例,对照组行贝那普利治疗方法,观察组行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方法应用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治疗中,有助于优化患者临床指标,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贝那普利 美托洛尔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6000m海拔高度下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暴露对小鼠皮层神经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及不同时长(1d、3d、7d、14d)的高原低氧处理组,每组8只。模拟6000m海拔的高原低氧环境,实验组分别给予1d、3d、7d、14d的高原低氧处理,对照组饲养于舱外。采用WesternBlot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自噬标志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皮层组织的表达;赫斯特荧光染料33342(Hoechst33342)染色用于观察皮层神经的凋亡改变。结果与平原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处理增加了小鼠皮层组织HIF-1α、Beclin-1及LC3-Ⅱ的表达,同时明显增加了皮层神经的凋亡率。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自噬的激活可能是小鼠皮层神经凋亡发生的重要原因,而HIF-1α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高原低氧 神经元 自噬 凋亡
  • 简介: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神经干细胞与神经间基因表达的差异,找出关键的差异基因及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并对其所涉及的功能进行分析预测。方法从GEO表达谱数据库中下载与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相关的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系列GSE70171,导入基因芯片在线分析工具morpheus,筛选出神经干细胞和神经之间表达差异的基因,并构建聚类分析热图。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STRING分析与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结果筛选出表达差异的基因有4022个,其中神经干细胞比神经上调的基因有2146个,下调基因1876个。对表达差异的基因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下调的基因主要与神经元功能相关,上调基因与神经干细胞细胞再生和有肿瘤特征相关,其中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周期通路和癌症通路存在研究价值。结论神经干细胞与神经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基因。几个关键基因CDC6、CDKN2A、CDC14A、BUB1、TTK、CHEK1、CDC25C在细胞周期通路中可能与神经干细胞再生功能相关。而KIF23、CDKN2A、TNC、CDC25C、CDCA5、BRCA1可能与神经干细胞的肿瘤特征相关。然而,这些关键基因的功能还需要今后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生物信息学 基因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愈痫灵颗粒对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其调控蛋白(Bcl-2、Bax、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癫痫大鼠模型,以丙戊酸钠为西药对照,愈痫灵颗粒为中药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Bcl-2、Bax、C-fos的表达,HE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造模后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Bcl-2、Bax、C-fos基因蛋白在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愈痫灵颗粒组神经细胞凋亡减轻,Bcl-2表达增加,Bax、C-fos的表达降低。结论愈痫灵颗粒对癫痫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调节海马神经细胞Bcl-2、Bax、C-fos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愈痫灵颗粒 癫痫 海马神经元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调控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于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运用健脾消食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健脾消食汤治疗,比较两组复发率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复发率为2.5%,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消食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健脾消食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汤加味疗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6例,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西药与中药治疗,对比其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与79.07%,P<0.05;两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取补汤加味治疗的效果显著,便于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采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补元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脂血症患者生活质量,观察中药汤剂补益心汤用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2015.7~2016.9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心绞痛、高脂血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单数)、观察组(双数),每组人数为47例。常规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补益心汤,比较用药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心绞痛发病次数改善情况,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疾病发作次数差别无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病发次数减少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改善率为95.7%,明显高于常规组87.2%,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为有效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脂症患者疾病发作次数、恢复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其症状,临床可在治疗时使用补益心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脂血症 疗效 补元益心汤 心绞痛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补益心汤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UA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180例UAP老年患者资料,分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90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补益心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及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脂变化水平显然比对照组患者优,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在疗效中,研究组为95.56%(86/90)比对照组72.22%(65/90)高(P<0.05)。结论补益心汤应用在老年UAP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 标签: 补元益心汤 老年 心绞痛伴高脂血症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胡止痛滴丸及其组分对缩宫素痛经模型的影响,并与临床上同类药月月舒对比,探讨其配伍的合理性及比较优势。方法通过ip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观察胡止痛滴丸及其组成成分延胡索浸膏、白芷浸膏对扭体反应潜伏期及次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与疼痛相关血浆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b-内啡肽(b-EP)、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脑组织中多巴胺(DA)水平;金氏概率相加法计算Q值,根据Q值是否大于1判断胡止痛滴丸的效果是否优于组分单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胡止痛滴丸、延胡索浸膏和白芷浸膏能够显著减少扭体次数、延长扭体反应的潜伏期(P〈0.05、0.01、0.001),Q值均大于1;与月月舒比较,胡止痛滴丸作用显著增强(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胡止痛滴丸和延胡索浸膏可显著升高β-EP、PGE2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5-HT、NA、DA、PGF2α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P〈0.05、0.01、0.001);白芷浸膏可显著降低5-HT、DA水平(P〈0.05、0.01);β-EP、NA、DA和PGE2的Q值均大于1;与月月舒比较,胡止痛滴丸可显著升高β-EP、PGE2水平,显著降低5-HT、PGF2α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P〈0.05、0.01)。结论胡止痛滴丸对痛经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优于组分单用,配伍具有合理性,与月月舒比较具有起效早、作用强的特点。

  • 标签: 元胡止痛滴丸 延胡索 白芷 镇痛 金氏概率相加法 配伍
  • 简介:背景:神经钙传感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发挥、结构折叠与解折叠的研究多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蛋白可能的作用机制模型及维持结构稳定的可能因素,但实验手段受到时间和空间分辨的局限以及蛋白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实验中提出的很多理论模型无法得以检验。分子动力学能够从原子水平上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对理论假设和(或)模型进行验证,为实验提供参考和启示;也可以预测新的结构和现象,为建立理论模型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目的:分别对采用实验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神经钙传感蛋白生理功能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一展望。方法:以"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CS-1"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神经钙传感蛋白研究的相关文献,下载全文进行阅读,排除与蛋白生理机制无关的文章,最终对72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实验中主要对神经钙传感蛋白在不同条件、不同位置中调控分泌、调控多巴胺D2受体、在肝细胞内调控腺苷A2A受体以及调控不同刺激下心肌细胞质和细胞核Ca-(2+)等方面提出相关理论模型;(2)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结构的视角,对维持蛋白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蛋白生理机制的理解,共同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多巴胺 肝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神经元钙传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