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主要交通路口为研究对象,调查该路口的交通流量及通行时间,参考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污染物测试结构,分析宜宾市道路交叉口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特征,为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研究提供依据,进一步优化道路交叉口汽车通行能力与尾气排放量,从而更好地改善和提升宜宾市的环境质量。

  • 标签: 车流通行调查 尾气排放研究 控制策略
  • 简介: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分别对文昌东北部森林生态系统5个不同植被类型监测样地共进行了10次动物全面的系统调查,调查结果:陆栖脊椎动物4纲17目32科72种。其中两栖纲1目2科2种;爬行纲1目1科1种;鸟纲13目28科66种;哺乳纲2目2科3种。在72种脊椎动物中,有国家Ⅱ保护动物有9种,省级保护动物24种,被列入中国红皮书名录的有5种,被列入CITES附录Ⅱ的物种有6种。该区域5个不同植被类型监测样地的动物主要以鸟类为主,共有66种,占调查记录到物种数的91.67%。两栖、爬行及兽类调查记录的物种数较少。

  • 标签: 文昌市 东北部 动物 调查 分析
  • 简介:常规的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需求。为探索高效、精准、高质量的水土流失数据采集技术,作者以山东沂蒙山泰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为例,以小流域或公里网格为调查单元,通过分析奥维地图的技术优势,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野外调查工作中导航找点难、信息采集过程繁琐、拍照定位精准度低等系列问题,探索了奥维地图与GIS结合在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工作中的应用,包括基础数据源处理与导入、路线导航、点位查找、信息采集、位置共享以及内业成果处理等;提出了较为系统高效的"无纸化"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应用实践,对奥维地图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监督管理等野外调查环节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区域水土流失监测 奥维地图 GIS 野外调查单元
  • 简介: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人参中总皂苷含量的测量进行不确定评定。方法按照《GB/T19506—2009》附录B的实验方法,对人参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检测,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不确定来源进行分析,并对各分阜进行合成。结论实验室使用该方法对人参巾总皂苷含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为3.78%,误差范围小,结果稳定。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计 人参 不确定度
  • 简介:以呼和塔拉万亩草原为研究区,选用2001、2010、2013、2016四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然后将植被覆盖划分为6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转移矩阵,分析了万亩草原生态修复前后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之前2001、2010年植被覆盖主要以0-30%为主;在生态修复之后的2013、2016年植被覆盖显著增加,主要以45-100%为主,2013年植被覆盖45-100%的面积为11352亩,占总面积71.62%,2016年植被覆盖45-100%的面积为14563亩,占总面积91.88%,说明植被生长情况明显好转。

  • 标签: 万亩草原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 简介:2017年7月-2018年7月,对尖峰岭林业局大凯林场管护的重点森林天保林中5个lhm。固定样地进行了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固定样地内记录到脊椎动物66种,隶属12目24科。其中两栖类10种,隶属1目4科;爬行类51种,隶属8目16科;哺乳类5种,隶3目4科。调查发现有国家1I级重点保护动物种类5种,即黑鸢(Milvusmigrans)、蛇雕(spilornischeela)、褐耳鹰(Accipiterbadius)、雀鹰(Accipiternisus)、凤头鹰(Accipitertrivirga-tus),有细刺水蛙(Hylaranaspinulosa)、隐纹花松鼠(Tamiopsswinhoei)、海南柳莺(Phylloscopushainsis)、黑喉噪鹛(garrulaxchinensis)等12种省重点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 标签: 大凯林场 脊椎动物 调查
  • 简介:随着关系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质量的生态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提速,森林警察(以下简称森警)这支我国生态各领域唯一整建制公安队伍的名字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并且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介中的曝光率逐步上升,关注稳步提高。因此,森警对强化理论,创新实践,

  • 标签: 西南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 云南 技术 四川 贵州
  • 简介:5月20日,广西科学技术厅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17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成果发布推介会,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应邀参加了此次推介会。推介会上,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对荣获2017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进行推介。项目负责人潘志新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研究取得的核心成果:建立适合广西实际的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优质蚕种繁育技术体系以及创新建立蚕种质量追溯新模式等关键技术体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论文1篇;项目成果极大提升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技术水平,也补充完善我国蚕种质量技术标准体系,为蚕种质量安全和优质蚕种足量供应提供技术保障;成果转化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0.35亿元,新增利润11.80亿元,其中农民新增收入18.06亿元,新增利润11.33亿元;累计为蚕农挽回经济损失1.57亿元,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为保证广西蚕茧产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科学技术奖励 技术推广 广西 蚕业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技术标准体系
  • 简介:以公顷蓄积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为例,利用汤旺河林业局2017年二类补充调查数据和2008年二类调查数据,在符合二类补充调查技术要求前提下,建立起优势树种为针叶混交林,起源为天然,龄组为中龄林小班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并阐述了该回归模型的检验指标和方法。

  • 标签: 汤旺河林业局 二类补充调查 线性回归模型 公顷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