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的思想结晶,自6世纪传入日本后,受到了日本天皇和贵族等公家社会人员的大力推崇,更被视为“珍贵的科学技术”,在日本社会得到传播和普及。7世纪中期,天武天皇设立“阴阳寮”,形成了初具日本特色的“阴阳道”。阴阳五行思想也由此成为公家社会的御用之学。

  • 标签: 阴阳五行 先进性 公家社会
  • 简介: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 标签: 阴阳五行家 易经 宇宙观 认知方式 时空观
  • 简介:摘要:中医学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形成,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术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术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积极影响体现在对中医研究的推动、研究纲领的建立,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论上的模糊性。在中医学术的现代化发展中,保留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整体性以及辩证性等特点,同时也将逐渐融入现代医学的研究,形成独特的中医学术。

  • 标签: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术 研究 影响
  • 简介:摘要: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流行于机体全身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等,使肌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功能活动统一体。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以木、火、土、金、水为符号,是数千年来国人对大自然的运行理论。人体是小宇宙,其与自然界中的阴阳五行相对应,按照阴阳五行运行规律相互联系,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护肝歌:肝在东方色为青,藏血主筋且排毒;肝胆相表木,多怒伤肝病身留;疏泻理气窍开目,祛郁抑怒气常呼;护肝明目苦上口,忌烟限酒请佛手。静心歌:心在南方色为红,主脉主汗神志控;小肠相表火,大喜伤心且多梦;心如水泵窍于舌,观其仍需下苦功;内关膻中防绞痛,清心寡欲筋脉通。

  • 标签: 养生 肝病 五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儿对外界的气味、声音、温度、气候的感官世界事实上比成人更加敏锐细致,心理活动也比较丰富,从而产生不同的志活动。由于各种志因素的影响,会对小儿功能产生影响,引起不同病机的咳嗽。本文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从脏象学说和中医志学说方面阐述小儿咳嗽。

  • 标签: 小儿情志 五脏 咳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在消化系疾病的经验,为以后临床上更有效治疗消化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近两年来本院门诊观察定期随诊病人33例的消化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归性分析。通过西医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将疾病进行明确判断,包括致病的机理、临床病理的特征、病情的演变规律和发病的原因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进行证论治。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如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轻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3.71±1.11)分、(3.88±1.23)分、(4.21±1.32)分、(4.18±1.25)分、(3.57±1.29)分、(3.64±1.25)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2.47±0.29)分、(2.46±0.25)分、(2.39±0.27)分、(2.63±0.32)分、(2.55±0.11)分、(2.24±0.23)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明显轻于治疗前(P<0.05)。经治疗患者中治愈者18例(54.55%),好转者9例(27.27%),无效者6例(18.18%),临床总有效率为81.82%。结论通过本此实验可知西医先进现代检查技术结合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进行辩证论治突破实现了中西医在深层次相结合关键,中心指导思想为阴阳五行说及中医的整体观念,进一步证实现代中医临床消化系疾病的确诊治疗模式需在中西医合理结合下进行审病、辨证、治病。能有效减轻患者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整体观 消化系病 经验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消化系病的过程中,选择使用中医整体观与阴阳五行的研究经验。方法:选择医院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110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中医整体观与阴阳五行学说展开辨证分析。结果:患者为在治疗前后出现纳呆腹胀、便溏肢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内脏下垂、食少懒言的比较,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消化系病的过程中,采取中医整体与阴阳五行学说,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观点结合起来,可以更好提升消化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整体观 阴阳五行 消化系病 诊治经验
  • 简介:摘要:古代中国由来已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完成了天人关系的构建,不仅使儒学政治化,而且还把儒学神秘化,而其中作为方法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于此得到了完善,并成为官方哲学,对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搭建了人体生理的联系,中医理论体系由此而形成。

  • 标签: 汉代儒学 中医理论 阴阳五行
  • 简介:摘要:学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但它的起源是如何的,现在还不太清楚。现代很多人认为学说不科学、问题很多,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也严重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学说真的垢病很多吗?它是如何起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发展它?利用它?如何使它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发现为题,就上列问题展开论述。我们认为,学说,始于黄帝,变革于大禹,很科学,也很有发展。

  • 标签: 黄帝 大禹 北极星 北斗 五行 五行历 先天五行图 后天五行图
  • 简介:中医药治疗失眠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在失眠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黄帝内经》记载神、魂、意、魄、志分属所藏,神安舍则寤寐有常。笔者认为不寐的临床辨证论治当从入手,并以心肝为主。

  • 标签: 五脏 五神 不寐
  • 简介:【摘要】现代商业综合体较过往的传统商场有了较大变革,如何运用易学的理论来分析研究其阴阳五行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类商业体的运行发展规律,从而正确开发和顺利运营商业体,使之获得成功。

  • 标签: 商业综合体 阴阳 五行 风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标签: 阴阳五行说 思维方式 《内经》医学
  • 简介:耳是官之一,是局部器官,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听觉和主平衡,与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的相互配合。耳位于头面部属阳,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外,属清窍之一,脏腑之精气皆上通于耳。而耳又为宗脉之所聚,经络把脏腑与耳相连贯,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精、气、血、津液的活动,与耳有密切关系,故耳的生产功能和病理变化是,是整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一部分,本文就与耳的关系作一初探。

  • 标签: 五脏关系 耳位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五脏六腑 功能活动
  • 简介:通过用中药从虚实辨证论治郁证50例与用盐酸氟西汀片52例在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和相关其它症状改善方面作比较,充分证实中药辨证论治郁证有效率高、症状改善好的特点,说明中医药辩证治疗郁证的优势。

  • 标签: 郁证 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