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手足病患者的证候学特点,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出符合临床实际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以卫生部手足的诊断标准,采集手足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手足的中医学基本病因性质是温热挟湿,以温热为主;(2)普通病例的病程的第1阶段患者表证期的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3)普通病例的病程的的第二阶段,处于里证期,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4)重症病例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热毒动风型和肺热津伤型,手足机演变中风动是病情的转折点;(5)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顺传肺脾,逆传心肝;(6)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组与肺脾湿热证组和湿热郁蒸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之间有差异。结论手足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 标签: 手足口病 中医证侯 温热挟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体会及患儿转归,为重症手足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的提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与普通手足的患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手足病好发于5~7月之间(占79.1%)。发病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46.5%),高血糖(51.6%)以及肢体抖动和无力(58.8%)。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79.1%),呕吐及惊厥(75.6%),精神烦躁及头痛(70.9%)和出现颈项抵抗征(72.1%)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表现。90.7%的患儿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出现于病程前4天。较普通手足,重症手足病患儿的典型症状出现早且频率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住院时间较普通患儿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手足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及甘露醇。出现肺水肿前兆时积极进行机械通气。结论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及头痛,呕吐或精神烦躁,肢体抖动和无力,颈抵抗征等神经系统症状是重症手足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识别重症患儿的危象表现,及时进行降低颅内压,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患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儿童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6月收治的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收治的手足病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帮助患儿疾病康复,降低手足发病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的临床流行学特征,掌握其防控策略。方法对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收治的75例手足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7月龄-9岁,以2-4岁幼儿发病率最高,4-6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以普通病例为主,呈现托幼机构聚集状态,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手足的发病率比以前明显增高,托幼机构为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发生场所;做好疫情监测、加强宣传教育、落实托幼机构晨检制度是手足防控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重症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3例重症手足病例的早期临床表现,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并加强护理。结果20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手足病例的重症征象,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可减少重症手足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型的临床治疗,对两种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收治的200例小儿重型足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进行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方法另外一组进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00例中手足临床患儿均被治愈。其中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为94%,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是92%,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重型手足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合理措施,预后良好。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 治疗效果
  • 简介:手足是以EV71病毒及萨奇病毒A16型为主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属自限性疾病。但近年来,急危重症患儿逐渐增多。多省市大面积流行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在治疗手足及急危重症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来阐述手足流行及发病的机,根据病因病机提出重症的分期辨治。经近年来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治疗重症手足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并发症的病情及预后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手足口病/中医药疗法 中医学 传染病 五运六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30例手足病患儿进行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采取物理药物降温,做好呼吸道、消化道隔离,加强皮肤、口腔、饮食、心理护理。结果230例患儿平均住院5.3d,全部治愈。结论加强消毒隔离,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卫生宣教,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是治愈手足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手足的疗效,探讨小儿手足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1年5月住我科40例确诊手足并使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儿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9月-10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合并脑炎32例,普通型8例,4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手足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起病急,进展快,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该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干扰素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的诊断,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手足的临床特点。结果手足临床表现典型易于诊断,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高占64%,抗病毒治疗有效,治愈率95%。治疗上采取分类管理,轻者在门诊治疗,在家隔离;偏重者住院治了。结论手足抗病毒治疗有效,治愈率高,治疗上采取分类管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又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抗病毒 分类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的临床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对收治的手足108例患儿进行严密隔离,做好消毒、卫生宣教,针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94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本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护理 体会
  • 简介:手足(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3岁以下小儿,多数病情较轻,但重者可出现易惊、肢体抖动、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干脑炎,病情进展迅速,有生命危险。该病1957年由新西兰首次报道描述。1958年首次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英国伯明翰正式提出手足的命名。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因 病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手足并重症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市第一儿童医院自2011年1~9月收治的58例手足并重症脑炎患儿,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下,给予这些患儿利巴韦林并同时服用板蓝根冲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58例手足并重症脑炎患儿痊愈的有52例,病情好转的有6例,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1。结论临床医生对那些手足并重症脑炎患儿应采取高度的重视,尽快诊断患儿的病情程度,及早的进行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争取让病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脑炎 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手足病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75人,每日给予热毒宁注射液(10ml/支),1~4岁静脉加注100ml氯化钠;5~10岁静脉加注250ml氯化钠,每日1次。对照组75人每日给予10ml/kg病毒唑,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退热、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一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小儿手足,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手足口病 疗效观察 热毒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