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CVC置管患者预防静脉的发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 CVC置管的 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后,分别给予针对性预防血栓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静脉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患者的血栓发生率( 7.5%)明显少于对照组( 27.5%)。两组差异明显( X²=5.5411; 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9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72.5%),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 X²=7.4379; P< 0.05)。结论: CVC置管患者预防静脉的发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的发生率,在临床进行推广的可行性高。

  • 标签: CVC置管 预防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6年 9月期间收治的 50例下肢静脉疑似患者,运用多普勒彩超诊断,而后与静脉造影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与静脉造影诊断结果对比,多普勒彩超诊断敏感性为 97.56%,特异性为 77.78%,准确性为 94%;多普勒彩超诊断具体情况中,阳性患者中,左下肢为 39例,占比 78%,右下肢为 11例,占比 22%,其中股静脉最多,为 17例,占比 34%,股静脉合并髂静脉为 11例,占比 22%,其他情况相对比例较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可以具有无创、准确与可重复性诊断的优势,有效展现下肢静脉具体分布与声像图状况,患者接受度更好。

  • 标签: [ ]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的患者45例(观察组)和同期无下肢疾病的健康者45例(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对观察组检查率,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中45例患者有44例诊断结果为阳性,检出率为97.78%;对照组为(13.64±3.15)L/min,观察组为(7.46±1.37)L/min,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不同血管不良征兆的发生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诊断出下肢静脉形成病症,检出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能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选取了2014年06月01日-2017年06月01日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进行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常规组25例行传统护理,干预组27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干预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差异(P<0.05)。干预组依从率、坚持功能锻炼率、健康知识通晓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差异(P<0.05)。干预组预防下肢静脉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存有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从2014年5月-2016年12月剖宫产患者中抽取1880例,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护理对照组940例,下肢静脉预防、护理观察组940例,统计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发生率的2.6%,有区别,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患者针对性的下肢静脉预防、护理干预作用突出,能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学习。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8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48例,气管插管全麻38例。对患者术前、术后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措施、饮食护理、机械护理和药物护理。结果通过对8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预防及护理措施,发生DVT3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非常有效的减少了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静脉的预防护理,可明显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方法 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护理,包括提高患肢、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使用弹力袜、使用气压治疗、保护静脉、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112例脑卒中病人中发生静脉的人数仅为 2人,未发生静脉人数为 110人,发生率仅为 1.79%。结论 针对静脉进行的预防护理可以对静脉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加强针对静脉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位大隐静脉曲张术住院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术后发生静脉的组内比例、情绪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0%,观察组仅为3.33%。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达到96.67%。观察组患者住院3天时焦虑及抑郁程度明显更低。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加强对患者下肢静脉液回流的干预,预防术后出现静脉以及下肢肿痛情况,具有应用意义。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大隐静脉曲张术 预见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7例下肢静脉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管着的血栓声像图特征和分布情况。结果在87例患者中,存在下肢静脉的患肢共101条,左侧和右侧分别是72条、29条,所占比重最大的血栓为股静脉,占31.68%。在急性血栓中,超声图像的特点呈现出均匀低回声,部分或全部静脉管腔堵塞,病变处的管壁光滑,且管腔明显增宽,不能探及或只能部分探及血流。在慢性血栓中,超声图像的特点呈现出不规则形强回声,部分或全部静脉管腔堵塞,病变处管壁粗糙,且管腔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且官腔变小。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诊断下肢静脉,能够准确的找出血栓位置、分布情况以及声像图特点,对快速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下肢无病变人群3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群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FV及SFV、POV值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FV内径值与MGV内径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像学表现为血栓部位血管腔内部有实质回声,信号强弱不等,同时可见部分或全部管腔填塞。患者血栓部位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对照组未存在上述情况,差异显著(P<0.05)。与DSA金标准相比,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4.74%。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尽快的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形成的下肢静脉(DVT)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与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胃肠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即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预防性护理,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DVT发生率为2.5%,对照组则为12.5%;研究组其他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0%,对照组则为22.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胃肠外科患者在围术期施以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胃肠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静脉栓塞(VTE)形成的易发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发生妇产科术后静脉栓塞8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术后静脉栓塞与手术因素、肿瘤性因素、妊娠因素及腹腔镜因素等密切相关。结论VTE是妇产科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14天内是血栓的好发期,妊娠或产褥状态可延长发病的危险时间。妊娠及产褥期高Fib、血脂均增加发生VTE危险。高危患者应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做到早诊断,进行针对性的溶栓、抗凝等治疗。

  • 标签: 妇产科 术后 静脉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36例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住院至下肢胀痛,水肿消失,临床治愈出院,自发病至症状消失时间,最短为5d,最长为13d,无一例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出院前复查多普勒超声7例早期溶栓患者血栓消失,患者静脉回流通畅,11例患者血栓较前减小,部分再通,18例患者并发症消失,血栓减小缓慢。结论术前评估高危因素,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加强锻炼可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早期抗凝治疗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妇产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压泵(IPC)对静脉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期间外科术后卧床患者124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按摩、翻身和双下肢按摩;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IPC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静脉栓子直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静脉栓子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静脉栓子直径显著比常规组小,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IPC对DVT的预防效果确切,可有效缩小静脉栓子直径,预防DVT发生,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压泵(IPC)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67例疑似下肢静脉患者(2015年10月11日至2016年12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67例疑似下肢静脉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研究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43%、81.82%、94.03%,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静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发现,组间比较结果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具有较显著的价值,确诊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60例。其中,围产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6.7%,参照组为18.4%,干预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96.7%,参照组为7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围产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下肢静脉,增加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围产期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19例,均为我院妇产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加强整体、系统护理干预,回顾预后。结果本次选取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病例,经积极护理后,知识知晓率为94.7%,中重度疼痛率为10.5%。相较干预前,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整体、系统护理,可提高知识知晓率,防范疼痛事件发生,改善心理状况,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 标签: 剖宫产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预防静脉形成( DVT)的有效护理措施,尽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我科收治的 9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系统性观察其整个身心反应,重点关注下肢骨折手术部位静脉管症状变化,为预防血栓形成而采用的有效措施。结果:经过早期健康宣教及评估干预,加上术后护理及时、措施得当,大大降低了 DVT的发生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重视术前、术中、术后预防和护理,可有效减少下肢骨折患者静脉的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