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方式的多样化,医源性辐射也变得越来越被大众所关心,医源性辐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像学检查,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多,辐射量的积累也变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放射治疗。目前对于辐射的危害调查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现对目前辐射的危害以及辐射防护措施进行讨论。

  • 标签: 辐射防护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传统放射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抽取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放射治疗,实验组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就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88.0%高于对照组52.0%(P<0.05);肺功能指标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提高肺癌治疗效果,特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既能改善肺功能,又能提升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 传统放射 治疗效果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使用6MV-X线常规照射,并进行分割照射;研究组在单纯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同步放化疗CRT联合肿瘤放射增敏剂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缓解率为8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7%(P<0.05)讨论:鼻咽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肿瘤残余优良率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鼻咽癌复发率,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咽癌 肿瘤放射治疗 增敏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后出现放射性脑坏死(RN)疗效的放射剂量学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9年在我科治疗的SRS后诊断为RN的脑转移患者40例临床资料患者,SRS组15例,SRS+WBRT组25例。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并在不同时间点使用MRI随访6个月。回顾性分析剂量学等临床特征与影像改变等变量之间的关系。χ2检验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从放疗结束到发生RN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1个月(7~35个月)。SRS+WBRT比SRS治疗发生RN时水肿体积大(P<0.05)。单位病灶体积接受生物学剂量(BED/GTV)与激素减量时间呈正相关(r2=0.13, P<0.05),与潜伏期(RN发展的时间)呈负相关(r2=0.21, P<0.01)。BED×GTV可用于RN风险分层分析。不同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在减轻脑水肿效果上相近(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是脑转移瘤患者SRS后出现RN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RN的发展与生物学剂量和肿瘤体积密切相关。建议使用低剂量、少疗程数的贝伐珠单抗治疗RN。

  • 标签: 放射性脑坏死/贝伐珠单疗法 肿瘤转移,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简介:摘要近年非常规分割放疗在多个系统肿瘤的治疗中日益体现出优势。同期整合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可以在一次照射过程中将不同的分割剂量传递至不同区域,实现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量前提下给予高危区域(GTV)局部追加剂量照射,其剂量学优势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可。目前,在食管癌领域SIB-IMRT的局控、生存优势、适应证人群、单次分割整合加量的上限界点仍然不明确,特就该技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 标签: 食管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同期整合加量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种基于预测剂量的自调节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方法,以增强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方法利用3D U-Res-Net_B网络预测出三维剂量分布后,在直接子野优化的每次迭代中先基于上次迭代结果计算当前剂量,再联合预测剂量计算目标剂量,然后以此为目标进行优化。完成所有迭代或满足循环退出条件后,得到最终的治疗计划。在30例直肠癌病例上进行测试,验证算法的效果。结果临床计划治疗靶区的V100%均值和标准差为(95.03±0.91)%,自动计划为(94.67±1.96)%,接近临床值(P>0.05),而预测值为(92.90±2.13)%,与临床计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自动计划在小肠V35、膀胱V40、股骨头的V20 ~V40等多项指标上低于预测值和临床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18.0,P<0.05),在其他危及器官的指标上与临床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增强了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提高了其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自动计划 自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Ⅲ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以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这一区间内收治的100例患有Ⅲ期鼻咽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遵循随机数表法原则的基础上,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实验组采取调强放疗的方法,进行同步化疗和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放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4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00%,可见,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在疗效上还是不良反应上,最终呈现出的结果都比对照组更加理想,且具有明显的差异(P

  • 标签: Ⅲ期鼻咽癌 调强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靶区外沿纵向剂量跌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便对临床关于计划衔接、靶区预处理以及执行效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治疗部收治的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大孔径定位CT在获得层厚为1 mm的头颈部图像中勾画计划靶区和剂量跌落结构。在计划设计时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和1.0 cm,螺距分布选择0.430、0.287和0.215,调制因子使用默认值1.8,剂量计算网格选择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按照不同参数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并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同一射野宽度下不同螺距变化曲线重合,因而螺距对剂量跌落没有影响,不同射野宽度变化曲线相互独立说明射野宽度对纵轴双向剂量跌落有影响,靶区外沿纵向的剂量跌落速度与射野宽度成反相关系:即射野宽度越大剂量跌落速度越慢,半影区越大;反之射野宽度越小剂量跌落速度越快,半影区越小。当剂量跌落至处方剂量50%时距靶区纵向边界的距离近似约等于射野宽度一半,而对于距靶区边界不同距离处的剂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得到。射野宽度和螺距对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射野宽度为2.5 cm时靶区最佳。总治疗出束时间随射野宽度和螺距的增大而逐步降低。结论当靶区分段治疗需要考虑计划衔接、执行效率及沿纵向剂量跌落控制时,可选择最佳的射野宽度、螺距等计划参数或根据纵向剂量跌落公式对衔接处靶区进行内收处理,以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

  • 标签: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 剂量 跌落
  • 简介:摘要放射性皮炎又称辐射性皮炎,是由各种类型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等)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也是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诊断缺乏统一认识,现有治疗手段的合理性、有效性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为更好地指导中国放射性皮炎的规范化诊疗,通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反复研讨,制定中国放射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借鉴参考。

  • 标签: 放射性皮炎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广泛应用的医疗放射诊断已逐渐成为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源,因此,医疗照射防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 标签: 放射诊断 照射 指导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放射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接受影像学检测患者时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影像学检测时分别接受放射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达到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放射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放射治疗和影像学检测时,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放射护理风险管理 放射治疗 影像学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调强放疗(IMRT)计划大量耗费人工及计划质量高度依赖物理师临床经验且差异较大等问题,探讨一种可实现无监督调强放疗自动计划的方案。方法采用Varian Eclipse 15.6治疗计划系统(TPS)自带的脚本应用程序接口(ESAPI)和优化参数树搜索算法(OPTSA)模拟,实现整个计划设计过程。通过ESAPI进行交互,自动输入输出相关参数;利用OPTSA对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参数进行评估,并迭代调整优化目标参数来逐步改善,最终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IMRT计划。为验证自动计划的有效性,从临床数据库中选取20例既往已完成治疗的直肠癌病例,比较基于OPTSA算法的自动计划和临床人工计划在剂量分布和特定剂量学参数上的差异。结果所有的自动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90%的自动计划质量超过既往人工计划,10%的自动计划则与人工计划质量基本一致。PTV平均适形指数(CI)在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中分别为0.88和0.80。与人工计划相比,自动计划OAR剂量学指标平均降低11%。自动计划和人工计划平均运行时间分别为(28.15±3.61)和(36.7±4.6)min。结论利用ESAPI所创建的OPTSA自动计划质量不劣于人工计划。在保证计划质量和一致性的情况下,OPTSA自动计划可缩短计划设计中所耗费的人力时间。

  • 标签: 自动IMRT 直肠癌 脚本应用程序接口 优化参数树搜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