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模式和HBV-DNA检测在乙肝诊治中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50例乙肝患者,运用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患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和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DNA。并对其检测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0例乙肝患者血清经SPRI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得到六种阳性模式。不同的HBV阳性血清学模式的患者,其HBV-DNA的阳性和含量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模式(即“大三阳”组)的患者HBV-DNA的阳性和含量最高,分别为95%和(6.63±1.67),其阳性和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组;HBeAg(+)模式的患者HBV-DNA的阳性和含量均高于HBeAg(—)模式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SPRIA法只能反映乙肝患者感染的不同时期的情况,而FQ-PCR法检测HBV-DNA可以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的程度,对乙肝诊治具有互补作用。故临床上应该联合应用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这样对乙肝的诊断及药效观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HBV-DNA 荧光定量PCR 放射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患者HBV-DNA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乙肝病毒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让受检者在空腹的状态下接受测试,需要抽取受检者静脉血置于真空管中,进行血清学实验室检验。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IgC值与HBV-DNA阳性比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其他阳性显著较高,P

  • 标签: 乙肝病毒患者 HBV-DNA 血清学指标 检验结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地区5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HBeAg与HBV-DNA水平的关系,为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方法对5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LT、乙肝标志物和HBV-DNA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V-DNA拷贝数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且HBeAg阳性患者ALT、HBV-DNA拷贝数升高趋势明显。结论联合、动态监测血清标志物HBeAg、ALT及HBV-DNA的指标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ALT HBeAg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与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肝病科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和HBV-DNA检测。对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00例大三阳组中的HBV-DNA阳性为99.0%;60例小三阳组的HBV-DNA阳性为65.0%;20例第三组患者的HBV-DNA阳性为55.0%;20例第四组患者的BV-DNA阳性为35.8%。大三阳和小三阳的HBV-DNA阳性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五项指标可以间接反应乙肝是否感染,而HBV-DNA检测准确灵敏,可以准备的反应HBV感染及复制情况,二者结合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五项检测 HBV-DNA 关系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其HBV-DNA含量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确认213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模式,用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HBsAg、HBcAb、HBeAg模式即大三阳患者93例HBV-DNA定量全部阳性,平均值为8.78×107copy/ml;HBsAg、HBcAb、HBeAb模式即小三阳患者75例HBV-DNA定量有43例阳性,阳性患者HBV-DNA含量平均值为9.01×104copy/ml;HBsAg、HBcAb模式45例HBV-DNA定量有29例阳性,阳性患者HBV-DNA含量平均值为5.3×105copy/ml。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定性检测不同模式反映患者体内HBV-DNA含量不同,传染性和致病性也不同,要准确揭示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含量,建议患者应做HBV-DNA定量。

  • 标签: 乙肝血清标志物 HBV-DNA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炎症分级慢性乙肝(CHB)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136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根据其炎症活动程度分为轻度组(n=29)、中度组(n=51)、中-重度组(n=38)、重度组(n=18),比较各组患者HBV-DNA载量、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滴度、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肝纤维化标志物[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蛋白(IV-C)、III型前胶原N端肽(PIIINP)]水平。结果:各组患者的血清HBeAg滴度、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乙肝 炎症分级 HBV-DNA 肝功能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医学检验应用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乙肝病毒性肝炎的患者50例,均实行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选取的患者均需要使用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4毫升,将血液放入离心机中,使用每分钟3000,10分钟后,将血清分离出来,放在4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结果: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测诊断结果均为乙肝病毒性肝炎,其中小三阳患者占18例(36.0%),大三阳患者占13例(26.0%),其它类型占19例(38.0%),三组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P

  • 标签: 乙肝病毒性肝炎 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 HBV-DNA定量检测,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正虚邪恋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以及HBV-DNA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慢性HBV携带者(均无症状)进行慢性HBV携带者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确定分极、分期。结果正虚邪恋型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S0-S1为主。HBV-DNA复制水平与免疫组化HbcAg的检出呈正相关。结论正虚邪恋型慢性HBV携带者均有不同程度肝组织炎症,但病理损害较轻,大多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低,应早期治疗。HBV-DNA载量越高的,免疫组化HBcAg检出也越高,验证了正虚邪恋。

  • 标签: 慢性HBV携带者 正虚邪恋型 病理改变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HBV-DNA阳性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对婴儿安全性的影响分析。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产科60例住院分娩的血清HBV-DNA呈阳性母亲所产新生儿60例,按产妇意愿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新生儿给予母乳喂养,对照组25例新生儿给予人工喂养,给予所有新生儿HBIG与HBVac联合免疫,观察两组婴儿血清情况。结果血清HBV-DNA为103-105、106-108、>108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HBs-Ag阳性及HBs-Ab阳性比较,在HBV-DNA滴度>108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与血清HBV-DNA呈正比,而给予婴儿联合免疫阻断后,HBV-DNA滴度<108的乙肝孕妇给予婴儿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 标签: HBV-DNA阳性 母乳喂养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妇血清乳汁HBV-DNA载量及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我院的2014年10月—2015年10月HBV携带的孕妇108例进行研究。分为两组,检查两组乳汁、血清中的HBV-DNA载量、婴儿感染。结果研究组乳汁阳性和含量均低于血清阳性和含量(P<0.05)。参照组的乳汁阳性和含量均低于血清阳性和含量(P<0.05)。两组间乳汁、血清阳性和含量、HBV感染对比不显著(P>0.05)。结论乳汁HBV含量低于血清,采用母乳喂养不会造成婴儿感染升高。

  • 标签: 血清乳汁 HBV-DNA载量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2017年我院经治32例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均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日;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结果两组转氨酶、胆红素在TACE后均明显升高(P<0.001);但对照组各指标变化较治疗组明显(P<0.05);治疗组HBV-DNA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TACE后肝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恩替卡韦 原发性肝癌 肝损害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化法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ELISA三种方法同时检测173清标本,并对其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对比分析。结果173例患者血清HBsAg含量与HBV-DNA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DNA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到2022年9月前来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22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监测,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数量予以对比,并且应用ELISA法监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病型乙型肝炎和其HBV-DNA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49例HBsAg(+)/HBeAg(+)/HBcAb(+)患者,HBV-DNA检出100%(49/49);48例HBsAg(+)/HBeAb(+)/HBcAb(+)患者,HBV-DNA检出是66.67%(32/48);6例HBsAg(+)/HBcAb(+)患者,HBV-DNA检出是66.67%(4/6)。结论:乙肝病型和血清HBV-DNA水平没有相关性,和HBV-M表现模式有一定的关联;通过荧光定量PCR能够将HBV实际感染及复制状况检测出来,为诊断及治疗乙型肝炎提高参考依据。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检测 血清HBV-DNA含量 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时,自制质控品的扩增循环阈值(CT)作为靶值在室内质控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留取已知HBVDNA浓度的患者血清和甲、乙、丙、戊肝和HIV血清学标志物全阴性的患者血清,通过一定比例稀释得到预期浓度的质控物,分装并-70℃保存。分别计算出靶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OCV%、RCV%),以CT值在±2S为质控警告线±3S为质控失控线,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分析结果质控物最佳条件下的、S和OCV分别为27.5、0.65和2.36%;常规条件下的、S和RCV分别为28.7、0.73和2.54%。RCV值<2OCV值,此RCV可以接受。结论自制质控品的CT值作为靶值应用于RT-PCR法HB—VDNA定量的室内质控中,制图方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推广。

  • 标签: HBV-DNA 扩增循环阈值 室内质控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性别、血清中HBV-DNA含量及年龄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量系统检测了血清HBV-DNA含量。同时对患者肝组织进行病理分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无论男女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血清中HBV-DNA含量,以重度患者为高,其次为中度和轻度患者(H=10.017P〈0.01)。结论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的损害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乙肝 HBV-DNA 肝组织
  • 简介:目的:了解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特点和血清HBV-DNA检测的意义。方法:对520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CHB患者HBV-DNA定量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HBeAg(-)CHB166例,占31.92%;HBeAg(+)CHB354例,占68.08%。HBeAg(+)组HBV-DNA总体上高于HBeAg(-)组;不同病程HBeAg(-)CHB比例轻度组为12.8%,中度组为13.2%,重度组为19.2%,重型组为31.4%,肝硬化组为47.5%。结论:目前我国CHB病例以HBeAg(+)者占多数,HBeAg(+)组HBV-DNA总体上高于HBeAg(-)组,随着病程进展HBeAg(-)CHB比例上升。

  • 标签: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