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张岱年先生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他就完成了五十多万字《中国哲学大纲》,并且创造了一个“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全新哲学体系。以后又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问题多所创发,对中国哲学与文化创新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中国哲学大纲》 《周易》 学说 文化问题 哲学史家 40年代
  • 简介:就同一理论维度论,《易传》认为“生”、“性”同源于“命”,即在“生”“性”之间,“命”成为连接二者契合点,“生”经由“命”转化为“性”。《易传》讲“生”基于阴阳“转易”,由此出发则使“生生不已”成为“命”基本内涵。而讲“性”则是基于“命”向万物之“顺承”。“命”“生生不已”促成了“性”积极有为,进而引领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标签: 生性同构 易传 生生不已 人生态度
  • 简介:本文集中讨论了中有关山林资源问题,分四个方面:(1)对破坏山林资源所产生恶果认识;(2)对树木生态认识;(3)重视保护山林资源;(4)保护山林资源与"大生态观".

  • 标签: 管子 山林资源 生态
  • 简介:<正>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哲学变革,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重要环节,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第一步。近十年来,这一问题正逐渐引起学界重视,但对它进程、特点、成就、影响尚有待作更深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中国近代哲学变革历史背景,对这场变革某些特色作一些说明。

  • 标签: 哲学变革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创造性转化 梁启超 西方近代哲学
  • 简介:《周易》“象”有悠久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文献《三坟》。卜筮在商朝时已成熟,早在商朝时就有官方易学民间易学之分,所谓组成数字卦数字应该是符号而不是筮数,在《周易》之前有《商易》,《商易》商代巫咸结合远古文化与筮数而成。在商周时期有官方《易》民间《易》,《周易》对商代官方易学《商易》亦即《坤乾》损益。从各种文献看,今传本《周易》成书比较晚,《周易》形成后有很多不同传本,亦有义理《周易》卜筮《周易》之分。

  • 标签: 数字卦 周易 《周易》成书
  • 简介:摘要“常惺惺”本是佛教禅宗修行方法,最早由谢良佐引入儒学,到朱熹正式将其纳入理学工夫论体系,再到陈淳胡居仁等人结合天理论对“常惺惺”作出形上学阐发。“常惺惺”经由理学家援引与重新诠释,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完成了禅宗概念儒学演变过程。

  • 标签: 常惺惺 禅宗 理学 儒学化 以禅证儒
  • 简介:牟宗三认为即便是“开阔、弘通”如船山者,尚不能转出“民主政治”新外王,此即为船山政治思想“局限性”。笔者认为,牟先生这一评价把西方政治哲学中作为政体形式之一“民主制”看作儒家有无政道评判准则,如此限制了关于政体形式讨论类型,致使无法同情地理解“圣君贤相”这一混合君主制、贵族制“儒家”式政体形式,同时对民主制本身之弊端也缺乏必要分析。另一方面,牟先生希望在王船山注重事功基础之上再“稍进一步”,转出“民主政治”,应该说这个创见可以弥补儒家政治思想中“公民政治主体”缺位不足,在儒家关于政体形式探讨中,确实缺少对民主政体形式关注讨论。

  • 标签: 牟宗三 王船山 新外王 政体形式 民主政体 圣君贤相
  • 简介: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与"同"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辩证关系。中国""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引领下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中国和平外交中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 标签: 和同之辩 和文化 和平外交
  • 简介:<正>市场关系市场伦理探讨人们交换行为合理性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繁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定负效应,出现了道德失范与混乱。因此,如何认识市场经济道德关系问题,

  • 标签: 市场伦理 市场关系 市场经济活动 市场主体 道德失范 交换行为
  • 简介:经史传统包括了中国文化经学传统史学传统,有时候这也可以成为对中国传统学术概称。我认为“重新认识传统”,一个重要问题正确认识处理中国文化“变”与“常”关系。“变”指中国文化发展时代性、阶段性,“常”指中国文化发展继承性、连续性。一、经史传统与中国文化“轴心时期”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①。

  • 标签: 中国文化 学术分科 史传 《经学历史》 哲学 中国传统学术
  • 简介:“偶态”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常被讨论到重要概念,它在语言学、逻辑学存在论上原始意义皆值得梳理关注。就其起源而言,亚里士多德在分析语言结构时,发现不得不处理情态动词以及情态句。情态句分析引发了相关逻辑学分析讨论,从而把语言学上情态问题转变为逻辑学上模态问题。斯多亚学派模态逻辑研究则揭示了模态存在论问题,导致模态概念向偶态概念转化。

  • 标签: 形而上学 情态动词 亚里士多德 斯多亚学派 逻辑学 古代文献
  • 简介:本文主旨,在说明《易》中华民族综合文化起点。它是原始综合,而不是后世科学分析,其内容极为丰富。作者认为,《周易》《易》发展史上第二阶段,《易传》为第三阶段,后世种种“易说”为第四阶段,此外,还有个第一阶段,那就是原始一段,即“毛胚阶段”。这一阶段精义,历来说易者,甚少发挥,本文拟补此缺。

  • 标签: 发展史 宗教信仰 神秘主义 神秘色彩 境界 八卦
  • 简介:以齐长城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齐长城布局、建筑方式、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系统论述。齐长城布局可以分为济水段长城泰沂山段长城两部分。济水段长城由谷城过平阴城至渤海,长约300余公里。泰沂山段长城由平阴城谷城往东,跨越泰沂山脉至黄岛于家河入黄海,长约625公里。齐长城是以墙体为主并与城址、关隘、烽燧、塞堡等组成统一防御工程。

  • 标签: 齐长城 调查与研究 布局 建筑方式
  • 简介:我国教育行政立法现状对策程干远,张京红一、建国后我国教育行政立法发展政府对国家教育事业实行行政法律管理,当今世界各国国家行政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在逐步加强教育行政法制建设。为了从法学理论上开展对教育行政法研究,有必要对我国教育行政立...

  • 标签: 行政立法 教育行政管理 我国教育 教育行政法规 行政法制建设 教育立法
  • 简介: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隋唐佛学”固然该时期思想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政治哲学中,中国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主导地位。《周易正义》《五经正义》之一,在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地位。从总体上看,《周易正义》既“以辅嗣为本”,又“以仲尼为宗”,从而呈现出融合儒、道两家思想学术倾向;就易学本身而言,其在注经方式上又表现出象数、义理并重特点;从本体角度来考察,则体现出“贵无但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哲学倾向。这种自觉地“纠偏”倾向兼收并蓄做法既是唐代大一统文化缩影,又反过来强化了当时统治者政治理念。

  • 标签: 周易正义 儒道融合 象理兼顾 贵无不贱有
  • 简介:《老子》中有很多思想观念都传承了前人思想经验,老子对这些“古之道术”进行了关键性理论提升,使之凝聚为富有哲理命题,由经验形态思想观念上升为系统学说理论,成为了道家学说重要理论内容。本文考察了老子“贵柔尚弱”、“谦下不争”、“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功遂身退”思想理论来源,分析了老子如何对这些古老生活经验进行了何种理论提升,使之由应用之“术”层面提升为哲理之“道”,发展为博大精深哲学理论。本文力图还原老子思想本义,强调避免用“以柔克刚”、“以不争为争”、“欲取姑与”、“激流勇退”等后起应用义、引申义来理解老子本人思想。

  • 标签: 老子 本义 应用义
  • 简介:宪法解释制度宪法学又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宪法体制中,宪法解释涵义限制使用是讨论宪法解释制度前提。宪法解释在我国宪法体制中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条文解答,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均无此种权力。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权在实践中长期处于搁置状态。因此,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合理构建既要在现实层面立足于宪法规定,完善宪法解释制度具体环节,又要在理想层面将宪法解释权与违宪审查权统一作为宪法解释制度发展未来目标。

  • 标签: 宪法解释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 中国 宪法学 合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