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成都玉局治,在东汉因老子为张道陵说经的传说而成为五斗米道二十四治之一。在唐代开元中道士罗上清请章仇兼琼重修殿宇,并改玉局治为玉局化。而后王建据蜀,收玉局化起五凤楼。王衍又重建之,遂成名。有宋之时,玉局多次修整,殿宇辉煌。且屡有达官名儒奉祠于斯,以致诗文中每每言及,名重天下。承元乱世而毁,明人易址重修,清代毁而复建,几经周折,名气渐湮。加之无著名道士主管,今日已难觅玉局观之遗踪。

  • 标签: 玉局治 玉局观 建置
  • 简介: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荟萃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艾丹·索撒尔在《城市理论与中国城市》中说,中国具有“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的未曾中断的城市文化传统”。而中国古代道教的城市,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化传统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城市观 道教 文化传统 古代城市 人类文明 精神文明
  • 简介:在谈到《约翰福音》所包涵的神学思想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对基督教教义和神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督论和圣灵论,而对其中所包含的有关教会论特别是圣礼的信息,可能我们会觉得不是那么清晰,因此,也常常为我们所忽略。其实,隐藏在《约翰福音》中的这方面的神学内涵,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认识,从而加深我们对《约翰福音》的整体性理解,以把握耶稣基督的话语和事工中更为深邃的含义,也为我们在

  • 标签: 圣餐 约翰 耶稣基督 基督教新教 犹太人 意义
  • 简介:法石真武庙,俗称上帝公宫,在泉州涂门外东海镇石头街,离泉州古城三公里许,位于石头山南脊,始建于宋代,奉祀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是泉州一座较为著名的道教庙宇,为宋代泉州府地方官望祭海神的场所。真武历来被尊为刺桐港一带的水神保护神,人们崇奉甚笃。

  • 标签: 泉州市 道教 宫观 法石真武庙 建筑风格
  • 简介:(一)参玄访道、云游三清三清山位于江西省饶州、玉山县城北六十四公里,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山巅”故名。三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自古享有“三清绝尘器天下无双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之盛誉。相传三国方士葛玄重孙,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曾在三清山精思炼志悟道“葛洪修道”茅庐,现因年久失修,所存无几。但葛洪著《抱朴子畅玄》一书,完稿于三清山,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书成为后世道教重要经典。至今海拔1816m的三清诸峰,尚存当年葛洪的炼丹井、炼丹炉、飞仙台……

  • 标签: 葛洪 道教理论 道教名山 悟道 修道 经典
  • 简介:释经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研读圣经和解释圣经。本文从中国教会的实际出发着重阐述了树立正确的释经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这对正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中国教会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圣经》 释经 神学思想建设
  • 简介:原是佛教徒普遍的修行方法,在印度佛教各个流派也都是十分强调止双修或定慧并重,早在《奥义书》中就有类似的思想,如《瑜珈真性奥义书》说“盖瑜珈而无智识,则其为解脱也无力。是故欲得解脱者,必瑜伽与智识坚定双修。”意思是说,只有将瑜伽(调整呼吸,凝神想)修行与智识(智能)、禅定修习与理论思维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解脱。

  • 标签: 止观 述略 学说 《奥义书》 修行方法 印度佛教
  • 简介:中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河南方城缺口北有一座群山环抱,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怪石林立,树林茂密,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道家升仙处——北武当山,俗你小顶山。远眺山顶俨然一幅游龙猛虎争宝图,山恋起伏,小桥流水,蕴含着秀丽幽静之姿。与湖北武当山(大顶山)相对而言的小顶山是方城山主峰,因盛产中国黄石名砚又名黄石山,小顶山道观依山而建。

  • 标签: 方城 武当山 西汉 风景 石林 地势
  • 简介: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 标签: 《河图》 《洛书》 李退溪 《易学启蒙》 朱熹 《周易》
  • 简介:穆斯林的生存与发展进步,不但要求穆斯林内部团结,同时也要求穆斯林处理好同非穆斯林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国穆斯林生活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究竟以什么样的观念与各兄弟民族相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本文旨在通过《古兰经》的教诲和先贤们的言行,介绍在早期伊斯兰社会中,穆斯林如何妥善地处理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阐述伊斯兰教的民族,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 标签: 伊斯兰教 民族观 民族团结 社会秩序 人本主义
  • 简介:传说苏州玄妙内有“内十八”和“外十八”三十六景,有水火亭、四角亭、一人弄、五鹤街、八俊图石刻、明珠殿……等名胜古迹。现在大多连形迹也无从可考了,然而玄妙镇院宝贝夜明珠故事却流传至今。

  • 标签: 石刻 传说 名胜古迹 苏州 流传 夜明珠
  • 简介:茅山乾元,盖有阎蓬头像,云逢头者即希言道人,以仙化而藏其骨也。其徒李合坤,既请王元美大司寇赞而传之,夫复请余赞。且曰:先生知吾师乎?疏眉目、丰辅、重颔、腹便便,垂见者比于弥勒佛,不巾不栉,人称为蓬头。盛夏暴日,隆冬卧冰,寒暑顿忘。或问:师六十岁乎?曰然。问百岁乎?曰然。二百岁乎?曰然。问贯山西人乎?

  • 标签: 《乾元观记》 原文 注释 后记 道教文化 碑文
  • 简介:姚广孝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僧人,同时在文学、科技、绘画等方面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更由于他在明成祖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起过非常关键的作用,《明史》将其班于“靖难功臣”之首,明史专家商传先生称赞他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日本学者甚至誉之为“缁衣宰相”,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多见的著名人物。入明后,姚广孝曾在北平(即今北京)居住二十余年,

  • 标签: 白云观 元末明初 《明史》 靖难之役 日本学者
  • 简介:道教的自然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人与自然万物是同生共运的浑然一体,强调自然、生命、和谐,反映道、天、地、人之问的自然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自然的总纲,它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是生命系统与自然生存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的形式。

  • 标签: 自然观 和谐 共生 道教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 简介:《坛经》作为禅宗的宗经,是中国僧人著作中唯一称“经”的典籍,它记录慧能的一生说法,也集中体现他的思想。因此,要理解慧能思想,中国禅宗思想和整个中国佛教,《坛经》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典籍。

  • 标签: 《坛经》 慧能 修行观 禅宗 佛教文化
  • 简介:“体义”是净影慧远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慧远判教、心识、佛性、修行等各个方面的思想。慧远将诸法区分“同体”-9“别体”两个层次,同体之法“离相离性”、“无有一性”,别体之法有“体性”之差别,有性相之分。同体之法同时“无不性”,此即慧远“同体义分”观念——“无有一性”是“同体”,“无不性”是“义分”。在同体中,诸法的分别不是性相之分,而仅仅为“义”之差别。“同一体中,随义分万,举一寻体、即是其体”,体与义是六相圆融的关系。同时,同体之法与别体之法并非截然对立,通过“摄事相以从体义”,慧远将别体之法摄入同体之中,使别体之法也具备六相圆融的特性。此种思想,对于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四法界观念有重要启发。敦煌S.4303、S.613在“同体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出“体义俱融”,用以表述其宗最高的境界,强调“一体一切体,一义一切义”,体义之间六相圆融、相互含摄。这是慧远之后地论师体义的延续。

  • 标签: 慧远 体义观 地论师
  • 简介:本文简明闻论了道家道教收视反听的感知,和在此思想指导下的道教修行对感官养护的理念,指出道家道教的感知现对现代人的养生实践和社会生活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标签: 《道藏》 道家道教 《道德经》 庄子 价值取向 养生
  • 简介:道教官,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道教徒弘道利生、修炼栖息之家;是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敬奉祈愿之所;同时也是广大游客参学游览、观光休闲之地。所谓仙道不离人道,居尘而不出尘。道教官,是社会了解道教的“窗口”,更是道教服务社会的“源头”。

  • 标签: 与时俱进 教官 管理 道教文化 宗教生活 信教群众
  • 简介:作为边缘宗教的民间信仰长期以来处于遭受贬抑的地位,从文化层面来看,它又是归类于“常民文化”的俗文化。由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造就的福建文化极具特点,作为福建文化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信仰,也以其多样性、多种类、复杂性体现出闽文化的特征。抛开以宗教的眼光、政治的眼光来审视福建民间信仰的传统,换个视角,从文化的层面来透视福建人的祈神活动,就更能深入地把握福建民间信仰的发展脉络,加深我们对百姓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的了解,进而更为完整准确地认识民间信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标签: 福建 民间信仰 文化观 中国 语言风格 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