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之一,离开阅读,我们几乎无法获取必要生活资讯。本文所说读书,也是阅读一种,却不同于获取生活资讯阅读。说到读书,杨绛曾有一个比喻。她说,读书就像访友,甚至比访友更方便有效,完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可以拜访,随时可以中断,觉得有益就多访,无益就再见。

  • 标签: 阅读经典 扁平化 信仰 生活资讯 生活方式 现代人
  • 简介:本文以当下社会转型中存在诚信缺失,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物化,以及人对精神世界淡漠为观察角度,尝试从《圣经》文本、信仰和处境三个层面思考基督教伦理内涵,并反思其作为维系人类"共在"与"秩序"伦理之一,如何在当下社会发挥苏醒人心和灵性省思作用,且参与建立一个具尊严、包容、秩序、和谐社会,彰显基督教伦理在当下社会中存在价值,见证基督教对现世与终极关切。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圣经》 信仰 处境
  • 简介:本文简要叙述了祭司传统历史、祭司阶层重要地位和"祭典"神学与灵命信息,指出旧约献祭和节期等敬拜制度意义,不仅仅在于"预表"新约时代某些事物,而且在于教导我们持守一种庄严、有序敬拜生活,并负起为邻舍代祷责任。

  • 标签: 祭司传统 旧约敬拜制度
  • 简介:明代小说《西游记》里多处写到四大天师。如第六回载:“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师、赤脚大仙等众,俱在此迎着菩萨,即道玉帝烦恼,调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萨道:‘我要见见玉帝,烦为转奏。’天师邱弘济即入灵霄宝殿,

  • 标签: 《西游记》 明代小说 菩萨 烦恼
  • 简介:一、脚步与声音——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全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全球化本身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政治全球化",时间起点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之后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主角是现代主权国家,典型关系为"大使对大使"(A2A,AmbassadortoAmbassador)。

  • 标签: AMBASSADOR 中国佛教 止观 禅法 汉传佛教 禅修
  • 简介:在"道法自然"核心美学原则指导下,道教发展出了自己山居生活模式,营造出一个远离现实社会、与自然相亲、天人合一、独具一格理想环境。本文从现代环境美学角度深入分析山居模式三重意义:首先,它象征着以"道"为最高标准神圣空间,是修道者最终归宿和"家园";其次,园林对山居重构突显出山居环境保真养性、自然天放审美价值,反映了好道者环境审美理想与人生境界;第三,道教以一种"介入"审美方式使山居生态美学维度从生态平等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展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环境美学追求。

  • 标签: 道教 山居模式 环境美学
  • 简介:真修炼必须在人有限肉体生命历程中,通过对人自然形体塑造,提升人精神层次与精神境界来实现。如全真道祖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诸散人求问》中说:“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驱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重阳立教十五论·离凡世》说:“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这里色身、凡躯指都是人自然形体,是相对于真性生命法身来说

  • 标签: 生命意蕴 全真道 道德 王重阳 生命历程 精神境界
  • 简介:《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影响》一书于2015年7月由上海中西书局正式出版。本书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作者柯嘉豪(JohnKieschnick)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尤其关注佛教文化史。本书是柯嘉豪一本重要学术著作,在西方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重要意义。本书从与佛教相关器物入手,如舍利、锡杖、钵盂等,考察了它们在印度起源以及流传到中国过程,

  • 标签: 中国佛教 物质文化 出版 宗教研究 斯坦福大学 学术著作
  • 简介:针对"谁是佛"问题,《坛经》提出了"自心是佛"观点。《坛经》认为,"自心"之"心"首先是自然、清净、自由、广大之心,它非恶非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为,它就是佛心,也就是人本心。但同时这颗心作为易受世尘遮蔽之心,又产生了贪欲及其它,这就是迷心,它遮蔽了佛心,所以"自心"还表现为由迷心到佛心"悟"过程。这样理解"自心是佛"是对佛真相完整揭示,并因此而超越了禅宗里其他禅师对"谁是佛"看法。

  • 标签: 自心 佛心 迷心 自心是佛
  • 简介:道教文化并不是一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和现代生活没有关系文化,恰相反,它许多思想对当前现实生活都有十分重要意义,有的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匡救时弊良方。——卿希泰

  • 标签: 道教文化 时代精神 现代生活 现实生活 卿希泰
  • 简介:道教将慈爱作为其教理教义核心内容,以及戒律伦理规范,大力倡行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对中国传统社会宗教、哲学、伦理、艺术、风俗乃至政治与社会均产生了十分重要影响,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当今社会各界重视、研究并弘扬。

  • 标签: 《云笈七签》 道教 中国传统社会 伦理规范 精神财富 优秀文化
  • 简介: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都讲和谐,但道家不仅在思想上主张和谐,而且将其落实在修道行动上。可以说,道家修行之道就是和谐追求之道、实行之道。道家和谐之道有四个基本要点,这就是合道顺道、自然无为、多样统一及超越对立。道家正是通过这四个要点来追求和实现其和谐基本目标,尤其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和谐目标。

  • 标签: 和谐之道 道家 中国传统 自然无为 多样统一 和谐目标
  • 简介:大理佛教有完全不同两类史料。第一类史料文字与实物能相互印证,所记大都真实可信,有鲜明中国元素,表明云南佛教是汉地佛教在云南传播。第二类史料多历史传说、附会和宗教神迹,称大理佛教从印度直接传入云南,但文字记载和现存实物资料不能互相印证。第二类史料融入中国传统夷夏之辨精神,表达了大理地方民族意识,难以取信。此前所谓大理地区阿吒力教是从印度传入云南有云南地方特点密教看法,是由于对第二类史料认识不清得出不真实看法,不能成立。

  • 标签: 大理 佛教 阿吒力教 白密 汉传佛教
  • 简介:对于东方文明之象征——儒、释、道精髓,有人概括为"生命之学",有人概括为"和文化",有人概括为"包容精神",有人概括为"内求修身、克己谦让"之理念,如此等等,都有启人哲思之益。比丘本性今拟以"大善"来统合东方文明,尤其东方文明中伦理与道德,即东方文明是教人舍恶从善之道,是关于善追求与实践之道。在东方文明中,善,是天地宇宙之理,是人性人心之本,是一切人生存生活立身处世之基。

  • 标签: 东方伦理道德 东方文明 包容精神 哲思 大乘佛教 佛教思想
  • 简介: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uhammadAliJinnah)(1876-1948),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袖,巴基斯坦国创建者,第一任总督(1947-1948),印巴分治前任印度穆斯林联盟主席。巴基斯坦人民称誉他为"巴基斯坦之父"。阿里·真纳与巴基斯坦建国历来是学界研究重点,而本文则试图分析阿里·真纳与巴基斯坦传媒业关系一、真纳政治生涯1905年真纳参加国大党,开始致力于南亚次大陆穆斯林和印度人团结。这一时期,真纳目标是谋求整个南亚次大陆人民共同福祉,为了实现这一福祉,南亚次大陆穆斯林和印度人团结一致至关重要。

  • 标签: 真纳 印度穆斯林联盟 政治生涯 南亚次大陆 穆沙拉夫 全印穆斯林联盟
  • 简介:穆圣教导说:“祈祷是功修精髓。”(铁尔米兹圣训集)祈祷是阿语“杜阿”意译,亦称祈求、乞求、哀求等,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中一种常见方式。祈祷是穆斯林为在今世和后世得到慰藉而向真主真心祈求;是穆斯林承认自己罪过,并向真主忏悔;是仆人心灵与造物主直接对话一种方式;是对真主崇敬、依赖、感恩、祈求等情感自然流露与倾诉;是向真主敝开心扉,犹如同知己谈心一样;是穆斯林与真主进一步沟通。

  • 标签: 祈祷词 穆斯林 宗教活动 真主 穆圣 圣训
  • 简介:明末清初,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与翻译文本,伊索寓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传入中国。伊索寓言虽然是古希腊多神信仰时代产生讽刺寓言故事,但在欧洲,用伊索寓言证道传统,可上溯至公元前4世纪异教雄辩家。在圣经新约中也能够找到耶稣鼓励使用比喻依据。伊索寓言更是中世纪圣坛上频繁使用之喻道故事,在欧洲中古流传伊索寓言集子超过两千种。

  • 标签: 伊索寓言 明末清初 中国化 基督教 文学 天主教传教士
  • 简介:丁光训主教既是一位虔诚基督徒,也是一位赤诚爱国者,两者在他身上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基督徒爱国爱教典范。丁光训主教热爱自己祖国,具有强烈忧国忧民情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国内民族解放运动影响下,提前结束国外学习,返回国内与思想进步青年一道宣传抗日救亡,并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沦陷区救亡工作。

  • 标签: 丁光训 抗日战争时期 三自爱国运动 神学思想建设 教牧人员 祖国统一
  • 简介:“旅行促进了我与外在、与自身之问沟通与交流,使我求豁达、求乐观心不断增强。而其中最大乐趣,便在于行脚使我自身威为了活动道场,从而能够以微薄之愿力弘法利生,厂结法缘与人缘,增长了道心,积累了资粮,在修学圣道上迈出了原本难于迈出一步又一步。”

  • 标签: 僧人 万里 游历 法师 本性 道场
  • 简介:我每次读丁主教文章均有不同体会,其中有的文章读过三四遍后,所得启发与帮助由浅入深,令我感慨万千。下面浅谈我读《丁光训文集》中"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后感想与收获:丁主教是世界基督教界知名人士,被公认为当代中国基督教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神学思考与发言素材都是从福音处境化角度展开,在"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中,丁主教主要站在中国教会曾面临二次历史考验平台上,根据弟兄姊

  • 标签: 丁光训文集 中国教会 中国基督教 教牧人员 神学思想建设 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