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培养青年马克主义者,应把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任务来进行,构建青年马克主义者培养的理论学习体系,就是要用先进的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把第一课堂的理论讲授和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把第一课堂的集中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分散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理论学习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广大青年马克主义者能把马克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 标签: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学习 针对性 时效性
  • 简介:本文第一部分由《超越马克马克》的译者迈克尔.瑞安撰写,介绍了意大利工人“自治”运动的理论和历史背景,为我们理解内格里的工人阶级主体性概念提供了线索。本文第二部分由译者毛里齐奥.维亚诺撰写,他从媒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意大利和美国两国媒体对内格里和自治运动的表述,揭示了媒体在塑造舆论共识、维护现有资本主义秩序和妖魔化工人运动方面的作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导论二《超越马克马克》无法在脱离历史与理论背景的状况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在这里,我会对历史背景作一非常简洁的描述,同时简要地界定工人“自治”(autonomy)这一概念。随着杂志《红色笔记》和报纸《工人阶级》的发行,意大利的“议会外的”活动(对立于从事议会活动的共产党和社会党)在60年代早期勃兴起来;其理论家是马里奥.特伦蒂(MarioTronti,特伦蒂于1967年加入共产党)、赖尼奥罗.潘齐尔里(RanieroPanzieri)、塞尔焦.博洛尼亚(SergioBologna)以及安东尼奥.内格里(AntonioNegri)。也是在这个时候,在经历了50年代长期的劳工和平之后,工厂中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战斗。在60年代,议会外的或左翼的批评针对的...

  • 标签: 超越马克思 马克思马克思· 马克思·导论
  • 简介:<正>西方一些学者多年来一直在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南斯拉夫自治制度是由于南共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外部压力巨大,国内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把困难交给群众以寻求解脱的冒险尝试。但是南斯拉夫理论界却并不这样认为。南共最著名的理论家爱德华·卡德尔说:“自治不是我们的某种特殊的思想上或理论上的创造。它一向是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巴黎公社,存在于列宁的苏维埃,存在于象我国革命这样的群众性的一切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之中,而它的某些形式和因素也存在于整个世界社会

  • 标签: 社会主义 自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南斯拉夫 社会主义革命 经济危机
  • 简介:马克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两个必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中却出现了一些困惑与怀疑。这是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的。当前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两个必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 标签: 经典作家 资本积累 “两个必然”
  • 简介:最近,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对本刊畅谈了他对繁荣发展马克主义研究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在马克主义研究中,坚持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也是拓展马克主义理论研究视界的必然路径。只要我们坚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关注和参与国内和国际范围内马克主义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就一定能够繁荣、发展和创新马克主义。以下是他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顾海良 教授 视界 马克思主义研究 著名经济学家
  • 简介: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在部分国民党人中间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部分国民党人传播马克主义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并从自身的阶级属性和当时的社会需要出发,传播了马克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当时国民党人的选择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影响.

  • 标签: 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 19世纪20年代 社会影响 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由于肩负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马克主义政党须从严甄选具有无限利他和自我牺牲精神的革命者入党。列宁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并在执政后领导俄共采取多方面举措,将从严入党付诸大规模党建实践,以确保俄共党员革命本色不变,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客观上也使从严入党成为一种马克主义革命者甄选机制。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激励失灵、优秀党员结构性供需失衡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自上而下的组织甄选机制运转不畅,从严入党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反观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却生成间接显示功能,为由内而外的自我甄选机制提供有力的政治生态支撑,形成大浪淘沙、良币驱逐劣币效应,实现从严入党的自动运行。列宁的实践表明,从严入党的关键是机制,也启发我们,建立和完善竞争性信息公开机制与激励机制,对于释放从严入党源头治理的活力与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列宁 甄选机制 源头治理 全面从严治党
  • 简介:<正>民主社会主义体系纵然纷繁复杂,但始终存在着两种比较明显的思想倾向:一是继承伯恩施坦主义传统的温和民主社会主义,二是主要受奥地利马克主义影响的激进民主社会主义。前者强调随机改良,轻视思想继承,主张放弃民主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致力于竞选斗争,无条件地参政执政,在政府舞台上争取社会主义运动的权利;后者重视理论传统,信守实际参与的原则界定,主张维护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联合起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 思想倾向 理论传统 伯恩施坦主义
  • 简介:与正统的解释相比,马克主义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危机根源的说法更具有说服力。但马克主义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也不能解释什么样的内在机制有助于资本主义从经济萧条转为经济繁荣。马克把危机视为解决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暂时的和不得已的手段。大量的马克主义文献也主要关注资本主义怎么进入危机,而不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本文主要考察目前流行的理论解释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中的两个过程的能力以及这些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并提供一些经验性的检验依据。实际上,目前的所有解释都不是非常令人满意,所给出的证据也远不是结论性的。本文尝试提出一个基于比例失调和不断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综合性解释模型。

  • 标签: 卡尔·马克思 资本主义危机
  • 简介:金融化是指全球金融利益主导着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金融化是三个彼此不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共同推动了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弹性劳动机制的角度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最终仍将由劳动者承担。政府一方面放松金融管制,另一方面却通过弹性劳动机制加强对劳动力的管制。弹性劳动机制使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流入金融部门,如果没有弹性劳动机制,全球金融及其运行网络就无法维持。全球金融资本主义试图借助全球化和金融化发展壮大,而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过程中,必然衍生全球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求一种有利于劳动者的劳动制度,以对抗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 标签: 金融化 全球金融 劳动力市场 新自由主义 新帝国主义
  • 简介:“五四”前后,马克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具有科学真理性和现实实践性相统一的品质。但是,文化心理认同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否则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都将处于关闭和静默状态。如从劳动观来看,正是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在劳动作用和劳动者地位的阐释、劳动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劳动问题根本解决的方案设计等方面,继承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基因,致使所传播的马克主义与中国民众具有“亲和力”;另一方面也使民众感受到这种劳动观的真理性。

  • 标签: 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传统文化 底蕴
  • 简介:由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中共中央编译局、四川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1998年会暨‘马克主义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0月12日至15日在成都龙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回顾与展望 国际共运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本质论
  • 简介:根据列斐伏尔、埃尔顿和马西等新马克主义者的观点,以西方为主体的全球化、现代化叙事逻辑是时间性的,即旨在通过“时空互化”将多元的空间叙事转换成单一的时间叙事,进而将其规定和解释世界的特有方式强加给世界所有民族,这一点最为充分地反映在其所昭示的“时间政治观念”中。然而,“政治总是空间性的”,现代民主政治本身可以通过资本逻辑以及理性和律法精神实现对空间的政治占有和控制。因此,为了有效地应对这种时间性的叙事逻辑,我们需要塑造某种不同于“时间政治观念”的“空间政治观念”。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政治批判 全球化现代化
  • 简介:充分就业引起工资上涨是造成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的首要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利润挤压论”。这显然违背了马克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马克认为,仅仅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才会出现“短暂”的工资挤压利润现象,而且资本家可通过“增加需求”来提高商品价格,因此“利润挤压论”是虚假的;工人为了更高水平的工资而时刻进行阶级斗争,是明智的行为,是实现阶级过渡的前奏。卡莱茨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的这一理论基因,并结合对法国“百隆实验”的评估坚决驳斥了“利润挤压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阶级过渡的社会主义策略。

  • 标签: 马克思 卡莱茨基 利润挤压论 社会主义策略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马克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有机整体。决定这一性质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基础是马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品质,是超越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理论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整体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各具体理论形态之间的关系,前一具体理论形态不仅是紧随其后形成的理论形态的基础,而且是其后形成的所有具体理论形态的基础。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40年马克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结构性特征,是这一有机整体性质的内在规定与表现。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 有机整体
  • 简介:与经典西方马克主义的“文化批判”或“伦理转向”不同,20世纪70年代后的西方新马克主义表现出“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回归个体生活世界”、“立足全球”、“凸显政治诉求”等特点。这些特征与最近三四十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现代人所遭遇的政治压迫、社会控制、消费社会等新异化状况以及全球化、高科技和信息网络普及带来的诸多问题相关。西方新马克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主义理论中的某些部分,同时还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抱有同马克一致的价值观,努力寻找着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方案.因此应在马克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1968年革命 后现代主义 新社会运动
  • 简介: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马克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我刊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有关文章.为了深化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我们访问了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他认为,对这些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应该树立世界眼光,这样才能把马克主义理论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研究 顾海良 国际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垄断发展
  • 简介:政治解放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精神领域,通过一系列思想革命,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发现了"人的世界";在政治领域,通过政治斗争,驱除了神权对政治的长期控制,促进了现代国家诞生;在社会领域,改变了封建制度下社会政治化的局面,推进了市民社会的崛起。然而,马克在赞扬政治解放历史意义的同时,深刻地洞察到政治解放自身的限度,指出人类解放是消除政治解放局限的超越性向度。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市民社会
  • 简介: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综合凯恩斯、霍布森和马克三位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来阐释当前这场自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主流思想界宣扬的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事实上违背了凯恩斯的初衷,而当今失衡的国际调节机制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复苏。霍布森所提出的财富和分配的不均使得危机的发生变得更加容易,经济复苏变得更加困难。马克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财富和分配不均的权力观不仅见证了危机的发生,而且预见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及其问题。为了避免危机,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经济生活:从消费转向休闲,从金融化转向可持续性,从全球化转向社区,从贪财转向道德。

  • 标签: 凯恩斯 霍布森 马克思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