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了He^2+注入六方SiC晶体样品时损伤缺陷随注量变化关系,并采用直接碰撞/缺陷模拟模型与多级损伤累积模型,模拟了室温及723,873,1023K下晶体样品无序度随注量变化关系。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注量增加,晶体样品无序度增大,样品拉曼特征峰强度减小。

  • 标签: 碳化硅 离子注入 拉曼光谱 损伤累积
  • 简介:主要讨论当运输平台行进速度较小时,即在不可压缩流条件下,冲压过滤装置取样流量。从机械能守恒原理和过滤装置压阻与空气流速关系出发,推导了冲压过滤装置取样流量计算公式。对过滤装置压阻和流速关系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对该装置取样流量进行了风洞测试。结果表明:计算得到取样流量与风洞实测结果在10%范围内符合。最后讨论了运输平台行进速度和取样高度对取样流量影响。

  • 标签: 冲压 气溶胶 取样 流量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建立简单实用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强度损伤弱化模型,应用于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沉箱式防波堤与软土地基相互作用非线性数值计算,为解决防波堤软土强度弱化计算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创新点:1.基于不排水强度循环损伤弱化机理,得到软黏土不排水强度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和应力水平变化规律;2.结合Tresca屈服准则进行数值开发,应用于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沉箱式防波堤与软土地基相互作用数值计算。方法:1.引入累积塑性变形相关损伤变量表征土体结构性损伤和重塑对软黏土不排水强度弱化影响(公式(3)和(11));2.建立软黏土不排水强度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和应力水平变化损伤弱化模型(公式(14));3.结合Tresca屈服准则,实现软黏土不排水强度损伤弱化数值计算过程(图9);4.针对烟台软黏土动三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模型及其数值开发过程进行验证(图1l和12);5.将模型应用到软土地基上沉箱式防波堤数值运算,分析软土地基响应,验证模型有效性(图15~18)。结论:1.在临界循环应力比以下,损伤变量和归一化最大孔压比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增加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随循环应力比增大逐渐增大。循环后不排水强度折减系数随着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和循环应力比增加而减小。2.有限元数值开发过程是正确,不排水强度损伤弱化模型是合理。3.该模型简单实用,可应用于波浪等循环荷载作用下沉箱式防波堤与软土地基相互作用非线性数值计算,且能模拟循环荷载下软土地基孔隙水压力增长以及不排水强度弱化等响应。软土地基响应主要分布在基床两趾及正下方软土层上部。

  • 标签: 饱和软黏土 不排水强度 循环弱化模型 损伤数值模拟
  • 简介: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让学生在获取知识途径上有了更多选择,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物理新课教学,以“互联网+”资源网站为平台,通过课前教学准备、课前互动交流、学生在线学习、课堂合作互助与探究学习、课后在线强化提升、在线检测评价等环节,为学生创造了良好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 标签: 互联网+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 简介:目的:燃煤过程释放痕量重金属迁移到大气中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除尘器在脱除颗粒物同时可以协同脱除重金属,研究超低排放除尘器对重金属控制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到提升脱除重金属效率手段和方法,利于实现燃煤电厂重金属超低排放。方法:1.通过测试方法检测出重金属在煤、飞灰和底灰当中绝对含量;2.通过分析重金属在飞灰和底灰占总输入量比例,得到三种类型除尘器对重金属脱除效果;3.通过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和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富集影响作用大小。结论:1.低温电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对于汞、砷和硒脱除效果明显大于常规电除尘器;2.电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越低,汞、砷和硒在除尘器脱除效果越好;3.煤硫含量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吸附作用影响明显,其含量越高越不利于重金属吸附;4.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飞灰当中铁氧化物和钙氧化物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吸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

  • 标签: 超低排放 除尘器 重金属 影响因素
  • 简介:ZEMAX和CODEV等光学设计软件,虽然有很强优化功能,但如果想得到好设计结果,初始解选择至关重要。求初始解普遍做法是,将已有的光学系统或其中某一个组元拿来进行缩放。这种办法带有盲目性。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高斯光学和三级像差理论求变焦距物镜初始解。这一方法有助于创新设计,但却很少被应用。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运用这一方法过程中产生观点、理念、经验和成果。本文通过一个十倍变焦距物镜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求初始解过程,为了验证该初始解效果,还用ZEMAX进行了像差优化。为了增加说服力,设计过程每一步,都给出了具体数据,包括经ZEMAX优化得到最后结果。

  • 标签: 变焦距:高斯光学 三级像差 光学设计
  • 简介:运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环向多点同步起爆条件下装药爆轰波传播规律、环形药形罩在爆轰波作用下成型过程及环形射流对靶板侵彻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起爆点数对侵彻能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向多点同步起爆条件下,爆轰波通过相互碰撞形成统一波浪形爆轰波前沿,爆轰波前沿到达药形罩顶端时间沿环向并不同步,压力大小也不一致。环形射流不仅头部和尾部之间存在速度梯度,沿环向也存在一定速度差异,难以保持形状。环形射流对靶板破坏形式主要为塑性扩孔或塑性扩孔+剪切冲塞,形成圆形弹孔孔径与环形药型罩对称面直径相当。环形射流侵彻能力随起爆点数增加而增大,当起爆点数大于10时,侵彻深度增大幅度会明显减小。

  • 标签: 爆炸力学 环形射流 成型过程 侵彻 数值模拟
  • 简介:根据移动学习特点,将“二维码”技术和“微视频”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物理实验平台。通过利用手持式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观看与之对应微课程视频,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验原理、步骤等实验内容,同时可以方便利用视频评论与教师进行交流。

  • 标签: 微课程 二维码 物理实验 移动学习
  • 简介:为了研究弹体以低于400m·s^-1侵彻速度侵彻陶瓷混凝土复合靶体时,侵彻深度与侵彻速度及材料参数之间关系,利用Forrestal空腔膨胀理论和弹体侵彻混凝土靶体经验公式,在弹体对靶体不同侵彻状态下,计算了弹体受到侵彻阻力。依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了弹体低速撞击陶瓷混凝土靶体侵彻深度计算模型,并将理论计算侵彻深度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相对偏差较小,证明了该理论计算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具有可靠性。

  • 标签: 陶瓷-混凝土复合靶体 侵彻 计算模型 弹体
  • 简介:目的:探索1T-MoS2(多型结构二硫化钼)除汞机制。方法: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Hg~0在1T-MoS_2单层上吸附机理。2.考察1T-MoS_2不同吸附位置。3.对不同吸附构型,研究电子吸附前后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吸附过程。结论:1.化学吸附是Hg原子与1T-MoS_2单层吸附主导因素。同时,在所有可能吸附位置,T_(Mo)(在钼原子上方)位置是最强烈吸附构型。2.汞(Hg)原子在1T-MoS_2单层上吸附受邻近硫(S)和钼(Mo)原子影响。3.吸附汞(Hg)原子在1T-MoS_2Tmo位置上会被氧化,其吸附能为-1.091eV。4.从局部态密度(PDOS)分析来看,Hg原子和1T-MoS_2表面之间相互作用是由汞(Hg)原子d轨道与硫(S)原子s轨道及钼(Mo)原子p轨道和d轨道重叠所致。

  • 标签: 单层1T-MoS2 汞捕捉 吸附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简介:目的:1.对现有的CO_2重整系统中铁系催化剂进行改进以期获得更高产率和产物选择性;2.实现反应体系催化剂高效回收以延长反应体系可持续性。创新点:1.开发复合铁、镍、铜催化剂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获得了更高产物选择性;2.提高了CO_2重整体系在常压条件下液态烃类产率。方法:1.由核心沉淀法制得复合铁/氧化铝催化剂;2.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CO_2重整反应。结论:1.干、湿条件下CO_2重整过程产生相同数量CO;当温度高于500°C时,CO产率达到饱和。2.采用镍作为铁催化剂助剂时,CO选择性从85%降低到76%,但是产物可检出9%甲烷。3.采用铜作为铁催化剂助剂时,尽管CO_2转化率降低了一半,然而CO选择性提高到了95%。

  • 标签: 铁催化剂 二氧化碳减排 水煤气变换 甲醇合成
  • 简介: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生动、形象特点,在物理教学,常以实验为支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以“电容器”教学实践为例,通过简单自制教具、常用实验室器材进行实验,在学习电容器构造、功能和工作原理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 标签: 物理实验 教具 科学探究 核心素养
  • 简介:提出了一种用于相对论磁控管(RM)中轴向输出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新型输出结构。该器件采用10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合理设计谐振腔结构与输出同轴波导之间微波提取结构,模拟实现了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微波输出。与传统全腔提取结构相比,该新型输出结构,不仅能更容易地实现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微波输出,而且在此基础上能更容易地实现更高频段RM设计。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20kV,磁场为0.4T时,该器件工作频率为4.38GHz,输出功率为208MW,功率转换效率达到46.6%。

  • 标签: 高功率微波 相对论磁控管 线极化TE11模式 同轴波导
  • 简介:目的: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封闭冷却结构电机热性能优化模型,设计一台600kW高速列车用永磁牵引电机。创新点:1.通过耦合局部流体动力学模型方法求解电机复杂冷却风道内对流传热系数,并在全局热网络模型框架内得到快速、准确电机温升结果以用于结构优化;2.在冷却风道引入栅格结构,采用热性能分析模型优化冷却结构,提升电机热性能;3.通过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电机局部温升最大值,并提山一种预测特定结构下电机铁损工作阈值工程方法。方法:1.采用热网络法建立全局热网络模型(图3),并通过耦合局部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风道内热网络参数(图4和6);2.应用田口设计法对电机风道结构进行优化,并研制样机进行验证(计算与试验结果见表5);3.假设铁损谐波附加值与磁密值成正比,通过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给山端部绕组、永磁体温升值与铁损预测曲线,并用样机试验进行验证。结论:1.采用全局热网络和局部流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可以快速、正确地计算复杂冷却结构下电机温升分布,且优化后冷却结构至少可以提升文中电机15%热性能;2.本文提出优化模型适用于全封闭风冷或者水冷等冷却结构相对独立且尚无经验公式可参考电机热性能优化设计;3.铁损工作阈值预测方法可以为电磁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热网络模型 流体动力学 永磁电机 全封闭强制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