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前瞻性分析化疗药物给药流程存在的风险,确保患者化疗药物用药安全。 [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 FMEA实施前后各环节的风险系数进行对照,前瞻性分析化疗药物给药过程的风险,采取措施对风险环节进行改进,使给药流程得到持续改进、完善。 [结果 ]对实施 FMEA前 (2018年 4-9月 )和实施后 (2018年 10- 2019年 3月 )数据进行对照,各重点流程存在问题明显减少,其中“计算剂量”、“开立医嘱”“根据治疗单信息给药”流程的存在问题数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 [结论 ]针对化疗药给药流程采取的 FMEA,有效降低了化疗药物给药的风险,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风险管理 化疗药物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正确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242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以上患者根据分析需要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药剂科干预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1)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不规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类型及天数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品管圈在提升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排药精准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由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的静脉药物500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品管圈模式,前后各抽取250袋,然后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的排药出错率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排药出错率明显比之前低出很多(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排药出错率,从而提升医院的治疗安全有效性,理应得到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精美药物 调配 排药 安全 精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实施。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至 6月(药学监护实施前)、 2019年 7至 12月(药学监护实施后)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各 150例,通过药学监护实施前后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支出、住院总费用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药学监护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作用。结果药学监护实施后,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支出、住院总费用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与药学监护实施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实施药学监护,提升药学服务水平,能够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确保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合理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微波联合喜辽妥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 : 本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 年 5 月,结束时间为 2019 年 5 月,在此时间段内选取我院中使用化疗药物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共计 84 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 1:1 的比例分为两组,组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中各有患者 42 例。两组换均接受临床治疗,但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分别是对照组(喜辽妥治疗)、观察组(微波联合喜辽妥治疗);使用不同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间,要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并将治疗后的数据进行记录,特别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要详细记录。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采用喜辽妥治疗的对照组和微波联合喜辽妥治疗的观察组,比较总治疗效果,观察组相对较高,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 P > 0.05 )表示。 结论 : 因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微波联合喜辽妥治疗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静脉炎 喜辽妥 微波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分析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到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本 单位药房接 受中药治疗 100 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 50 例患者进行常规给药措施,不进行任何中药炮制方式,观察组的 50 例患者进行中药炮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00% )高于对照组总有效( 68.00% ),不良反应发生率( 4.00% )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8.00% )( P < 0.05 )。 结论 采用中药治疗疾病时,通过中药炮制可有效提升药物性能功效,改变理化性质,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中药炮制 性能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药物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间本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方式将患者等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肝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以及肝功能水平。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P<0.05 ),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指标数据显示该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时采用恩替卡韦与护肝药物联合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能够调节患者的肝功能,使其保持在正常指标水平。

  • 标签: 恩替卡韦 护肝药物 慢性乙肝肝硬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在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3月期间收取本院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 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后是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 112例,用药后未现现不良反应)、实验组( 38例,用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以上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同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实验组过敏史、饮酒史、过敏体质者人数多于对照组( P< 0.05);经分析、总结,发现引起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有泌尿系统、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玄参、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多数服用了三代头孢菌素药物,特别是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最多。讨论:在头孢菌素类药用药过程中,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同时指导健康的生活习惯、用药习惯,叮嘱患者在用药中不可与乙醇药物合用,预防不良反应,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严重不良反应 原因 相关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本文挑选我院 5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因素,同时针对不良反应讨论其防治对策。结果:使用药物后 20 d内,均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最早发生不良反应者为用药后 4 min,最迟发生不良反应者为用药 13 d后;用药 24 h内发生不良反应者占 94.00%( 47/50),远高于用药 24 h后发生不良反应者的 6.00%( 3/50),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 P<0.05的结局,两者存在分析意义;使用药物后,多个器官及系统均会受到影响,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主要包括发生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占 84.00%( 42/50),远高于其他器官或组织的 16.00%( 8/50),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 P<0.05的结局,两者存在分析意义;经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回归分析,过敏体质、发生过敏反应及用药后饮酒,均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但多集中于用药后 24 h内,过敏体质、发生过敏反应及用药后饮酒,均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用药时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严重不良反应 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有针对性的对于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所应用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具体疗效进行分析和判断。方法:收集我们医院在 2019年 1月到 10月期间内所接收的 182例住院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所有患者都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类药物的应用价值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充分看出,在 182例患者中,经过相对应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其症状有十分明显的改善,有 178例患者完全治愈,痊愈率达到了 97.80%,此类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显著。结论:针对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其治疗效果和痊愈率有极大的提升,该类药物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范围的推行,广泛应用。在此类抗菌药物应用中,要做好分级管理,监控临床用药的具体情况,使其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血液内科 呼吸内科 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中医认为中药存在四气五味的性能,四气有寒、热、温以及凉,五味则有酸、辛、甘、苦以及咸,五味的作用分别对应有收、散、缓、坚、软。从药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五味利于药物的选择,同时药物也存在不同的分类,比如温热类、寒凉类等。中药炮制能够利于药物的沉浮升降,通过药物的组成以及作用的调整,确保方剂药效的最大化。中药通过不同形式的炮制后,能够降低自身毒性以及副作用,使药物对于机体的危害性也相对减少。另外添加辅料也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多数中药在使用时会生用,而此时药物的毒副作用相较于熟用更强,故而药物使用不当便会影响疗效。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其净制、切制以及炮制的质量对药效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中药炮制的质量,就需要在净制、切制以及炮制环节予以监督,予以科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炮制质量指标,强化中药炮制工艺以及相应的原理,使中药药效能够发挥其作用。

  • 标签: 中药炮制 药物性能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本次分析和研究旨在明确麻醉科药物管理中,采取精细化管理应用效果。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麻醉科药物管理成效,确保安全性,从2016年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之前与之后,麻醉科药物管理中出现的错误用药,还有由于管理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对比,明确精细化管理应用价值。结果:麻醉科药物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各个阶段出现问题的概率下降,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麻醉科药物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比较大威胁,对科室药物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最大程度降低用药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良好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效果,同时有利于更好进行治疗,所以要在科室药物管理中推广这种管理模式。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麻醉科 药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探讨共情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精神病学中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共情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护士的交感能力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共情 护理人员 护理干预 精神科 生活质量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内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60 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内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检查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甲状腺激素检测,对比两组水平差异。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在甲状腺素( T4 )水平明显更高,而促甲状腺激素( TSH )则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素中 T4 与 TSH 的水平明显异于常人,在进行疾病判断的时,可通过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足够的信息,值得深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甲状腺激素检测 健身分裂症 水平差异 临床检测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系列相关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策略,并分析其在临床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针对所分析的护理风险因素而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精神科科内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控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整个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策略,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护理风险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师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院内 68 例围术期患者做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35 例参照组在应用抗菌药物时不进行药师药学干预, 33 例观察组在进行抗菌药物时开展药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预防用药情况、合理性 。结果 干预 后,观察组 预防用药情况比参照组好; 观察组 比参照组预防用药合理性更好, 统计学意义明显 ( P< 0.05 )。结论 药师药学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在 围术期中的 预防效果,减少使用率,保障预防用药合理性,适合推广。

  • 标签: 抗菌 药师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8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患者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预防化疗药物外渗及其引起的静脉炎,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性 护理 恶性肿瘤 化疗 外渗 静脉炎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论门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政策。 方法 : 选取我院中进行门诊输液的患者 140 例,找出其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 22 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种类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 年龄,输液速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输液不良反应的因素,并制定合适的护理对策。 结果 : 有 45.45% 的患者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 药物不良反应 ,有 27.28% 的患者由于喹诺酮类药物产生 药物不良反应 ,有 9.09% 的患者由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导致产生 药物不良反应 ,有 9.09% 的患者由于 青霉素类 药物导致产生 药物不良反应 ,有 9.09% 的患者由于 中成药类 药物导致产生 药物不良反应 。造成门诊输液 药物不良反应 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合并基础性疾病,年龄,输液速度快,使用药物为 头孢菌素类或者喹诺酮类。 结论 : 在门诊输液的患者中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提高责任心,有利于减少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门诊输液 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