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对多种下肢骨折并发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9月40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并发休克病人,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名,观察组20名,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9%,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对多种下肢骨折伴休克的病人进行急救护理,既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能加快病人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 急诊室护理措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对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效果。方法:于2021年6月-2023年12月,讷河市中医医院收录7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通过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6)。对照组开腹手术,观察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更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更短,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短,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GQOL-74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通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小,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恢复期。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 治疗效果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方法:样本均为笔者院内接受抢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人数共计38例,实验开展期限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按照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组间划分,19例患者划为一组,命名为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另外19例患者划为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而后对相关数据展开收集整理,分析比对,比对范围涉及:急诊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样本相同,方案不同,所得效果也随之不同,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优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的开展实施,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各项检查时间、治疗时间,还可切实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其应用价值卓越,推广意义深远。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急性脑卒中 急救时间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在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效果及术后排气时间影响。方法: 2021-12~2023-12结直肠肿瘤患者60例,比对组30例常规护理;分析组30例多元化护理;比较不同方案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分析组在活质量高于比对组,在术后排气时间与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比对组,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在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手术治疗 多元化护理 术后排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滞留时间较长的手术器械,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方式进行清洗,分析清洗质量。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2023.2-2024.1,器械的数量为200例,通过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件器械,对照组器械提供喷洒保湿剂;实验组器械提供多酶液浸泡后喷洒保湿凝胶保湿,分析两组器械清洗质量。结果:两组器械12小时后,行生物荧光法检测,实验组器械的合格率更高,P<0.05。结论:为消毒供应中心长时间滞留手术器械提供多酶液浸泡后喷洒保湿凝胶的保湿方式,可以提升清洗质量,值得提倡。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长时间滞留手术器械 不同预处理方式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伴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如不能及时救治,将会影响患者预后。急诊护理路径(primary care procedure, CPP)是指按照预先制定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工作程序对患者实施的全程护理干预,以减少疾病所致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及降低医疗费用。本文探讨急性脑卒中急诊治疗期间急诊护理路径对救治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 标签: 急性 脑卒中 急诊护理路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将选择的150名病患分为两个组,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各75人,用创伤急救护理的方法对急救护理组进行护理,而只对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将两个小组病患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的情况和死亡的病例以及患者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的时间比对照组要少得多,抢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3.3%,远远的高于对照组,急救护理组死亡的人数也比对照组要低很多,而且就患者反馈的情况来看,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患者更满意急救护理的护理方式。结论创伤急救护理能够为病患争取更多抢救的时间,能够提高病患抢救成功的概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死亡的概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 标签: 创伤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有效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开放性骨折溃疡创面修复效果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开放性骨折溃疡创面修复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创面清创后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实验组创面清创后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术后2周创面病理切片中真皮细胞DNA含量(27.81±1.2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面积的减少比例(78.21±7.56)、细菌清除效率(86.54±1.49)、肉芽组织的覆盖比例(79.26±4.59)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理功能(89.61±1.85)、心理功能(85.32±2.96)、社会功能(85.51±1.6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开放性骨折溃疡创面具有良好修复效果,并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开放性骨折溃疡创面 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修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标识护理在急性脑外伤病人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住院的57例急性脑外伤病人,分为两组29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预测护理结合标识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过程中,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 NDF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BI得分明显增高,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外伤病人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标识护理,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颅脑损伤 预期护理 标记法 救治时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分析对患者疼痛及持续时间产生的影响。方法 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之中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减轻疼痛,并减少疼痛持续的时间,值得推荐。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疼痛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桡动脉压迫首次减压时间以及压迫总时长对患者穿刺处出血肿胀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在我院行2023年6月到2023年9月期间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穿刺后首次按压时间为2小时,减压 1次,压迫总时长6小时。观察组患者穿刺后首次按压时间为1小时,减压 1次,压迫总时长4小时。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按压时间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理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首次压迫时间以及总压迫时间上缩短首次压迫时间以及压迫总时长达到患者穿刺处出血肿胀减少,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治疗舒适度,研究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桡动脉压迫 压迫时间 穿刺 出血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延伸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我院就诊患者60例,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均为儿童留置针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延伸护理),对比分析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及认知情况两组差异。结果 护理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家长护理满意分数、家长认知分数护理后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治疗患儿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延伸护理效果理想,可延长患者留置针时间,预防并发症,提高家长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分数。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延伸护理 留置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方法:取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分别以常规护理干预与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预后满意度偏高,机械通气时间偏短,(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提升预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时间 预后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护理对经桡动脉介入术(TRI)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03月-2024年03月到本院TRI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护理方式可降低TRI术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干预效果理想。

  • 标签: 缩短压迫时间 手指操运动护理 经桡动脉介入术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护理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风险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风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风险事件发生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风险时间及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风险护理 胰岛素泵 糖尿病 风险时间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中分析肺炎疾病治疗时运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方法:选取医院门诊于2022.12月至2023.12月阶段治疗的100例肺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50例病患,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氨溴索+生理盐水治疗),研究组予以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疗效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有效率更高的组别为研究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炎症消失时间及喘憋消失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结论: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应用于肺炎疾病患者中,可加快症状消退速度,且取得的疗效确切,值得运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硫酸特布他林 雾化吸入 肺炎疾病 症状消失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理念在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护理中对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人工气道治疗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给予集束化护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集束化护理理念指导下的ICU人工气道护理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 人工气道护理 机械通气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在不同时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2021.1~2024.1期间治疗),回顾性分析其资料,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GCS评分、GOS评分:B组均更高(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术 手术时机 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