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采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方法:监测对象为我院2023年7月-2024年3月期间结肠镜检查患者170例,选择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实验组(n=85)和对照组(n=85),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方法,实验组麻醉药物采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法,对比两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结果:T0时点下,组间患者各生命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2、T3时点下,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高,且T1-T3时点区间,实验组的波动幅度更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用量少,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率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痛结肠镜检查采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理想,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痛结肠镜检查 丙泊酚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ASAII-III级,随机分为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60例。两组均选择L-2~3或L3~4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给予试验剂量1.5%利多卡因3ml,待麻醉平面出现后,A组选穴定位,针刺相应穴位,得气后接电针,调节强度与频率至患者可耐受水平,针刺10分钟后测麻醉平面,如未达到所需平面(T10-L4),硬膜外小剂量每次追加1.5%利多卡因(每次3ml),直至麻醉效果完善(I~II级)后开始手术,B组除针刺外,均与A组相同。记录两组硬膜外局麻药用药量,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20min(T1)、切皮前(T2)、手术开始后6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HR、SBP、DBP、MBP,记录术前24h、T3、T4及术后24h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结果硬膜外用药量A组较B组减少35.5%(P<0.01);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96%,B组83%,两组比较(P<0.05);A组T1、T2及T3HR、SBP、MBP变化小于B组(P<0.05);A组血糖水平在T3、T4均低于B组(P<0.05);A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在T3、T4及术后24h均低于B组(P<0.01或P<0.05)。结论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术中循环稳定,应激反应轻,可作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方法之一。

  • 标签: 针刺 硬膜外麻醉 老年 骨科手术 血糖 皮质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药物(异丙酚、瑞芬太尼、七氟醚)作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方法:统计学分析支持下,遴选样本时间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时段内,治疗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遴选样本例数为74例,控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形成样本结果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麻醉对比设置为:对照组对应异丙酚符合瑞芬太尼,观察组对应异丙酚符合瑞分太尼加入七氟醚。比较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改良后,针对腹腔镜胆囊炎的患者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七氟醚进行复合麻醉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切除术 异丙酚 瑞芬太尼 七氟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联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h、12h、24h、48h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统计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血管活性药(如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应用情况;监测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20min(T3),清醒即刻(T4)各时间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去氧肾上腺素及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0时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水平较T0时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1、T2、T3、T4时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两组HR水平较T0时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2、T3、T4时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肺癌根治术 VAS评分 动脉压 心率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复合全麻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入室后于双侧内关和足三里贴电极刺激片并连接穴位电刺激仪,行穴位电刺30min;Ⅱ组患者入室后,在和Ⅰ组相同部位贴电极刺激片,但不连接穴位电刺激仪,静置30min。2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相同。Ⅰ组持续电刺激至缝皮结束,Ⅱ组整个术程未行电刺激。观察并记录术后48h内2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肩部疼痛、恶心呕吐(PONV)的例数;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Ⅰ组术后48h内心律失常、肩部疼痛、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Ⅱ组(P〈0.05,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显著减少或缩短腹腔镜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麻 腹腔镜 卵巢囊肿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