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壮医经筋针法是壮医特色针法之一。它根据《灵枢·经筋》篇最早提出经筋针法,即“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结合壮族民间火针治疗痹症经验而总结出来一种针法。“燔针”即“卒针”,汉朝张仲景《伤寒论》称“燔针”为“烧针”,明朝杨继州《针灸大成》称之为“火针”。今人多以“火针”应用,但多用之于治疗瘰疬、脓疡、疣赘等病。笔者多年来在从事壮医经筋疗法研究中采用“燔针劫刺”这一独特针法治疗各种痹症,效果颇佳。与传统针灸比照,具有出奇制胜之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

  • 标签: 灵枢·经筋 火针治疗 壮医 临床研究 痹症 《针灸大成》
  • 简介:在中国文化之中最具中医特色,耐人寻味要归为‘气概念’。翻开中医学巨著,诊断学用气来分析五藏六腑功能,针灸学用经络之气来循经取穴,中药学运用四气五味来配伍运筹,推拿学则讲究运气化力内功技巧……。

  • 标签: 脊柱导引功 脊柱病 预防 治疗 中医
  • 简介: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原因。对不同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要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求得最佳治疗效果。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一般分为:(1)外科手术治疗。(2)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正脊复位、推拿、针灸、牵引、理疗、封闭等。结果:现代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典型腰椎间盘突出中重度患者重要手段,疗效肯定。结论:弄清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原因,选择恰当治疗方法及时治疗,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学 推拿疗法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目的:为了观察“长骨液”对骨延长区成骨作用影响。方法:实验家兔54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试验组于术后第二天开始喂含中药长骨液颗粒饲料。对照组则喂普通饲料。定期取材,按常规做成光镜切片,光镜下观察。同时用抗骨形成蛋白(BMP)单抗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新骨形成及成熟较对照组提前。结论:长骨液能够明显地促进骨延长区BMP合成与分泌,加速新骨形成与成熟。

  • 标签: 长骨液 骨延长 骨形态发生蛋白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为探讨椎间盘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专利证书号:ZL02132394.1;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61K35/78]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以椎间盘膏与常规牵引疗法做对比,分别对2004年以来随机12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进行3个月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5.00%,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椎间盘膏对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膏药 临床研究 椎间盘膏
  • 简介:本文试图从现代医学角度,着眼于椎盘源性下腰痛病因,归结为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细胞因素变化为主要病机;同时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到世界上最早有关腰痛致病病机——经络学说,并逐一诠释。同时针对这些病因提出了对因性治疗措施,供临床上较棘手盘源性下腰痛有一个较为清晰诊断思路和一套规范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盘源性下腰痛 生物力学 生物化学 中医病机
  • 简介:目的:观察小针刀在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中作用及疗效。方法:择定治疗点,按常规采用小针刀松解剥离局部病灶,共观察60例患者,结果:经1~5次治疗,6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54例,占90%,有效患者4例,占7%,无效2例,占3%。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痊愈率高、复发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疗法。

  • 标签: 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 针刀 治疗 注意事项 诊断
  • 简介: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变化,人们屈颈机会增加,颈椎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一种现代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clopathy,简称CSM)由颈椎间盘退变和相关病理变化引起一种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脊髓功能障碍常见类型,约占颈椎病5%-10%,且致瘫率高,其病理基础是脊萌遭受外部压迫和脊髓血运障碍。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观察 手法治疗 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 颈椎间盘退变
  • 简介:目的:观察根据圆筒枢纽学说原理手法治疗颈7胸1.2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俯卧仰头推肩法治疗颈7胸1.2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手法治疗21例患者显效率达95%。结论:运用圆筒枢纽学说分析颈胸枢纽对脊柱动态调控作用,揭示枢纽力作用线是中医整脊手法主要力学依据。

  • 标签: 颈胸枢纽关节紊乱 手法治疗 力学机理 整脊手法 脊柱形态 中医治疗
  • 简介: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学“腰痛”,“痹症”范畴。《内经》已经提出痹症产生与“虚”有关,但对其认识仅限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即局限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脊柱炎一类。《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亦有血缺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亦可产生痹症,并提出药物外敷等治疗方法。金元时期,不仅认识到外伤可致腰痛,痹症,“而且劳力之人”“辛苦失度”也可致痹。《儒门事亲》里关于痹症,一些医学家认识到慢性劳损也能引起某些痹症,现代中医引入病理,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法,对本病认识更趋全面。

  • 标签: 临床体会 中药治疗 手法配合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腰椎病 风湿性脊柱炎
  • 简介:目的为了解人类腰大肌作用及其与腰曲形成关系,选取家兔作动物实验,观察家兔腰大肌作用与腰椎运动关系。方法选健康成年家兔3只,首先在全麻下观察厉肢正常位和后伸位(正常家兔活动度范围)其腰椎曲度X线片改变,再解剖暴露腰大肌,观察其起止点以及正常活动度前屈后伸与腰椎活动关系.然后高度后伸后肢(模拟人体站立)状况下,观察腰大肌紧张度和长度,并摄取X线片,再分别在切断一侧腰大肌、双侧腰大肌和保留腰大肌切断腰背肌,高度后伸后肢状况下,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变化。结果家兔腰大肌能带动腰椎向腹(前)向背(后)运动,高度后伸后肢腰椎刚出现向腹(前)弯曲。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动物实验 家兔 竖脊肌 X线检查
  • 简介:各种颈椎病、腰椎病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有关它们病因病理认识和诊断方法长期以来较为格式化和传统性,在治疗上也五花八门,但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治愈效果。

  • 标签: 病因学 病理机制 颈椎病 腰椎病 生物力学 临床表现
  • 简介: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人类脊椎生理机能及病理改变,首次提出病变椎体诊断新观点——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性位移,同时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脊椎(尤其是胸椎)病变相关性,结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是脊柱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性位移导致体表内脏之间平衡系统:神经、体液、经络等传导反馈系统不协调而引发一组非器质性病理改变综合征。并创新性地制定了一套针对此类疾病有效治疗方案——闭合松解术加手法整复综合疗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一现代医学棘手难题录求到了一种新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关性 生物力学 脊柱综合征 分类 胸椎纤维位移
  • 简介:颈、腰椎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形神互伤一类疾病。颈、腰椎病病因除外伤和劳损外,多为神伤心志、内伤七情、正虚邪入。就“形病”而言,是筋肉病导致骨病,其病理机制为筋、肉、脉挛缩,导致气滞血瘀,局部形成病灶,继而影响人体神各种功能;就“神病”而言心神伤导致五脏神伤,脏腑功能失和,气机紊乱,经络气机阻滞,如此筋、肉、骨失养,进而发生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退行病变,最后形成神病一形病一神病一形神合病恶性病理循环,使脊柱整体失稳及人形神整体失和。所以,颈、腰椎病多由患者自身因素所造成,根据本病神病伤形、形病伤神形神互伤病理变化过程,其病位在皮、在筋、在肉、在脏、在经、在骨、在神,因此,治疗这类病宜医患合作,充分发挥患者自我表现调控能力,综合运用中医多种疗法,对患者形神辩证施治于本病整体和局部部位,则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率,达到治病又治人,治病必求本目的。

  • 标签: 颈椎病 腰椎病 形神整体 病因 病机 病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