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也称为套管针)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以长时间插入静脉内,以避免重复的血管穿刺引起的疼痛,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本文的目的是持续监测血气分析并减轻需要减少临床护士工作量的患者反复动脉穿刺的痛苦。方法:对50例需要反复监测血气分析的患者,同时进行直接和直接动脉穿刺(对照组)和经动脉留置针血取样(观察组),同时进行第一和第二次动脉血取样。比较两组血液样本的测试结果,并比较两组的测试结果,穿刺成功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的血气检测分析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对于需要连续和重复监测血气分析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动脉血采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减轻护士的负担,而不会影响测试结果。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持续动脉 血气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子宫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9月期间妊娠37~40周经该门诊超声检查的产妇临床资料,并从中选出40例产妇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根据妊娠情况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人数均为20例,参照组均为正常妊娠分娩的产妇,分析组均为高危妊娠分娩的产妇,两组均给予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监测。最后对比两组产妇在妊娠期间的子宫动脉监测数值结果以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随访产妇的妊娠结局,分析组的不良结果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变化明显(P<0.05)。分析组高危妊娠产妇子宫动脉在搏动值(PI)、阻力值(RI)以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等方面的数值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有较大差异(P

  • 标签: 孕期子宫动脉血流 多普勒超声监测 高危妊娠 不良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2型糖尿病血糖漂移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05-2021-05这两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并从同期住院治疗的糖调节正常患者中,随机选择4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展开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餐前后血糖水平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日内血糖漂移变化相比显著,(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评估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情况,以便为患者拟定相应降糖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 血糖漂移 血糖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要点。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00例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对菌株检出情况以及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00例样本检验中发现病菌株260例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检出73株,占比28.08%,革兰阴性杆菌177株,占比68.08%,真菌检验出10株,占比3.8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4.66%、20.55%、15.06%;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属菌种占比较高,分别为31.07%、24.86%,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占比50.0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环丙沙星耐药性分别为91.52%、36.72%、54.80%、27.11%,其中氨苄西林耐药性更高。革兰阳性球菌中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庆大霉素耐药性分别为91.78%、64.38%、13.70%、17.80%、13.70%,其中耐药性最高为青霉素。结论:微生物检验中发现菌株检出率较高,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利用细菌耐药性分析能够使抗菌药物科学使用,对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微生物临床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要点
  • 简介:摘要:上世纪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应停”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各个国家陆续的制定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并开展了相关的监测工作。近年来我国的监测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探析监测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32例)与实验组(3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干预方法,实验组采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血糖水平。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实验组较佳,(P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护理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胸椎黄韧带骨化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l例;平均年龄52.6+12.5岁。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胸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运用自发性肌电图(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EMG)监测神经根功能,结果:本组病例在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肌电改变。本组病例中,6例均出现明显的SEP改变,出现异常的肌电反应;其中5例为单侧下肢的波幅明显下降至50%以下,1例是双侧下肢波幅明显下降至50%以下;立即提醒术者注意剥离粘连神经脊髓的操作;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的术后未出现严重及脊髓损伤并发症,术后肌力及感觉级别较术前没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供更为客观的安全指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神经电生理监测 胸椎管减压术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加快,全民健身和健康第一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生这一代表性群体的体质监测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使体质监测更具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小学生 体质监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市2018年-2023年传染病公共卫生信息,其中2018-2020年未应用公共卫生监测方法设为对照组,2021-2023年应用公共卫生监测方案设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方法监测下的传染病患病率及疾病治疗及时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传染病患病率明显降低,疾病治疗及时性显著增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公共卫生监测 回顾性研究 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患病率 疾病治疗及时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多排螺旋CT在多发性肾结石监测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监测的62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单盲法分组,分为参照组(X线诊断)31例和研究组(多排螺旋CT诊断)31例,对比组间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等指标。结果 本研究之中,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误诊率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多发性肾结石患者时,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诊断的符合率,减少患者的误诊情况,为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诊断结果 多发性肾结石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 3mL ,检测其血清 Hcy 水平,比较病例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和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血清 Hcy 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孕妇血清 Hcy 水平增高与妊娠高血压疾病( PIH )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 ] 妊娠高血压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的临床研究。 方法 回顾性 选 择 67 例在 2018 年 8 月到 2019 年 9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 分为两组,对照组 33 例和观察组 34 例。 采用常规护理 的患者 列入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 的患者 列入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 17.65 % ) 低于对照组 ( 48.48 % ) ( P < 0.05 )。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的护理 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诊呼吸衰竭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护理和应用价值。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4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8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手术类型、切口等级、手术时长、麻醉方式、不同危险指数SSI发病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1%;危险指数等级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随之增加(χ2=23.481,P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手术部位 感染 目标性监测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4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8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手术类型、切口等级、手术时长、麻醉方式、不同危险指数SSI发病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1%;危险指数等级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随之增加(χ2=23.481,P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手术部位 感染 目标性监测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验证持续右心容量监测参数准确性研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45例心脏手术患者,对患者采取两种方法分别监测右心容量参数,对照方法为采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实验方法为采取容量性肺动脉导管监测右心容量参数,对比两组的右心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量、右室收缩末期容量等数据。结果在基础值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容量负荷,观察两个方法监测的数据变化,与基础值相比,两组数据变化,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方法与对照方法相比,两组数据的变化,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种监测方法的相符程度,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相符性较高。结论持续右心容量监测参数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首选方案。监测的参数变化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一致,准确性较高,参考价值较高,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容量变化,数据准确性较高。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持续右心容量监测 参数 准确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管理与实践,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61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其余61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评价,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2例满意、24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80%,对照组中有25例满意、19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心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糖监测 糖尿病 胰岛素 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的1000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100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000株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246株、铜绿假单胞菌115株,变形杆菌株9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8株、肠球菌属菌株101株。其中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菌株、肠球菌属菌株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耐药性均偏弱;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有一定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有较强耐药性。结论:在微生物检测中使用细菌耐药性监测可以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临床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