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动态观察不同生理时期腋下乳腺的声像图变化。方法对临床疑为腋下乳腺的24名患者,按不同生理时期分为A组(月经期组)、B组(妊娠期组)、C组(哺乳期组),平常受检期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进行四次超声检查,每次检查均重点测量二维超声图像上乳腺腺体最大前后径及乳腺质地。结果A组腺体厚度及腺体质地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腺体厚度及腺体质地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腺体厚度小于C组腺体厚度,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腺体质地小于C组腺体质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乳腺在不同生理时期声像图有差异。应用高频超声动态检查腋下乳腺,可以提高腋下乳腺的超声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高频超声 副乳腺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联合乳杆菌胶囊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VV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VVC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菌检转阴时间、痊愈时间、复发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菌检转阴时间和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盐酸特比萘芬联合乳杆菌胶囊治疗VVC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盐酸特比萘芬 乳杆菌活菌胶囊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寻找一种准确而又简便易行的Hp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我院并且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的未经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镜检检测幽门螺杆菌(Hp);而观察组则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观察两组检查方法Hp的阳性率,比较其优劣。结果观察组慢性胃炎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的Hp检测阳性率为72.1%,对照组行Giemsa染色法的Hp检测阳性率为51.1%。可见,14C尿素呼气试验的H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镜检法。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Hp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敏感性高、简便易行且检查无创,可作为有慢性胃炎症状和体征患者Hp的常规检查项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14C尿素呼气试验 Giemsa染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上皮化生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既往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IM)或萎缩性胃炎内镜复查者共40例,NBI内镜下观察,并取活检,标本行h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病理诊断为肠化的48块标本中,8块标本有hp感染,hp感染率为16.6%。结论大多数肠化粘膜不存在HP感染。

  • 标签: 肠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 内镜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耐药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幽门螺杆菌耐药发生机制及其对策,结果幽门螺杆菌耐药有多种分子及基因基础,且治疗方法较多,结论幽门螺杆菌耐药有多种分子及基因基础,且治疗方法较多,需继续研究有效治疗方法,形成统一共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抗药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含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102例患者(2017年3月—2018年3月),之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三联疗法组与联合双歧杆菌组,每组各51例。其中三联疗法组患者采取含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而联合双歧杆菌组患者则需要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结果联合双歧杆菌组患者的病情缓解优良率、内镜征象优良率以及Hp根除率等情况显著优于三联疗法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含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韧带损伤的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6~45岁,平均30.3岁,外踝撕脱骨折块分别为0.5cm~1.5cm不等,平均0.8cm,均采用外侧弧形切口进入,暴露外踝及外侧韧带,较大骨块采用空心钉固定,较小的骨块予以去除并使用铆钉固定修复韧带。结果12例患者随访6~14月,平均8月,切口均无感染,复位骨块均骨性愈合。采用AOFAS评分(84.3±8.4)分。结论较大骨块的外踝撕脱骨折首选空心钉固定,可达到腱骨愈合,较小骨块无法采用内固定的韧带损伤修复后也可取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 标签: 外踝撕脱骨折 合并 外侧副韧带损伤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食物中毒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及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染菌率的调查提供手段。方法通过分析,最终选择tlh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Genebank进行中查找多条TLH基因序列,并利用DNAssi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选取相对保守区段,用BeaconDesigner软件自行设计引物和TaqManTM探针,并利用核酸提取试剂盒煮沸法制备基因组DNA,通过对TaqManTM实时荧光PCR缓冲液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溶血性弧菌的TaqManTM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选取的tlh基因同源性达到98.9%以上(13/1234),同源性好。通过对各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到溶血性弧菌TaqManTM实时荧光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结论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且检测周期短,能提高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性。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TaqManTM探针 实时荧光PCR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内侧的韧带损伤患者采取带线铆钉修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7例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带线铆钉修复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回顾。结果采用带线铆钉对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进行修复的效果满意。结论采取带线铆钉对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进行修复能够加强膝关节内侧的稳定。

  • 标签: 带线铆钉 膝关节 修复 副韧带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输入性腹泻发病原因,为今后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流行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结果根据流行学调查,患者临x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性腹泻病例。结论境外食用带菌海产品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 标签: 口岸 副溶血性弧菌 感染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5-2012)等相关标准对72份样本进行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就诊的61例患者中,按病例定义认定为疑似病例者10人,可能病例10人,确诊病例25人,排除16人,主要症状为发热17.8%(8/45);腹痛91.1%(41/45);腹泻100%(45/45),腹泻次数最多11次/日;恶心46.7%(21/45);呕吐60.0%(27/45),头痛15.6%(7/45);头晕15.6%(7/45)。无危重症病例,所有现患病例经补液、抗菌和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现已全部出院。结论依据病例的流行学特点、临床表现、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认定本次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由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流行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检验室检测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结果从患者的肛拭子、厨房的涂抹拭子(刀、砧板、胶篓)检出生物学特性一致的溶血性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系食用由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导致的事故。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实验室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结果。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弧菌检验》对农贸市场的10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a1、a2、a4、a7、a8、a10、均未检出溶血性弧菌;a3、a5、a6、a9、标准菌种均检出溶血性弧菌。结论借助此次检测能力验证,能够促进本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水平的提升,对证实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 实验室 副溶血性弧菌 能力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临床特点,指导用药。方法对141株鲍曼不动杆菌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nenixTM—loo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41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康复科,其次是ICU。主要为痰标本。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80%以上,特别是亚胺培南,美罗配能,庆大霉素等,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敏感率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甚至多重耐药。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提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医院内暴发。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研究数据表明结核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且对结核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于指导临床用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结核杆菌培养质量控制,提高结核杆菌培养的阳性率。

  • 标签: 痰结核杆菌 培养 关键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吸脂术后的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体外超声乳化吸脂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64例患者中,2例(3.13%)急性坏死性筋膜炎,l例(1.56%)小范围皮肤坏死,2例(3.13%)肛周脓肿,3例(4.68%)血清肿,4例(6.25%)淤血斑,2例(3.13%)表面粗糙不平,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结论吸脂术后易发并发症,必须要强化早期预防与治疗,术前掌握手术适应症,做好生化检查,合理控制术区面积与吸脂量,保持引流畅通,术中术后合理配合止血药、抗茵素等药物,并予以舒适加压包扎,避免感染,有助于防治并发症。

  • 标签: 吸脂术 产气荚膜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