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的卵巢黄体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经腹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诊断正确率情况。结果本组56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中Ⅰ型19例,Ⅱ型27例,Ⅲ型10例。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正确率为94.6%,均高于阴道超声检查(73.2%)和经腹超声检查结果(60.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病例中2例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炎性包块。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正确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卵巢黄体破裂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200例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术前准备及影响因素。结果准备不充足占总比例62.5%;172例到达回盲部,回盲部插镜率95.5%;64例患者具有结肠息肉,息肉检出率为35.8%。结论对老年患者增加宣传次数、护士巡视、宣教形式、饮食量适中指导,进行一定的临床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结肠镜检查确诊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结肠镜检查 术前准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采用甲状腺超声检查的524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外科触诊甲状腺检查的53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视为对照组。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甲状腺肿大检出率分别为11.6%、9.5%、9.9%,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4.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检出率为1.7%,对照组为0.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够提升甲状腺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检查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晚期妊娠胎儿畸形经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43例怀孕20到24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选取孕妇均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后1个月进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结果经过分娩及引产手术正式,10例存在胎儿畸形。常规超声确诊例数为5例,漏诊5例,检出率为50.0%。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确诊例数为9例,漏诊1例,检出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妊娠胎儿畸形经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诊断准确率高,能够进行有效的产前筛查,提高人口素质,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中晚期妊娠 胎儿畸形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肺结核传统检查方法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相比较,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拟诊肺结核180例痰涂阴患者进行支气管镜相关检查,常规行镜下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涂片及培养检查,支气管内可见病变着予病理活检,根据检查结果与常规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培养、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抗体实验、PPD实验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痰MTB培养阳性率为4.4%,斑点实验阳性率为21.7%,PPD试验阳性率14.4%;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刷检阳性率为26.1%,BALF涂片阳性率为27.2%。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高于痰MTB检查(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相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检查,其检查结果更准确,具有明显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拟诊肺结核 痰MTB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技术对肺恶性肿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肺恶性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两种方法检查,即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剂量CT扫描定性诊断肺癌、肺转移癌及肉芽肿性病变的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CT扫描组织分型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CT扫描病理分期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基础检查肺恶性肿瘤与常规剂量CT扫描结果相近,而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安全性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 常规剂量CT扫描 肺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对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自2015年6月份至2017年1月份我科室收治的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90例,对本次实验的90例患者均进行CT与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对颅内感染的诊断率。结果本次实验的90例患者与最终确诊后的结果进行对比,CT的检出率为65.56%,MRI的检出率为88.89%;CT对感染病菌类型的检出率为32.22%,MRI对感染病菌类型的检出率为75.56%。结论MRI对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对后续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CT MRI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住院新生儿外出检查流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科住院外出检查的新生儿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3月在我科住院外出检查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以往的新生儿外出检查流程进行外出检查,观察组则采用集束化管理流程外出检查,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外出检查一个项目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外出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明显超过对比组(P<0.05)。结论通过集束化管理可以大大缩短新生儿儿外出检查每个项目的时间,减少外出检查总频次,规避了很多不确定风险因素,保障了患儿的安全,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新生儿 外出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型号留置针对头部CTA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50),对试验组患者行18G留置针,对对照组患者行24G留置针,于静脉留置后对患者注射造影剂。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及图像质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血造影检查中使用18G型号的静脉留置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状况,提高患者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头部CTA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手术前后,患者的SCL-90因子分析中,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恐怖封因子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等干预,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改善患者身体状况。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有显著差异,在护理中也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来进行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 标签: 心内电生理检查 射频消融 心理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9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生化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比两组检出率及检出项目的差异。结果不同检查方式后,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能较为稳定、敏感、准确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有利的临床数据支持,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 病毒性脑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时间内在我院出生且被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38例患者作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在我院出生但未合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38例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需要采取头颅CT检查。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患者中不同胎龄新生儿的CT值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对照组与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患者的CT检测值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地对颅内出血做出定性、定量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头颅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实施标准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第一次产前检查建档的初产妇334例,按产前检查建档日期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前检查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对依从性差的孕妇进行干预,包括大力宣传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和政府优惠产前检查项目,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减少孕期母婴危害。以孕期规范产前检查≥10次为标准,对比两组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及,以妊娠期间发生贫血、高血压、糖尿病、早产等并发症评价产前检查依从性效果。结果对照组158例孕妇中有103例产前检查次数达标,占65.19%,有55例产前检查次数不达标,占34.81%,发生妊娠并发症14例,占8.86%。观察组176例孕妇中有143例产前检查达标,占81.25%,有33例产前检查次数不达标,占18.75%,发生妊娠并发症6例,占3.41%。两组孕妇其产前检查依从性及发生妊娠并发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孕妇标准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母婴安全。

  • 标签: 初产妇 标准产前检查 依从性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在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选取我院科室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0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前实施镇静镇痛处理。结果30名镇静不到位的患者的顺利完成操作人数显著低于镇静到位的330名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难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成绩,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 支气管纤维镜 用药护理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检查期间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55%>80.65%)及其对于消化内镜检查的依从性(96.77%>87.10%)相对更高(P<0.05),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8.06%)以及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38.69±3.24)分<(49.75±3.82)分相对更低(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SBP和DBP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消化内镜检查期间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消化内镜检查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老年人甲状腺彩超与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了2017年—2018年接受体检的156例老年体检者进行观察研究,按照检查结果分为(结节组)98例受检者与(正常组)58例受检者进行甲状腺彩超与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甲状腺彩超检查。经过此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结节组受检者甲状腺两侧叶前后径、上下径以及峡部的厚度均小于正常组受检者,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检查在经过此次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结节组与正常组受检者的(FT4)(FT3)(T4)(T3)(TSH)其健康情况检测数据水平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此次老年体检者的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彩超检查的效果要优于甲状腺功能的检查结果,能够及早的筛查诊断。

  • 标签: 体检老年人 甲状腺彩超 甲状腺功能 检查结果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运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体验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核医学与超声检查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病阳性检出率为92.00%,经超声检查处理后,亚急性甲状腺炎炎病阳性检出率为94.00%。两组患者在左叶厚度、宽度及右叶厚度、宽度方面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症患者运用核医学检查处理方式及超声检查处理方式实施临床诊断,均具备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准确性均较高,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症患联合运用以上两种检测方式实施临床诊断,对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核医学 超声检查 亚急性甲状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患者首次肺功能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期间我科室行首次肺功能检查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进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花费时间、检查依从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检查花费时间为(4.98±1.13)min,对照组(9.10±1.36)min(P<0.05);两组肺弥散功能一次性完成率、肺通气功能检查一次性完成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7.78%(44/45),对照组86.67%(39/4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患者首次肺功能检查中,可指导患者正确吸气及呼气,提高依从性,缩短检查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患者 首次肺功能检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与10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比两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和椎动脉-基底动脉(VA-BA)血流速度,并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为阳性症状突出者与阴性症状突出者进行组内比较TCD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MCA、ACA、PCA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BA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阳性症状突出者颅内各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阴性症状突出者(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MCA、ACA、PCA3条大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均加快,VA、BA血流速度减慢,提示脑动脉痉挛和脑供血减少,且阳性症状突出者颅内各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阴性症状突出者,这些血流动力学上的特征可能为进行改善患者脑血流循环的治疗提供线索。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经颅多普勒检查 脑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检查及细节护理预防鼻饲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作用。方法在医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选取65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32)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n=33)予以定期检查及细节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P<0.05)。结论定期检查及细节护理预防鼻饲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作用明显,值得借鉴。

  • 标签: 定期检查 细节护理 常规护理 预防 鼻饲管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