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00例急诊头颅CT(主要是颅脑外伤、早期脑梗塞)的综合分析及寻找预防漏诊的阅片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0例颅脑外伤、早期脑梗塞头颅CT的资料,其中颅脑外伤患者7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28例,均为急诊患者,均行单排螺旋CT扫描。结果颅脑外伤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脑挫裂伤55例、脑疝15例、脑肿胀20例、颅骨骨折34例、硬膜下血肿31例、硬膜外血肿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气颅15例,大部分患者为多种表现并存;早期脑梗塞患者12例,脑沟裂变浅、皮髓质分界欠清,豆状核轮廓模糊为主1;出血性脑血管意外14例,2例动脉瘤破裂。结论科学的阅片方法能对急诊头颅CT作出迅速、全面、正确的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急诊头颅CT 颅脑外伤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早期脑梗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干预顺利完成头颅CT增强扫描。方法对156例头颅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身发热,轻度恶心56例,重度恶心呕吐10例,全身出现荨麻疹11例,荨麻疹合并眼睑、耳廓水肿者3例。结论加强人文关怀,重视人性化服务,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取得患者的合作,使CT强化得以顺利进行,提高CT强化扫描的质量。

  • 标签: 头颅增强 注射 人性化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头颅CT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提高CT扫描的质量,减少X线辐射。方法对240例4-10周岁小儿头颅CT扫描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医生按一般检查指导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检查结束后记录伪影次数、重复扫描次数、扫描成功例数及CT图像扫描质量等,按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扫描成功率及CT图像扫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小儿CT检查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T扫描质量及小儿CT检查的成功率。

  • 标签: 小儿 护理干预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夏地区儿童头颅、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CT辐射剂量优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实地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市、县、区不同规模医院1~2周内儿童(≤15岁)头颅、胸部CT的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患者有效剂量(E)值;并将CTDIvol、DLP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与其他国家推荐的DRL值进行比较;所有儿童分4个年龄组:<1岁、1~5岁、6~10岁、11~15岁。结果走访调查39家医院,调查CT设备47台,采集头颅断层扫描1 134例,胸部平扫636例。头颅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44.2 mGy、456.2 mGy·cm;1~5岁:57.2 mGy、659.6 mGy·cm;6~10岁:61.1 mGy、668.7 mGy·cm;11~15岁:63.6 mGy、849.3 mGy·cm。胸部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5.0 mGy、89.2 mGy·cm;1~5岁:5.9 mGy、124.8 mGy·cm;6~10岁:6.0 mGy、167.9 mGy·cm;11~15岁:7.1 mGy、235.0 mGy·cm。结论宁夏地区儿童胸部CT的辐射剂量与其他报道相近,但头颅CT的辐射剂量相对偏高,且各年龄段均存在偏高现象,尤以婴儿患者较著;应加强宁夏地区儿童头颅CT的辐射剂量优化与监管,增强儿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的剂量控制意识,提高对辐射相关风险的认识。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辐射剂量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为脑瘫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8月入我院治疗的7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行CT检查后,对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5例脑瘫患儿中,CT检查结果中表现异常者51例,异常率68.0%;CT异常表现脑软化、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萎缩、脑裂畸形、脑皮质发育不良例、基底节钙化、白质钙化、脑室扩大、蛛网膜囊肿、巨脑回等;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中的CT异常率不同;有合并症脑瘫患儿CT异常率高于无合并症患儿。结论在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头颅CT检查至关重要。

  • 标签: 脑性瘫痪患儿 头颅CT 检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CT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比分析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行常规头颅CT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采用探测器16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照组31例采用探测器4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比分析二种扫描模式得到的图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灰、白质CT值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灰白质对比噪声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常规头颅CT检查,采用宽体探测器轴160mm扫描方式更为合适,该检查方式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头颅CT 宽体探测器 脑灰 白质 CN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螺旋CT扫描,采用降低管电流技术获得小儿头颅图像,以达到降低射线剂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根据临床需要行螺旋CT头颅扫描的儿童(0-14周岁),低剂量组按年龄分为2组,一组为0~4周岁,60mA;二组5~14周岁,80mA;常规组均为180mA。其余扫描条件一致,记录各组的CTDIw值。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3分被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果常规组的CTDIw为45.8mGy,60mA组的CTDIw为9.6mGy,80mA组的CTDIw为19.2mGy。管电流分别降低了69.6%和58.1%。所用图像基本都满足了临床需要。结论螺旋CT应用降低管电流的方法在小儿头颅扫描时可明显降低射线剂量,并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管电流设定在60~80mA为宜。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儿头颅 低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分析36例慢性酒精中毒者与36例健康者颅脑CTCT检查结果。结果慢性酒精中毒者脑CT显示31例不同程度脑缩、4例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灶、2例胼胝体变性、1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4例脑梗塞、2例脑出血。结论颅脑CT扫描能够了解慢性酒精中毒脑损害的部位、范围、脑CT征象及脑组织变化,有无并发症。

  • 标签: 酒精中毒 脑疾病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头颅CTA扫描成像方式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峰值跟踪法和阈值测试法进行实时检测,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均顺利完成,颅内动脉环所有患者均呈清楚显示,实时血管阈值组测试大脑前动脉的CT值为163HU-303HU,平均235HU,峰值跟综法组测试大脑前动脉的CT值为166HU-304HU,平均230HU,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6层CT头颅CTA扫描成像的方式可节省造影剂量,采用实时血管阈值测试法,可降低受检查的照射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16层CT头颅CTA扫描成像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低剂量头颅CT扫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高度怀疑颅脑病变的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120kV、200~300mA)和低剂量(120kV、90-150mA)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评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值。结果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图像比常规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儿童低剂量头颅CT扫描不仅可以明确胸部病变的诊断,而且能降低受检者所接受的射线辐射剂量。

  • 标签: 儿童 低剂量 头颅 CT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 MRI)联合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在癫痫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治疗的癫痫患者 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 25例采用头颅 CT检查,并将其设为参照组;另外 25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 MRI检查,设其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癫痫及癫痫不同部位病变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及癫痫不同部位病变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用 CT诊断的基础上联合 MRI诊断癫痫患者,不仅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还能依托 MRI可以明确患者血管畸形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

  • 标签: MRI CT 癫痫 诊断准确率
  • 简介:目的观察头颅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机选择。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的研究方法。18例发病3~6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行CTP检查,有影像学改变且有缺血半暗带者进行溶栓治疗。评定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周围正常脑组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h、24h、7d、90dNIHSS的变化;溶栓后7h、90hBather指数(BI)、mRS的变化。结果CTP检查,18例病人均出现灌注异常,病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h、24h、7d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d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BI、mRS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dBI、mRS与溶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可以帮助选择病人,在有影像学支持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溶栓时间窗,在发病6h内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流灌注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半暗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起病后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对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分析各个阶段CT影像学特点,并按GOS评分来评估预后情况。结果头颅CT扫描结果表明起病后14天内表现为梗塞区低密度灶变少,等密度灶增加,30天后又出现低密度灶变化。GOS评分良好16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不同阶段脑梗塞患者CT影像特点不同,采用保守治疗术治疗,合适的指征选择均能使大脑功能较好的恢复,得到较好的预后,但对已发生梗塞的区域不能起到逆转作用。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不同阶段 头颅CT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头颅CT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以硬币随机投掷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8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一般组与特殊组,每组65例。一般组采用彩超检查,特殊组采用多层螺旋CT,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特殊组的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一般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头颅CT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相对理想,能够给临床诊治提供良好依据,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减少漏诊和误诊等不良事件的出现,确保病人身体健康。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头颅CTA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