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NADPHOxidase2(N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4-2015年,胃癌根治术的123例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及Westernblot检测NOX2在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应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NOX2表达水平与VE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NOX2的阳性表达率为47.2%(58/123),癌旁组织中NOX2的阳性表达率为8.13%(10/123),且多为弱阳性表达(P〈0.05)。NOX2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上调39.0%(48/123)。NOX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NOX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 标签: 胃肿瘤 NOX2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胶注射疗法应用于胃底静脉曲张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15年11月9日至2017年4月8日我院62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组织胶注射疗法,对照组实施基础干预,观察组加强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白细胞水平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概率、干预前白细胞水平无太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为(6.41±0.74)×109/L,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6.4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胶注射疗法应用于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临床价值较高,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改善预后。

  • 标签: 组织胶注射疗法 胃底静脉曲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无痛分娩与传统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功能近期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之间收治8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无痛分娩组和阴道分娩组,对比两组盆底组织功能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产妇胎儿体重、Apgar评分、产时出血、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等观察指标结果,以及分娩6周后,后基线、附受meanA、持续meanA、快速MaxA和前基线等盆底肌表面肌点位值观察指标结果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对产妇盆底组织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自控镇痛无痛分娩的整体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自控镇痛无痛分娩 阴道分娩 盆底组织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硫酸乙酰肝素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糖尿病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18)采用皮下注射0.5ml硫酸乙酰肝素(0.3mg/ml),对照组(n=18)则皮下注射0.5ml生理盐水。两组大鼠麻醉成功后在其背部制作一直径为20mm的圆形伤口,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通过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两组大鼠伤口肉芽组织厚度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4、6、8、10、12和14天时实验组伤口愈合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天中性粒细胞相对于对照组较少,肉芽组织无明显水肿;术后7天时中性粒细胞较前减少,伴有局部毛细血管的增生;术后14天时新生肉芽组织基本修复完成,而对照组伤口仍伴有轻度炎症反应。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术后第14天实验组伤口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面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61.4±18.7vs685.0±31.6,P=0.00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8.1±19.3vs584.2±14.6,P=0.002)。结论硫酸乙酰肝素可能通过增加血管新生和抑制伤口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 标签: 硫酸乙酰肝素 糖尿病大鼠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于我院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穿刺活检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对分析患者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切除组织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材一次成功171例,成功率98.3%,得到明确病理诊断164例,检出率94.3%。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为96.0%,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分别为92.6%,100%,7.4%。174例患者穿刺活检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准确性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穿刺活检 浅表器官 软组织肿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逆行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并重建皮瓣感觉功能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4年3月对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方法进行,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5cm,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3-5cm左右,将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包含在蒂内,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3例中10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局限性臃肿,感染治愈均无复发。结论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改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皮瓣 踝部组织缺损 组织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与肝组织病理状态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并完成肝脏穿刺的HBV携带者65例,进行肝组织病理病变程度诊断、慢性肝炎的炎症分级(GO—G4)和纤维化分期(S0—S4);同时用ELISA法、基因扩增法分别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用ELISA法测定血清MIF水平。结果65例HBV携带者血清MIF水平为(19.352±23.710)ng·mL-1;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值为1.34±0.567;肝脏病理纤维化分级S值为1.51±0.868。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V携带者血清MIF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级S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9、0.637,P分别为0.02、〈0.01)。结论MIF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HBV携带者炎症慢性化和纤维化加重的发生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评估HBV携带者肝脏病理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肝组织病理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的情况,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55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肝穿组织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慢乙肝不同证型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情况。结果慢乙肝中医隐证型患者炎症分级≥G3占29.63%,纤维化分期≥S3占8.75%,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HBsAg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HBcAg阳性表达在6个证型间分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以隐证型为对照,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症、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肝组织内HBcAg(+++)表达患者明显增多,而其中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HBcAg(+++)表达患者高于其于各证型。结论慢乙肝中医隐证型部分患者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高,应及早发现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肝组织内HBcAg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核心抗原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38.4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交通伤15例,矿石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1例。急诊手术行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肢体血运重建,负压封闭式吸引术;二期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以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三期行植骨内固定或骨延长术。软组织缺损8cm×12cm~22cm×36cm;切取皮瓣12cm×15cm~25cm×40cm,其中对侧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背阔肌皮瓣9例,胸脐皮瓣3例。通过对皮瓣愈合、皮瓣外形、皮瓣温度、皮瓣感觉、供区瘢痕等5个方面的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4例皮瓣成活并保肢成功23例,伤口一期愈合;另1例因严重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截肢。20例获得12~66个月随访(平均31个月),肢体可负重行走,足底有保护性感觉,皮瓣颜色好,外观无臃肿,未出现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难治性感染等并发症,疗效评分7~10分,疗效满意。结论利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能有效修复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软组织损伤治疗 小腿 外科皮瓣/血液供给 游离组织瓣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及CEU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69个结节均于术前进行TI—RADS分类、CEUS,观察并分析其CEUS表现。采用VTQ测定结节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获得swV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临界值。计算3种方法单独及两两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69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37个,恶性32个。3种方法单独诊断时,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最高E87.50%(28/32)],CEUS特异度最高E9a.89%(34/37)],两两联合应用时,VTQ和CEUS联合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最高[93.75(30/32)]。swV以2.55m/s为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P<0.01)。结论3种方法均对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价值,VTQ联合CEUS的敏感度最高,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可靠检查手段。

  • 标签: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声触诊组织量化 造影剂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12例我院接受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预防血管危象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后,接受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无一发生血管危象。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接受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的患者的护理,能够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降低了患者在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 四肢创伤术 预防血管危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集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60例,及同时期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MCT4的表达,并对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CT4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9例(45.00%)低于宫颈癌组织56例(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MCT4在年龄≤40岁患者中阳性表达为12例(70.59%)低于>40岁的41例(9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临床分期为Ⅰa+Ⅰb期的患者中MCT4阳性表达共21例(67.74%)低于Ⅱa+Ⅱb期27例(93.10%),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中MCT4阳性表达共25例(92.59%)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的22例(6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等相关,其可能成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 临床病理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的异位内膜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宫瘤消胶囊治疗内异症提供组织病理形态学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及EMT模型大鼠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宫瘤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对应药物治疗后,光镜、电镜下观察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结构。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异位内膜生长旺盛,用药各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腺体和血管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减少,其中宫瘤消中、大剂量组最为明显。电镜下,模型组异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正常,用药各组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呈肿胀、坏死、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宫瘤消胶囊可破坏异位内膜细胞,直观反映了该药的疗效性,为该药治疗EMT提供了组织病理形态学实验依据。

  • 标签: 宫瘤消胶囊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组织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酶活剂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评分上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智能精神状态评分,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药物FK17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以及组织学和行为学方面的改变;探讨FK1706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脊髓损伤组)、C组(FK1706组)。采用钳夹法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A组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组织,B组切除椎板后,使用钳压法损伤脊髓,C组脊髓损伤术后立即尾静脉注射FK1706(1.0mg/kg),与此同时,A、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以后每天同一时间注射1次,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每组各取5只行BBB评分(Basso,BeattieandBresnaha)评价后肢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损伤后脊髓的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GAP-43的表达。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各组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sT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T-PCR大鼠脊髓损伤后各组各时间点损伤区域均有GAP-43阳性表达。A组呈持续的低表达,实验观察期间未见明显波动。术后第1d,各组GAP-43升高不明显(P>0.05)。术后第3d,B、C组GAP-43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A组相比(P<0.05),且C组稍高于B组(P<0.05)。术后第7d,B、C组GAP-43表达达到最高,C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且C组较术后3d明显升高(P<0.05)。术后14d,B、C组GAP-43表达均有下降,C组最高,B组次之,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d,B、C两组基本回到基线水平,与A组相当(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A组脊髓组织未见明显异常,B、C两组早期炎性水肿显著,光镜下逐渐可见囊腔形成。到4周后,B组囊腔内见胶质细胞聚集,形成瘢痕组织,C组胶质细胞稀疏分散,囊腔闭合,未见明显瘢痕形成。3、BBB评分A组运动功能正常,B、C组评分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于7d、14d、及28d,C组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脊髓损伤时,药物FK1706诱导GAP-43基因的表达,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促进轴突再生,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FK1706 生长相关蛋白-43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组织中 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寻找预测化疗药物疗效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分别检测 60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 MDR1基因编码的 P-gP的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 65%;化疗可以诱导宫颈癌 P-gP的表达,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化疗有效组化疗前 P-gP表达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化疗可以诱导宫颈癌 P-gP的表达,化疗后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 MDR1基因编码的 P-gP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化疗有效组化疗前 P-gP表达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 MDR1基因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 标签: 宫颈癌 MDR1 卡铂 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