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并发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subacuteinterstitialpneumonia,A/SIP)临床无肌病皮肌炎(clinicallyamyopathicdermatomyositis,CADM)患者生存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79例并发A/SIPCADM患者.以其首次收治时间分为历史组和晚近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晚近组患者半年生存率(63.8%)明显高于历史组(38.1%,P=0.023)。与历史组比较,晚近组生存状况改善主要发生在SIP患者中(P=0.018)。单因素分析发现,晚近组中并发感染(P=O.019)和接受大剂量激素(P=0.018)治疗者较历史组少;而联合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P=0.0017)或单用环孢素(P=0.003)],先于低氧血症前使用者(P=0.006)例数增加。COX回归分析发现,并发感染(RR=2.635,95%CI:1.091,6.364)、接受大剂量激素冲击(RR=3.109,95%CI:1.432,6.751)为预后不良因素,而免疫抑制剂先于低氧血症前使用[RR=0.435,95%CI:0.194,0.971)为预后有利因素。结论:本研究数据显示,早期及时联合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助于提高CADM-A/SIP患者生存率.而合并感染是影响此类患者生存危险因素。

  • 标签: 临床无肌病皮肌炎 急性 亚急性间质性肺炎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所有临床科室送检4281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病原学结果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4281例次深静脉导管标本中,754例次标本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7.6%,其中检出多种病原菌占10.2%。共检出835株病原菌,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及真菌分别占37.0%、44.8%和18.2%。烧伤病房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普外科、心胸外科及ICU。5最常见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8.0%)、表皮葡萄球菌(13.4%)、金黄色葡萄球菌(12.0%)、铜绿假单胞菌(9.7%)及白念珠菌(7.5%)。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极高。第次送检阳性标本主要为G+菌,而第二次及以后阳性标本病原学从G+菌为主逐渐转为以G-菌为主。结论:深静脉导管病原菌分布较以前有所改变,目前以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极高,预防导管定植、导管相关感染措施亟需普及。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耐药性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