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运用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其中期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临床观察,纳入60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补益肝肾治疗加基础钙剂。采用专家调查形式对各指标进行权重系数划定,观察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疼痛和中医主要症状、体征评分,骨代谢生化指标(β-CrossLaps、P1NP)、骨密度指标的检测值,从而确定疗效等级,评价其5个月后的疗效以及各指标前后的变化。结果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疼痛28%、中医症状体征28%、P1NP15.3%、β-CrossLaps6.7%、L2-L4椎体BMD22%。其中以综合权重评分分值〉23.8%为治愈,13.4%~23.8%为好转,〈13.4%为未愈,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有变化。结论对于一种多指标评价体系,可以运用权重系数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肾阴虚 综合疗效 评价指标 骨质疏松症 权重系数
  • 简介:目的比较选择性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1998年3月-2004年9月,共64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其中36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28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为2~4年。结果A组术前胸腰段或腰段弯曲角度平均42°,术后平均18°;B组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8°。2组患者术后弯曲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2组患者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的出血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手术时间(179min)〈A组(279min),融合节段(15.8个)比A组(39个)长1.9个节段。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均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B组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junctionalkyphosis,PJK)发生率高(P〈0.01)。结论对于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的患者,2种方法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矫形效果相当,但后路手术时间短,融合节段长,术后PJK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青少年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评估雷奈酸锶对小榄地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被随机分为雷奈酸锶+钙剂+骨化三醇组(SA),阿伦膦酸+钙剂+骨化三醇组(AL),钙剂+骨化三醇组(CA),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别在用药前、用药6个月、用药12个月测定受试者的骨密度及血骨转换生化指标。结果药物干预6个月,SR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增加显著高于AL及CA组(P<0.05),AL组显著高于CA组(P<0.05);各组血清β-CTX均降低,SR组及AL组降幅显著高于CA组(P<0.05);SR组及CA组血清PINP及OC均升高,AL组降低,AL组与CA组及S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R组升幅显著高于CA组(P<0.05)。药物干预12个月,与基线相比较,SR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增加显著高于AL及CA组(P<0.05),AL组显著高于CA组P<0.05)。与基线相比较,各组血清β-CTX均降低,SR组及AL组降幅显著高于CA组(P<0.05);SR组及CA组血清PINP及OC均升高,AL组降低,AL组与CA组及S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R组升幅显著高于CA组(P<0.05)。雷奈酸锶治疗组有3例(9.1%)患者因恶心及纳差而退出研究,阿伦膦酸组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雷奈酸锶疗效优于阿伦膦酸钠,雷奈酸锶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影响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雷奈酸锶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血清标志物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把128例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及金天格胶囊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治疗前后6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BAP)和I型前胶原肽(typeIProcollagenpeptide,CTX);观察治疗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BAP和CT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能增加骨密度,降低血清BAP和CTX水平,且安全性佳。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金天格胶囊 辛伐他汀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8.7%,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能明显升高患者的骨密度,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伊班膦酸钠 辛伐他汀
  • 简介:目的比较急诊与延期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99例,分成急诊组52例,延期组47例,比较术后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年、2年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情况及全身并发症等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急诊组较延迟组为优,两组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急诊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 骨折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金天格胶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精神科病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患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的患者共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治疗,观察组口服金天格胶囊治疗。24w后,通过调查患者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临床症状、观察治疗前后其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24w后,患者腰背疼痛,腰膝酸软等临床情况均有所恢复(P<0.01);两组患者血钙值及骨密度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同时可以缓解腰膝酸软,腰腿疼痛,下肢痿弱,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金天格胶囊 中医中药 精神分裂症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 简介: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rh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后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可注射rhBMP-2/CPC(实验组)和单纯CPC(对照组)进行充填,并用PHILOS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ane-SandhuX线评分和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经过平均14.2个月随访。切口局部无搔痒感或疼痛。随访发现实验组术后平均20.8周获得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的25.8周。通过Lane-Sandhu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X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提示:运用可注射rhBMP-2/CPC人工骨患者在术后1年的Neer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优于单纯运用CPC人工骨患者(P〈0.05)。结论可注射rhBMP-2/CPC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充填效果确实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的再丢失,可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充填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 标签: 磷酸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移植替代物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儿童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但对成人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空洞症却很少有治疗方面的报道,缺乏详细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对成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进行脊髓空洞、脊柱侧弯和神经系统的相关数据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本组27例(≥20岁)曾接受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术来治疗脊髓空洞症。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脊柱侧弯 神经症状 疗效分析 成人
  • 简介: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云克)治疗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云克治疗126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髋关节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和尿吡啶酚(PYD的变化。结果该药有效率为92.9%,可显著增加骨密度(P〈0.05),骨代谢指标尿吡啶酚降低(P〈0.05)和血清骨钙素升高(P〈0.05)。结论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疗效明显,使用安全,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亚甲基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钙素 尿毗啶酚
  • 简介: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经伤椎单节段(A组)与跨伤椎短节段(B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并获12个月以上随访的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d和随访末期时测量伤椎以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改善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度(包括伤椎高度矫正度和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同时比较2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果有6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完整且获得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2~46个月)。术后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获得显著恢复,但末次随访时A组对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保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对术后矫正度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商品名称: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患者给予云克治疗,所有病例用药前及用药15天后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和评定方法进行评定结果52例接受云克治疗的患者中骨痛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3例,轻度缓解9例,无效5例,疼痛有效率为90.3%。疼痛VAS评分用药前6.89、用药后5.1结论经正规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补足钙剂及维生素D3后,仍有全身酸痛不适,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患者加用云克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 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骨质疏松 骨痛
  • 简介:目的:探讨于过伸体位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1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62~86岁,平均69.5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3年,平均3.5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乎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5.8个月。Cobb角由术前的32.60°±3.82°改善至术后7.60°±1.68°,VAS评分及ODI由术前平均8.7分、88.6%改善至术后平均2.6分、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9.60°±2.06°,VAS评分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4%,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Arch钛板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初次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并于本院再手术行Arch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共10例,比较再次术前及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的变化,同时比较再次手术前后椎管面积的变化。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1。9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6分增加至11.3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1.83%;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面积由术前171.32mm2增大至227.46mm2(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轴性痛,1例出现脑脊液漏;随访期间完全恢复。结论对于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应用Arch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为再次手术方式在短期内安全、有效。

  • 标签: 颈椎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再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强骨饮防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本科室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得到完整随访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基础用药组和强骨饮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康复组为常规骨折康复治疗,其余两组在常规骨折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基础用药组给予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胶囊;而强骨饮组给予强骨饮颗粒。均术后随访1年,记录3组病例术后对侧再发骨折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对侧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变化情况,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05例获得随访,15例失访。术后1年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4例,其中常规康复组3例、基础用药组1例和强骨饮组0例,经统计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8.57%,2.85%,0.0%,强骨饮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骨饮组治疗1年后股骨大转子和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672±0.052g/m^2、0.574±0.063g/m^2,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稍高于基础用药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饮可有效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对侧股骨大转子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增加骨强度,有效降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风险。

  • 标签: 强骨饮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轻度膝内翻的疗效及术前因素在判断其愈后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40例膝骨关节炎伴轻度膝内翻的患者接受了腓骨截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并获得1~3年的随访,平均1.5年。根据Kellgren&Lawrencne(K&L)分级标准将患者分组三组,检验各变量的组间差异,分析术前各因素与愈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的股胫角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股胫角及术后股胫角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病程、术前HSS评分、术后HSS评分、改善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善率的73.0%可由年龄、性别、病程、术前股胫角、K&L分级、术前HSS评分解释。结论腓骨截断术加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轻度膝内翻效果明显。年龄小、K&L分级低,症状体征轻,胫骨角小的患者,术后效果较好;反之则提示愈后相对欠佳。

  • 标签: 骨关节炎 膝关节 膝内翻 关节镜 腓骨截骨
  • 简介:目的对比椎管减压方式(270°和360°)并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分别采用270°和360°椎管减压并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病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2例,B级5例,C级17例,D级12例。接受270°椎管减压组(A组)17例,360°椎管减压组(B组)1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4^48个月,平均28.5个月。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和术后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0.05),A组优于B组。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两组病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组间在术后Cobb角矫正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椎管占位的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B组优于A组。两组病例的钛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中除ASIA分级A级患者外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一期后路固定、椎管减压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术,270°和360°椎管减压各有优缺点,采用360°椎管减压需慎重,而270°椎管减压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椎板成形术(A组)和椎板切除融合术(B组)的患者的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的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的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 标签: 颈椎 脊髓疾病 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椎板成形术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5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4~60岁,平均42.7岁;病变节段为L4/L534例,L5/S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TLIF)组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open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OTLIF)组,分别为24例和30例。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观察术后1年椎间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MiTLIF组出血量(40.2±15.6)mL,住院时间(6.2±2.4)d,术后2周JOA评分18.7±1.9,OTLIF组出血量(203.6±52.8)mL,住院时间(10.8±4.2)d,术后2周JOA评分15.1±1.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JOA评分,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时,MiTLIF组出血量更少短期临床疗效更好。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前,通过手术减压、去除神经根卡压治疗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疾病的观点被普遍倡导。但是否必须进行融合却仍有一定争议。本研究对比了单纯减压、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融合、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3种术式的临床疗效。44名单节段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方式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TILF采用填充同种异体骨的钛合金cage。

  • 标签: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随机对照研究 椎间孔狭窄 临床疗效 单节段 减压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