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维立体脊柱虚拟模型,构建出适用于虚拟手术中实时复杂交互的脊柱维仿真模型。方法对高分辨率的人体64排CT切片数据进行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采用面绘制技术对提取的轮廓序列进行维数据生成,对重建的模型根据实时交互的需要进行优化。结果重建出的脊柱模型保持了较高的几何分辨率和光滑性,读入虚拟手术系统后.在实时交互下能表现出较好的解剖精确性和实时绘制的真实感。结论基于人体切片数据重建出的维模型可较好地适用于虚拟手术中的复杂交互操作。

  • 标签: 虚拟现实 三维重建 模型 脊柱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6例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46例患者叉神经均存在血管性压迫,责任血管为单根者共40例,其中动脉压迫34例、静脉压迫6例;多根责任血管者6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39例(84.8%),疼痛明显缓解7例(15.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叉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慎密的手术计划、明确责任血管、适当的减压材料、充分的减压叉神经以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足里穴治疗对卒中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发挥中医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并且病程超过2个月的卒中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80例患者,随机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给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侧足里穴电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里穴电针治疗可有效促进卒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电针 足三里 卒中 胃肠功能紊乱
  • 简介: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对叉神经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析17例叉神经痛患者双侧叉神经各向异性值(FA)值在术前、术后短期(1W)及术后长期(6个月)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患者组术前叉神经FA值患侧较健侧下降约7%(P=0.001);术后1W患侧FA值稍有上升,双侧差异缩小为3%(P=0.081);术后6个月患侧与健侧已无明显差异(P=0.493)。对照组双侧FA值无差异(P=0.609)。结论DTI序列从影像学上证实MVD术可通过恢复病变叉神经纤维的正常走行及髓鞘再生两个方面起作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省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情况,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全省110家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东省级医院均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3年全年共报告17211件,平均每家医院报告156.5件,每万名出院患者报告39.4件;不同类别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程度有差异,院内跌倒、给药错误、院内压疮的监测上报比例较高,分别达到98.2%、97.2%、94.5%;对尿管引发泌尿系感染的监测上报率最低(74.5%);综合医院的患者压疮、跌倒、自杀发生率高于专科医院;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较足的医院压疮、跌倒致伤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我省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已初步建立;各医院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有较大差异;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上报信息系统,多举措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报告系统 患者安全
  • 简介:2005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治疗20例第脑室造瘘术后间脑发作病人,效果良好,现总结并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52d~25岁,平均3.4岁,其中<3岁16例。包括中脑导水管狭窄导致非交通性脑积水5例,脑室内出血导致先天性脑

  • 标签: 脑积水 第三脑室造瘘 间脑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叉神经责任血管的部位和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短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典型叉神经痛患者MVD手术中责任血管的部位和手术后短期疗效。结果40例单纯背侧血管压迫患者MVD手术后全部缓解。6例单纯腹侧血管压迫患者MVD手术后,1例缓解。4例需服药1w左右缓解。1例出院后需继续服药。结论叉神经痛责任血管部位不同(背侧和腹侧),缓解率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部位 微血管减压手术 短期疗效
  • 简介:神经修复学是一门研究神经再生、神经结构修补或替代、神经重塑、神经调控的神经科学亚学科.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修复领域越来越得到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恩经复⑧是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03年率先上市的神经生长因子,可直接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 标签: 神经再生 恩经复 征文通知 医学杂志 神经修复学 中华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68例,利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展开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患者PSQI评分(6.92±1.53)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3.23±3.12)分(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焦虑、抑郁、疼痛程度、发病部位均为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发病部位、疼痛情况、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均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疏导,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冠状动脉支架断裂分型、发生率与发生时间、发生机制和防治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均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闭塞有关,2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术后症状减轻,1例患者服药观察,病情无加重。结论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可发生支架断裂,应定期复查:支架断裂可引起症状加重,目前治疗应个体化。

  • 标签: 动脉狭窄 支架 支架断裂
  • 简介:目的叉神经痛极少发生于青少年,本研究旨在探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青少年叉神经痛疗效,并就其病因及其手术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所有年龄小于18岁的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随访0.5~7年,治疗有效率94.1%,未出现脑出血,听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青少年原发性叉神经痛由于血管压迫引起,但责任血管类型与成人不同,静脉压迫及混合压迫占有重要比例。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又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全程有序探查责任血管,重视静脉处理及充分减压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青少年 微血管减压术 静脉 疗效
  • 简介:神经修复学是一门研究神经再生、神经结构修补或替代、神经重塑、神经调控的神经科学亚学科,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修复领域越来越得到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恩经复⑧是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03年率先上市的神经生长因子,可直接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 标签: 神经再生 恩经复 征文通知 医学杂志 神经修复学 中华
  • 简介:春华秋实,时光如白驹过隙。在这金秋时节,《中国护理管理》迎来了四年一度的编委换届改选。按照“《中国护理管理》编辑委员会工作规则”中所规定的编委换届改选条件和程序,第四届编委会成员由上届编委会、编辑部推荐产生,并经编委候选人本人同意、主办单位审核批准后,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正式聘请。

  • 标签: 中国护理管理 编委会成员 换届改选 编辑委员会 中所 四年
  • 简介:目的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维CT在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立体定向技术 三维CT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叉神经痛术后无效及复发病例再手术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10例和复发25例叉神经痛病人再次手术探查,据术中不同情况具体处理,并进行4个月至8年的随访.结果25例见有血管压迫神经根,涤纶片过大致神经轴弯曲者5例,另5例未探及明显原因.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MVD+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除术(PSR)、PSR、调整涤纶片或神经根松解术.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轻微.随访满意,仅3例轻度复发.结论对MVD术后无效及复发的病人,再次手术探查均应首选,并尽可能行MVD或神经根松解术,但PSR仍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标签: 针刺 免疫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