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後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它起於隋,成於唐,至宋而一变。在此转变过程中,介於唐宋之际,与北方五代相对峙而存在的南方十国实为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具体考查此时期南方诸邦的科举制度,

  • 标签: 十国 科举制度 中国 历史研究 选官制度 设立时间
  • 简介:<正>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5年组建满洲八旗之前,是否有过一个四旗的发展阶段?目前史学界见解不一。有的先生主张:1615年八旗(即八固山)建立之前,并无黄、红、蓝、白四旗(即四固山);也有的先生仍认为八旗之前建过四旗。我同意在八旗之前建过四旗(即四固山)之说,但在四旗建立的时间、方式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又与持同一观点的先生有所不同。本文拟略述管见,参加讨论。

  • 标签: 固山 牛录 八旗 努尔哈赤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满洲
  • 简介:宋人孙逢吉所作的《职官分纪》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孙逢吉应为北宋元祐初期人.孙逢吉《职官分纪》成书时间可能在元祐元年.该书成书至少应包括三个过程,即杨侃、胡防二人的《职林》、孙逢吉的《职官分纪》以及元祐成书后有人添加的成分.所添加的内容是元祐和绍圣两朝的史实.《职官分纪》中除《元祐令》外还保存了一些《天圣官品令》的内容.

  • 标签: 职官 史事 考略 宋人 北宋 成书时间
  • 简介:1997年7月16日横江镇文化站干部谢望春同志报告,珠坑乡老街保存有一通古碑,石城县博物馆遂邀请公安部门一同派人到现场考察.

  • 标签: 刊定 呈碑记 夫马诉
  • 简介:宋无是元初值得注意的诗人.邓光荐称为"逸士",冯子振命曰"韵人",赵孟頫许以"通吏",但宋无的面目并不清晰.本文拟对宋无的生平行踪、代父东征、不就荐举、北上大都等问题作一初步辨,并分析其思想发展脉络,以期对元诗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诗人 考略 元代 发展脉络
  • 简介:《河洛史志》2000年第四期载文《建置之称不可滥充洛阳古名——〈古代洛阳别称〉辩驳》(下称“辩文”),对笔者发表在《河洛史志》2000年第三期上的《古代洛阳别称》提出异议。辩文指出,拙文所“罗列”的古代洛阳别称既“滥”且“充”,当然训为“不可”,拜读之后有不敢苟同之处,故草成小文,以求教焉。

  • 标签: 洛阳 《河洛史志》 考略 别称 古代 异议
  • 简介:完成于18世纪上半叶的古典名著《儒林外史》,最早注意并描写了回民。通过汤知县发落回民案的情节铺叙及对汤镇台等的描写,较准确地反映了回族民族情感、心理和当时江南地区上层回民的生活习俗

  • 标签: 《儒林外史》 回民 汤知县
  • 简介:探讨德国私人收藏家马丁先生关于ERZ山脉地区的圣诞制品的起源、内容、特点,以及它们身上饱含的ERZ山人的情结与意识。通过对圣诞木制品的考察,总结了圣诞制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意义、ERZ山脉地区人们对传统工艺品的爱心和责任心,并对圣诞习俗的主题作了初步的归纳。

  • 标签: ERZ山脉地区 圣诞木制品 圣诞习俗 文物考古 德国
  • 简介:高氏诸“”与章氏《山堂索》崔文印南来高似孙所撰诸""与章如愚的《山堂索》.都是在著录和考订古代文献方法别开生面的著述,在我国历史文献学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一)高似孙的诸""高似孙字续占,号寮,浙江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进士...

  • 标签: 《史记》 高似孙 《晋书》 《四库总目》 《汉书》 《史略》
  • 简介:通行本文字讹脱甚多.今存宋刻又残缺严重,学者无以据校.而新发现的叶石君原校本,乃据明常熟陈察至乐楼抄宋本对校,态度极为严谨,其中有六十五卷为残宋本所无,正可补宋本残缺之不足,可正通行本之讹误.本文对至乐楼抄本及叶石君校本的流传进行了详细考察,得知清初至乐楼抄本已多有残缺,其后则不知下落;而原以为可能亡佚的叶石君校本则幸存于湖南图书馆.对叶石君校本之价值则进行了举例性质的说明,认为其最有校勘价值的是本纪部分:有点校本已校改而此本可补确证者;有点校本已疑误而未校改,此本适可补证者;而可补点校本漏校者为最多.

  • 标签: 《旧唐书》 至乐楼抄本 叶石君校本 流传 存佚 校勘
  • 简介:宋代学者聂崇义在中以'轭'释'衡',将'轭'与'衡'看作同一物件.其误当是承源于汉儒包咸.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考证,指出了聂氏与包氏的疏误,说明在古代车制中'衡'与'轭'虽有联系,但更有区别,二者并非同一物件.

  • 标签: 车制 《新定三礼图》
  • 简介:笔者於近期获见近代文学家黄遵宪、梁启超、郑孝胥、陈三立和丁日昌集外诗文若干,这些诗文不仅五人作品集中不收,而且年谱传记、着述目录等着作中也不收,亦未见其他研究者提及,当系近代文学史料的新发现。为便於同道深入研究,现将这些材料公之於众,并就目下之所能,对有关情况略作考证说明。或有未当之处,高明教正是幸。

  • 标签: 近代文学家 集外诗文 文学评论 中国 黄遵宪 梁启超
  • 简介:岷江中游地区是汉代四川最发达的地区,遗留下来的汉代遗存极多,尤其以崖墓引人注目.崖墓葬是汉晋时期四川颇具特色的一种葬制,崖墓本身是模仿地面居宅的,因此每一座崖墓都是一座建筑,其形制结构复杂,布局、结构、装饰不乏精美的作品.本文从崖墓的结构、雕刻、附属设施等各方面考察其建筑特点及形象,同时也涉及到对明器建筑的论述,从而看出当时岷江中游地区建筑形制概貌.

  • 标签: 乐山崖墓 汉代 岷江中游 建筑形制
  • 简介:干宝字令升,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其祖统,三国时为吴奋武将军、都亭(今湖北省恩施市)侯;父莹,字明叔,号无瑕,为吴丹阳(今安徽省当涂县东)丞,进封立节都尉;母桓氏。兄庆,字源长,仕晋为武宁县令;嫂魏氏。干宝是我国东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搜神记》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早的短篇小说集,堪称中国小说的鼻祖。干宝的著作,对中国文化有极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正如刘知几所说:“知宝者稀,知音盖寡。”了解干宝的人,与干宝作品的影响相比较,极不相称。很多人看过电影黄梅戏《天仙配》,知道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但却不知道这些作品都是从干宝的《搜神记》中改编的。值此于宝逝世1650周年之

  • 标签: 干宝 《搜神记》 《晋书》 著作郎 神道碑 碑亭记
  • 简介:<正>(一)上海控长江咽喉,扼东海要冲,是联外系内的辐地,东南形胜之都会。其开埠以来中外投资与经营的中心格局,以及与首都南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门户关系,因此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和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为了打开通往南京的门

  • 标签: 南京路 中国人民 南京大屠杀 日本人 摄影记者 日军
  • 简介:<正>汲古阁毛氏为明末清初大出版家,所刻《说文解字》,后人评论较多.明末清初,《说文》难得,即如顾炎武之大学问家亦唯见《说文五音韵谱》,而有不见原本次第之叹,毛本一出,顿受欢迎,朴学家从此本发源者,为数甚多.今所存汲古阁刻本有名人校跋者(包括清人过录)即有纪昀跋本、孙星衍、顾广圻校跋本(二种)、汪灏跋本、桂馥签注本,徐松跋本、吴骞跋本、丁晏跋本、陈奂跋本等40余本.

  • 标签: 汲古阁 校改 略考 《说文解字》 《说文》 韵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