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北京联合大学人文地理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学科支撑的本科专业之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初创于1978年,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4年以来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培养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目前有4位硕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生10人,在读研究生14人。

  • 标签: 北京联合大学 人文地理学科 学科建设 资源环境 城乡规划管理
  • 简介:本文以漳州府城为例,分析了宋代以降理学文化空间不断扩张的主要动因。地方政治权力为理学文化空间的形成提供了基本动力,而且为其不受佛教势力侵占提供了庇护。对理学领袖朱熹进行文化建构是提升理学文化空间权威性从而保障其进一步扩张的主要策略。宋以来蓬勃发展的庶民宗族组织构成了理学文化空间扩张的社会基础。

  • 标签: 宋明理学 文化空间 漳州府城
  • 简介:秦腔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民间歌舞,流行于陕、甘、青、宁、新等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采用文化扩散和整合的思维着重分析了秦腔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原因,系统探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秦腔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与整合特征。结果认为,秦腔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人口迁移与艺人游走,特点是多级化。秦腔文化景观反映当地发展史,是多种地域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传播时的屏障作用具有正负双重影响。未来秦腔文化的发展要根植于群众并植入现代元素,以实现秦腔文化新的繁荣。

  • 标签: 秦腔文化 形成原因 文化扩散 文化整合
  • 简介: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开始引起重视。旅游地理学开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从经济和地理的角度对旅游产业集群集聚机制和空间机理的阐释,另一方面也将弥补旅游地理学对于旅游经济微观主体—旅游企业间联系与空间关系的不足,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拓展微观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论证以及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的阐释和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必要性,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和应用性等学科优势,最后指出旅游地理学研究产业集群主要应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与创新机制、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和布局以及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并应通过大量案例支撑理论研究。

  • 标签: 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地理学
  • 简介:本文指出社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社区的基本概念;指出了构成社区的要素;在社区分类中明确指出,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阐述了社区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社区 社会 区域 地域
  • 简介:<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我国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有悠久的渊源,可以上溯两千多年以前。那时当然还没有现在这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名称,而是作为历史学范畴中的地理学,逐渐由附庸成为大国。说它年轻是因为建国以后,它

  • 标签: 历史学 《禹贡》 中国历史地理学 地理志 班固 《史记》
  • 简介:在西方经济地理学宽泛的文化转向浪潮中文化因素从"常量"转而成为"变量",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此过程中,新经济地理学家解释世界的理论不再强调镜射世界的能力,不再将"无视角视界"作为隐喻的蓝图,反而强调将自身置于作者地位的重要性,承认科学家的背景和它能影响其所知的及其诉说的内容,即"有视角视界"。后现代主义解释学认为科学家是以感兴趣的方式以社会环境限制的方式参与知识的理解、创造过程,新经济地理学受其影响强调探讨,认为理论一直是处于争论的状态,一直是处于探讨过程中的。新经济地理学不主张提出客观唯一的叙事,也难以做到,这也正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新经济地理学 文化转向 可视性 解释学 后现代主义
  • 简介:今人论清代学术,大率以为明亡之后,理学风气衰歇,再无理论之建树,代之而起者乃所谓实学。然若细检清初文献,可知雍、乾以前,理学之风实颇盛,江南尤然。须知所谓理学者,以实践为要务,以乡里为始基,与今人心目中之哲学,本自有异。清初江南理学诸公,痛天下之多故,惩士风之不振,乃相与讲明道理,身体力行,又究心乡邦利病,布德施化。其流风余韵,延至民国仍未断绝。兹以太仓陆桴亭(世仪)、陈确庵(瑚)二先生为例,略作论说,以就教于学界。

  • 标签: 清初理学 陆世仪(桴亭) 陈瑚(确庵) 讲学
  • 简介:民族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建设相对薄弱.本文针对民族历史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民族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民族实体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它既包括与民族实体相关的人文现象,也包括与之相关的自然地理现象;民族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部门研究和综合研究三个方面;民族历史地理学应视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方法论方面民族历史地理学研究应遵循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和动态过程性原则,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则可兼采并用.

  • 标签: 民族历史地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学科属性 研究方法
  • 简介:藏文《世界广论》对于中国地理学史的贡献房建昌自1938年王庸先生发表《中国地理学史》一书以来,至今类似的论著已有不少,但均未知藏族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贡献,故笔者在此作一初步介绍,以期引起中国地理学史研究者的注意。有清一代,藏族学者不仅用藏文撰写了大量的...

  • 标签: 中国地理 藏文典籍 尼泊尔 西藏社会科学院 札萨克 珠峰地区
  • 简介: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强调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启发其创造潜能,引导他们结合认知与经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结合博物馆学习和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博物馆教育规划的启示意义总结如下:规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要重视营造观众进行意义学习的环境;必须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博物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要教会观众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在于要激励和促进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会学习。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 启示意义
  • 简介:地方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当文化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交叉时,“地方”则为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提供了分析的基础。本文结合英美地理学刊物中若干涉及“地方”研究的文章,挖掘了地方的概念和内涵,以期对人文地理学诸分支提供学术支撑。本文的结论是:地方研究可支撑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和制度转向的研究;支撑区域地理学地方营销和旅游地理学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支撑城市地理学公众参与式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支撑政治地理学的选区策略制定。因此,“地方”作为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其存在意义是为其他学科提供学术营养,同时,文化地理学对地方的研究也可以使得文化地理学的社会应用能力更强。

  • 标签: 地方 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排斥逐渐问题引起金融地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对金融排斥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金融排斥的现象、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体上,对金融排斥概念界定有所拓展;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分析逐步由"接触性"和"使用性"排斥研究向综合排斥研究方向发展;并从金融供给的地理排斥、金融需求的社会经济排斥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排斥等多维视角阐释了"为什么被排斥";最后对金融排斥易导致的金融公平缺失、贫困加剧以及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趋势,并指出中国金融排斥的研究应加强对排斥的不同群体、不同空间尺度与空间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金融排斥 研究进展 金融地理学
  • 简介:靖康之后,山河巨变,痛定思痛的南渡君臣开始反思北宋覆亡的教训,在"拨乱反正"、收复山河的时风激荡下,"崇正"思想逐渐影响到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掀起了一场"复雅"的文艺改良运动。同时,在"崇苏"风气影响下,在北宋并非"正统"的苏轼"以诗为词"被抬升到"东坡范式"的高度。在几种思想、艺术领域倾向的激荡碰撞、交织影响下,南宋前期词逐渐形成了"雅正"审美风貌。

  • 标签: 宋词 崇正 复雅 理学文化影响
  • 简介:<正>一、引言我国沙漠面积广大,广泛分布于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地带。在备个地带的沙漠中,都存在着许多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其中包括许多古代城市遗址:这些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和古城遗址的存在,使得历史时期沙漠变迁研究成为极有吸引力的一个课题。

  • 标签: 历史时期 历史地理学 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遗迹 沙漠变迁 研究者
  • 简介:《山海经》中的地理信息,从本质上说,是真实有据的。只不过限于先民既无科学的测绘手段,又经代代口耳相传,真实中又不免混有很多错乱。本文试以“海内昆仑之虚”周围所出诸水为例来进行分析。

  • 标签: 《山海经》 地理学价值 地理信息 中国 科学手段
  • 简介:1983年4月24日,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中,绝大部分是根据明代张燮《东西洋考》一书记载的岛名。1980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一文,更是雄辩地引证了该书收集的历史上中国

  • 标签: 旅游诗 明代 闽南 中国地名 南沙群岛 天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