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JO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退变疾病患者应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推广。

  • 标签: 腰椎退变疾病 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 腰椎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角度变异对腰椎滑脱症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因腰痛就诊行腰椎CT扫描的病例,将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30例设为病例组;腰椎未见明显异常3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每个层面的小关节角度差异、腰椎小关节的两侧角度差异,并与国外60例在同一层面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在L3-4、L4-5、L5-S1层面右侧腰椎小关节角度分别为(47.9±6.3)°、(37.5±7.3)°、(37.9±7.7)°,对照组分别为(53.1±7.3)°、(40.5±6.3)°、(38.5±7.3)°,病例组在L3-4、L4-5、L5-S1层面右侧腰椎小关节角度分别为(48.1±6.0)°、(37.9±7.4)°、(37.6±7.6)°,对照组分别为(52.3±7.6)°、(41.6±6.0)°、(38.2±7.2)°,两组在L3-4、L4-5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L5-S1层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小关节两侧角度在L3-4、L4-5、L5-S1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国外病例腰椎小关节角度L3-4、L4-5、L5-S1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角度减小可能是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基因表达。通过测量腰椎小关节角度,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对减少、减轻腰椎滑脱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变异 小关节角度 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钉棒治疗腰椎滑脱手术复位的效果。方法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腰椎滑脱患者48例,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选择安装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治疗组选择胸腰椎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钉棒治疗腰椎滑脱能促进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使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最大改善。

  • 标签: 胸腰椎钉棒系统 腰椎滑脱 手术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及探讨其在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中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对16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利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提拉滑脱椎体使其复位,放置植入自体骨的cage在椎间隙,应用杠杆原理,以cage作为支点,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力臂,通过适当的后方加压力恢复腰椎前突并维持椎间隙高度。术后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分别按照侯树勋等1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腰椎摄片以观察椎体骨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积极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 后路 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PKP术后骨水泥渗漏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l例病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PKP术后骨水泥渗漏并进行详尽报道。结果早期对1例患者出现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结论腰椎PKP术后要积极防治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 标签: PKP术后 骨水泥渗漏 防治和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在1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保留棘突腰椎板部分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结果:经2~10年临床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发生.结论: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留棘突 有限椎板切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著有效9例,3例有效,3例一般,总有效率80%。对照组5例显著有效,4例有效,6例一般,总有效率60%。讨论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传统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4月2所医院随访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6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和痛疼缓解情况,评估改善率、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18~3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功能和痛疼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重建腰椎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关节不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骨质增生(DR片上显示)”和“腰椎间盘变性(MR片上T2WI椎间盘信号减低)”两种征象的关系。方法对130例患者腰椎DR和MRI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腰椎间盘变性征象先出现于腰椎骨质增生征象。结论DR腰椎片出现椎体骨质增生可判断增生椎体上下椎间盘的变性。

  • 标签: 骨质增生 椎间盘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镜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且术中出血量少,并显著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镜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退行性变与慢性腰痛关系的基础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9例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影像学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腰疼痛进行评分,回顾性分析腰椎退行性变与慢性腰痛的关系。结果患者腰椎间盘退变不同与患者的慢性腰疼痛有较大关系,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分级(pearce分级)中,3级和4级患者的疼痛程度较1级、2级和5级严重(P<0.05),且5级较1级、2级严重(P<0.05);腰椎间盘退变类型与腰痛有关系(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腰疼痛的主要基础,腰椎间盘退变越严重将会导致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深,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腰椎退行性变 慢性下腰痛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颈椎腰椎患者病后期康复治疗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颈椎腰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及物理、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愈或好转后,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给予健康教育及中医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对已治愈的疾病进行自我护理及防护。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随访期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颈椎、腰椎患者进行治疗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与病变防范意识,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疾病复发、改善预后的作用,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治未病 颈椎腰椎病后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脊柱内窥镜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皮脊柱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微创手术(PELD)治疗,以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来评估疗效。结果70例患者手术平均用时(52.1±1.6)min;平均出血(25.6±5.1)ml。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2.8±0.8)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5.2±3.5)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治疗前后相比(P<0.01)。结论PELD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神经根肩部或者腋部入路效果显著。

  • 标签: 脊柱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胸腰椎脊柱感染患者66例,抽签法分观察组(CT引导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与对照组(传统手术)各3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胸腰椎脊柱感染患者采用CT引导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治疗能提高手术效果且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 标签: CT引导 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 胸腰椎脊柱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脊柱内窥镜通道系统腰椎侧路融合(TLIF)技术应运而生。在这之前,医学领域,常见的技术为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与经前路椎体间融合技术,相对而言,TLIF技术是更为先进的脊柱融合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自提出该项技术至研发和使用后,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被许多医院引进。现阶段,TLIF技术广泛应用到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腰椎不稳和椎间盘源性疾病带来的痛苦。为了探究TLIF技术推广可行性,本文将以其技术特点、适用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技术优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 标签: 脊柱内窥镜通道系统 腰椎侧路融合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针灸康复科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电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为3.57%,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腰椎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预后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电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椎间盘后路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中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5年10月空军总医院1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术的病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53-68岁,平均年龄62岁。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和Naha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8.3%,Nahal分级优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90.0%。结论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对于症状与狭窄节段一致的患者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后路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LIF治疗的腰椎滑脱40例,所有病例随访观察>3年,对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的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1年、3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测量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3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能够恢复腰椎序列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