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内侧壁碟形骨块缺损面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加压钢板(PCCP)固定术后断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3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股骨标本,死亡年龄为30~50岁。在相同条件下用线锯在转子间线斜行截骨模拟成实验型Evans—Jensen分型Ⅳ型骨折,标本1~13号的内侧壁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10.0%、14.5%、20.2%、23.4%、30.6%、45.8%、56.8%、76.8%、88.7%、99.8%、121.3%、149.4%。按标准程序置入PCCP,采用Instron2000万能物质测试仪施加载荷,对每具标本施加循环载荷,600N垂直载荷分别施加1、10、100、1000次。分别测量循环载荷状态下骨折近、远端的位移。结果循环加载1、10、100、1000次,内侧壁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为30.6%时,近端和远端平均位移分别为0.14、0.10cm。内侧壁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为45.8%时,近端平均位移为0.53cm,较30.6%时增加278.6%;远端平均位移为0.41cm,较30.6%时增加310.0%。内侧壁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为149.4%时,近端平均位移为0.93cm,较30.6%时增加564.3%;远端平均位移为0.65cm,较30.6%时增加550.0%。结论当股骨转子内侧壁碟形骨块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达45.8%及以上时,对PCCP内固定后股骨转子间骨折端的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且随着缺损面积的增加,相同加压下骨折位移亦呈线性增加。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螺钉与3枚空心钉(CCS)固定治疗伴后侧壁碎裂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骨科收治的109例合并后侧壁碎裂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CCS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为48.5(40.0,55.3)岁,采用3枚CCS固定治疗。DHS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为47.0(38.0,53.0)岁;采用DHS+防旋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负重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CCS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3.0(2.9,4.5)cm]、手术时间[90.0(73.8,125.0)min]显著短于DHS组患者[10.0(9.0,12.0)cm、135.0(110.0,165.0)min],术中出血量[40.0(10.0,100.0)mL]显著少于DHS组患者[200.0(150.0,300.0)mL],患肢部分、完全负重时间[12.0(12.0,13.0)、24.0(21.0,25.0)周]显著长于DHS组患者[11.0(10.0,12.0)、19.0(18.0,20.0)周],围手术期疼痛VAS评分[2.0(2.0,3.0)分]显著低于DHS组患者[5.0(4.0,6.0)分],但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56.9%(33/58)]显著高于DHS组患者[33.3%(1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与CCS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94.1%(48/51)、91.4%(53/5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DHS+防旋螺钉与3枚CCS内固定治疗伴后侧壁碎裂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均良好,但是后期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与后者比较,前者可缩短患肢负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创伤较大。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后侧壁碎裂
  • 简介: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蝶窦入路海绵窦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蝶窦入路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理想的入路;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肿瘤 侵袭性 扩大经蝶窦入路 海绵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脐单穿刺孔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应用在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本医院选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共30例作为对比分析的重要对象,将随机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经脐单穿刺孔腹腔镜治疗,观察组予以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腹腔镜治疗,对2组疗效加以观察分析。结果2组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对比显著差异不存在(P>0.05),将分析意义降低。结论对于小儿鞘膜积液予以经脐单穿刺孔、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2种腹腔镜治疗,手术的临床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单孔操作在治疗中有更加美观的效果,并且单人可以完成,节省了人力,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经脐单穿刺孔 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 腹腔镜 小儿鞘膜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跟骨外侧壁骨皮瓣截骨入路术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接收的行跟骨外侧壁骨皮瓣截骨入路法治疗的患者86例,均分两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是在该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行骨外侧壁骨皮瓣截骨入路术患者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予以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跟骨外侧壁骨皮瓣截骨入路术 创面愈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PKRBT)在膀胱侧壁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本院6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分组采用平行对照法,每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

  • 标签: 膀胱侧壁肿瘤 经尿道等离子膀胱瘤电切术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