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在胸痛中心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84例胸痛中心急诊抢救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与智能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智能护理信息系统,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抢救指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痛中心急诊抢救护理期间,落实常规急诊护理方式,并合理利用智能护理信息系统,可提升抢救效果,以及患者对该护理方案应用认可程度。

  • 标签: 智能护理信息系统 胸痛中心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2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行经皮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后经引流管窦道行无麻醉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在首次手术后留置胰腺坏死腔引流管,1~2周后在无麻醉下经引流管窦道行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其中2例患者接受2次手术,6例接受3次手术,4例接受4次及以上手术。12例患者均能耐受无麻醉手术,无出血、肠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5 min(15~36 mim),平均住院时间82 d(60~105 d)。随访6~3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无麻醉经引流管窦道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清创效率高,可反复进行,特别适合麻醉耐受不佳的患者,是对标准肾镜清创术的改良和补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IRADS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Detect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9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明确病理结果的23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37个结节),按照C-TIRADS指南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类诊断,然后使用S-Detect技术联合C-TIRADS对结节再次分类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二者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237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05个,恶性结节132个。单独使用C-TIRADS诊断及联合人工智能C-TIRAD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及0.9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1,P<0.001);以C-TIRADS 4A类作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标准时,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C-TIRADS分类较单独使用C-TIRADS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81%对47.62%,90.72%对75.53%,均P<0.05)。结论C-TIRADS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Detect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C-TIRADS指南 人工智能 S-Detect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新辅助治疗在胃癌综合性治疗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降期,提高外科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从而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人带来生存获益。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大多数胃癌病人就诊时已为局部进展期,所以有必要探讨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和挑战。笔者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和指南与共识,分析新辅助治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目前关于胃癌的新辅助治疗相关问题依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验证,如新辅助治疗的指征、类别和方案选择、最佳周期数和剂量、是否连用靶向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此外,针对病人的病理学分期、分子标志物、基因多态性等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等问题仍尚未解决。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深入探讨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 标签: 胃肿瘤 新辅助治疗 肿瘤治疗 现状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辅助下肢抬腿装置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我公司选取了36例实验对象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实验对象使用常规抬腿垫固定组(对照组),另一组实验对象使用辅助下肢抬腿装置固定(实验组),利用模拟机验证片与治疗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将其进行记录分析,对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结果作对比。结果:对照组检验结果中的左右、头脚和前后方摆位误差分别为(2.4±1.3)mm、(1.5±0.5)mm、(4.1±2.6)mm,实验组检验结果为(2.0±1.2)mm、(1.1±1.2)mm、(3.2±1.6)mm,经对比发现实验组的误差低于对照组,两组实验对象的实验结果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9%,显著高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2%,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辅助下肢抬腿装置治疗的实验对象可以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 标签: 辅助下肢抬腿装置 摆位误差 应用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患者出现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很可能会影响呼吸,造成呼吸困难,此时需要利用呼吸装置辅助呼吸,从而帮助患者维持生命的体征。本文对新型医用辅助呼吸装置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呼吸装置 弹簧 气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人民医院2016年4月到2019年4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6例。根据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根治术组,35例)和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新辅助化疗组,4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前的新辅助化疗,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治疗中断情况。新辅助化疗组有效率(85.4%,35/41)和疾病控制率(97.6%,40/41)均高于根治术组(25.7%,9/35;74.3%,26/35),P<0.05。新辅助化疗组根治性切除率为92.7%(38/41),姑息性切除率为7.3%(3/41);根治术组根治性切除率为74.3%(26/35),姑息性切除率为25.7%(9/35),两组根治性切除率和姑息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消化系毒性反应发生率、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病死率(7.3%,3/41)低于根治术组(25.7%,9/35),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患者的术后1年病死率,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和化疗药物所致的毒性反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胃癌,进展期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黏膜鳞状上皮厚度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筛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第七医学中心病理科2020年1至6月宫颈活检组织209例,HE切片总计495张,其中含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切片数为173张,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切片数为214张。应用人工智能标注软件,辅助测量每张切片上正常宫颈鳞状上皮、LSIL及HSIL的上皮厚度,每张切片分别选取最厚处、最薄处及中间宽度,3个数值之和除以3即为平均鳞状上皮厚度。然后结合年龄及病理学诊断等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黏膜鳞状上皮平均厚度(245.83±91.40) μm,LSIL上皮平均厚度(222.42±81.22) μm,HSIL上皮平均厚度(195.95±66.59) 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宫颈黏膜鳞状上皮平均层数为(15.5±4.2)层,LSIL病变平均层数为(14.8±4.8)层,HSIL病变上皮平均层数为(15.8±4.8)层。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按照≤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及>60岁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宫颈黏膜鳞状上皮厚度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变薄(相关系数r=-0.141 9,P<0.05),而LSIL和HSIL病变上皮厚度和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50岁年龄分组内,正常宫颈黏膜鳞状上皮最厚,其次为LSIL,而HSIL上皮厚度最薄,且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50岁年龄分组内,三者鳞状上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岁患者的宫颈黏膜鳞状上皮厚度随着癌前病变程度增高逐渐变薄,但50岁以后,随着绝经期到来,正常黏膜上皮萎缩,因此黏膜厚度与病变程度不再具有相关性。另外,也提示阴道镜检查时宫颈醋白试验或碘试验表现与黏膜上皮细胞内蛋白变化相关,而非与上皮层次厚度直接相关。

  • 标签: 人工智能 子宫颈 上皮
  • 作者: 李若竹 朱俊霞 王媛媛 赵双云 彭楚芳 周琼 孙瑞青 郝爱民 李帅 王勇 夏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0019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开发具备判断儿童牙齿是否龋坏尤其是判断未成洞龋能力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雏形。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2013年10月至2020年6月拍摄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全身麻醉治疗前患儿单颌口内数码照片712张,以记录完备的治疗后病历诊断结合口内像确定牙齿是否龋坏以及龋的类型,具体包括:已成洞的龋(成洞龋)、未成洞的窝沟龋、边缘嵴釉质未破坏的邻面龋(未成洞邻面龋)。由儿童口腔科医师使用VoTT软件(Windows 2.1.0,Microsoft,美国)对不同牙齿及龋坏类型进行标注。分5个标签组:未成洞窝沟龋、未成洞邻面龋、完好无龋坏的牙齿邻面、成洞龋及无龋牙(含已完好充填的牙齿);每个标签组数据按6.4∶ 1.6∶ 2.0的比例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数据。采用标注后的训练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并建立龋齿人工智能识别系统,以龋坏概率大于50.0%作为患龋的判断标准输出判断结果,并对测试集数据进行识别。应用灵敏度、特异度等作为识别各类龋坏准确性的指标评价人工智能系统的判断能力。结果712张单颌口内照片经分割标注得到未成洞窝沟龋953张,未成洞邻面龋1 002张,成洞龋3 008张,无龋牙3 189张,无龋邻面862张,共计9 014张图像数据。测试集的识别结果:对成洞龋识别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7.0%;对未成洞窝沟龋灵敏度为95.8%,特异度99.0%;对未成洞邻面龋灵敏度为88.1%,特异度97.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龋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雏形,具备判断龋坏的能力,对同组样本该系统不仅能准确判断成洞龋,对未成洞的窝沟龋、边缘嵴釉质未破坏的邻面龋也能准确判断。

  • 标签: 龋齿 人工智能 儿童口腔医学 深度学习 计算机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在电子自控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选择2018年6—8月及2019年3—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7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比较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后70名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及医护满意度指标。结果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3.725 ± 0.332)min,医护满意度为64.29%(45/70);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1.901 ± 0.237) min,医护满意度为97.14%(68/70),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97,χ2值为8.425,P<0.05)。结论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有效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效率,实现了麻醉科电子自控镇痛泵网络化的管理。

  • 标签: 电子自控镇痛泵 智能管理 术后疼痛 麻醉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在电子自控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选择2018年6—8月及2019年3—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7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比较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后70名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及医护满意度指标。结果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3.725 ± 0.332)min,医护满意度为64.29%(45/70);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1.901 ± 0.237) min,医护满意度为97.14%(68/70),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97,χ2值为8.425,P<0.05)。结论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有效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效率,实现了麻醉科电子自控镇痛泵网络化的管理。

  • 标签: 电子自控镇痛泵 智能管理 术后疼痛 麻醉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智能术前规划的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与精准性。方法术前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15例头颅无异常的成年患者的CT影像,男57例,女58例,年龄(40.3±9.1)岁,就诊时间2010年2月至2019年5月;另选取115例肿瘤侵蚀下颌骨的成年患者的CT影像,男62例,女53例,年龄(55.6±7.2)岁,就诊时间2008年3月至2019年8月。建立智能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工作站、UR5六自由度机械臂、光学定位跟踪仪、六自由度力传感器、截骨手术工具组成。将2组患者的颌面CT图像数据用于训练残差连接的3D V-Net分割网络自动分割下颌骨,并用该网络对1例54岁需腓骨重建的下颌骨肿瘤男性患者的头颅CT数据进行自动分割,形成下颌骨模型,以手动分割结果为标准,评价自动分割的精度。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颌骨特征点还原法根据该患者的上颌骨特征点自动还原下颌骨特征点,形成重建方案,以下颌骨未缺损部分实际特征点与还原的特征点位置的误差值评价精度。利用该患者的下肢CT数据,制作5个3D打印的腓骨仿真模型。应用智能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基于术前规划的图像,结合光学定位系统以及力传感器信号,实现机械臂与手术医生协同操作进行腓骨塑形,完成30次截骨。以CT影像下的术后腓骨段截骨面与术前规划的位置距离与角度偏差为精度标准,验证手术机器人系统精度。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结果设计的分割网络自动分割下颌骨肿瘤患者下颌骨的精度为96.581%,耗时小于30 s。该病例下颌骨特征点的误差值为(2.24±1.74) mm。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能精确、快速地实施腓骨模型塑形,截骨的位置误差为(1.02±0.45) mm,角度误差为(0.96±0.42)°,术中耗时约15 min。结论智能术前规划能精确地分割下颌骨并定位下颌骨特征点,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能精确地实现功能性下颌骨重建。

  • 标签: 下颌骨重建术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机器人手术
  • 简介:摘要基于生殖医学领域快速发展、人才稀缺的现状,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生殖医学研究生学习辅助生殖技术的意愿、辅助生殖技术实验课的开展情况及教学满意度、开设辅助生殖技术实验课的必要性等问题开展调查。通过分析生殖医学研究生教学的现状和本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探讨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教学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实验教学 研究生培养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前MRI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疗效评估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了解乳腺MR检查对乳腺癌NAT疗效评价指标以及对乳腺癌NAT后术前评估价值,特别是MR检查对乳腺癌NAT疗效评价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对影像和临床医师非常重要。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蓬勃发展为不孕不育家庭带去了孕育子代的希望,但是ART子代出生结局风险如何,ART子代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与自然受孕子代是否存在差异,始终是困扰社会、不孕不育家庭、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重点难题。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儿童发育 子代 出生结局 神经心理发育
  • 简介:摘要于2020-04-24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探查腹腔无远处转移后提起乙状结肠系膜,超声刀游离出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静脉,分别结扎切断。继续游离乙状结肠以及直肠,游离直肠后间隙,于肿瘤下方使用腔镜下直线切割吻合器切断直肠。再切断肿瘤上方乙状结肠。使用管型吻合器作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切除直肠上段以及部分乙状结肠。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吻合术,外科 低位直肠前切除 端端吻合
  • 简介:摘要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PET能够通过早期观察肿瘤代谢变化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有望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本文将综述PET多参数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影像组学和PET特异性分子影像探针等介绍其研究进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新辅助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是腮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改善美容效果,内镜技术在腮腺手术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内镜辅助下腮腺手术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替代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已经开展的内镜辅助下腮腺手术的不同手术入路、优缺点等内容做一综述。

  • 标签: 腮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近年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蓬勃发展为不孕不育家庭带去了孕育子代的希望,但是ART子代出生结局风险如何,ART子代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与自然受孕子代是否存在差异,始终是困扰社会、不孕不育家庭、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重点难题。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儿童发育 子代 出生结局 神经心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