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25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认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又能快速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要求。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排气的临床技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到2011年12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8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排气方法,观察组使用本院总结的排气技巧进行排气,比较两组的一次排气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排气成功372例,一次排气成功率93%;对照组一次排气成功284例,一次排气成功率71%。两组在一次排气成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5.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本院总结的排气技巧进行静脉输液排气可有效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输液排气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对500例输液患儿的抽查,发现86例存在安全问题。结果针对86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防范措。结论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确保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输液 沟通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选取180例需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按穿刺部位、药物性质、留置时间、封管方法分组观察。结果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的选择、输入药物的性质、血粘稠度、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有关。结论对应用留置针的病人,合理选择静脉、有计划地输入液体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宜的封管方法、掌握适宜的留置时间,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患者 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改造后三人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区两个责任小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方法,二组为实验组,采用三人共同合作一次性完成静脉输液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较传统组穿刺用时减少,差错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人静脉输液流程的改造,缩短了静脉穿刺的时间,二次核对降低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三人静脉输液 双人合作 传统静脉输液 单人穿刺
  • 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在肿瘤内科的使用较为普遍,适用于需要多疗程化疗、需要长期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恶性肿瘤患者。笔者近年来肿瘤内科使用PICC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水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46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平扫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扫描图像作多种处理后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总共显示9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32例同时累及两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动脉,其中对段动脉内栓子显示为50支,亚段动脉栓子显示38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速度快、敏感、无创,可靠又安全,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诊断率较高,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脑脱髓鞘性假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磁共振(MR)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均行常规MRI检查、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及脑灌注成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脱髓鞘性假瘤的MRI特点。结果2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急性起病入院,MRI表现为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1H-MRS为NAA峰降低,胆碱(Cho)峰升高,并出现乳酸(Lac)和胶质(Lip)峰,MR灌注成像(PWI)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及峰值时间延长。结论脑脱髓鞘性假瘤常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功能成像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 中枢神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分析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1例健康人肝脏右叶进行检查,测得感兴趣区肝脏组织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值,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VTQ值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2),VTQ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r=0.737,P〈0.01);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G2S2合并为轻度肝纤维化组,≥G2S3,合并为中/重度肝纤维化组,结果VTQ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VTQ值的cut—off值为1.6m/s,其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3.7%,准确性为85.1%。结论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声触诊组织量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态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33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MRA检查。结果所有33例MRA均一次检查成功,清楚地显示了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包括血流信号,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病变 胸部 腹部
  • 简介: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产妇在第二产程输液过程中,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及针头堵塞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10年6月199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使用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头皮针输液,观察两组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及针头堵塞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过程中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的发生率为1.68%,针头堵塞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发生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的发生率为30%,针头堵塞的发生率为11.3%,两者均显著高于留置针组。结论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能顺利完成必要的输液,减少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第二产程 过度活动 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 针头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下静脉精索静脉吻合治疗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5例行腹壁下静脉精索静脉吻合的NCS患者进行观察护理。结果术后3天患者出院,无并发症,1~2周镜下血尿消失,随访12~96月症状未见复发,彩超示新建循环通路畅通。结论腹壁下静脉精索静脉吻合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恢复快,良好的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经验,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胡桃夹综合征 腹壁下静脉精索静脉吻合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联合溶栓治疗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10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静脉溶栓,同时通过加强患者的心理、术中和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88例痊愈、10例显效、4例无效,均无肺栓塞、滤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疗效满意,针对性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溶栓 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颈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CDT)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法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2例行颈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结果1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能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护理经颈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CDT)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法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过程中,要求护士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感,给患者术前、术后提供优质的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深静脉植管溶栓法 下腔静脉滤器 护理
  • 简介: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imaging,MRSI)是生物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的重要检测工具之一,是分子医学、基因疗法等医学前沿的首选监控技术[1],它可以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对人体的生化环境、组织代谢等进行无创定量分析。一、磁共振波谱(MRS)分析原理MRS是一种可以观察活体细胞代谢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现象是它的关键,这两种现象形成了频谱的精细结构。波谱的水平轴代表共振频率,用每百万单位(ppm)表示,波峰高度或峰下面积与受检原子核数量呈正比。

  • 标签: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成像技术 无创伤性检测 分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