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2007年到2017年以来国内发表的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中的中药摘出,按照功效分类并分别统计其性味、归经,用Excel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380篇。其中治疗肝硬化腹水涉及的中药234味,使用频次5336次。所用中药种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3.53%;以化湿药、止血药、消食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泻下药为辅,占总用药13.36%;另外有收涩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安神药等,占总药量3.11%。结论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的药物运用较多;治疗该病使用药物的主要核心药为茯苓、黄芪、白术、泽泻、丹参、猪苓、鳖甲、柴胡、甘草、党参、车前子、大腹皮等。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药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找出影响基层中医服务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法:选择某市所辖的11个县(市)区,对其2014年和2015年的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实施主要情况数据调查,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与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与2015年比较,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绝对数有所增加,基层中医类医师人数增长明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量显著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经费投入大幅增长。运用SAS9.3.1作变量筛选,将中医医师数占临床医师总人数的比例、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比例、中医专项经费投入这3个因素引入GLM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模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才培养和经费支持是影响基层中医服务政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基层中医药服务 政策效果 影响因素 人才培养 经费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签约家庭医生居民制定中医个体化服务包后的各项考核指标的变化。方法从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中按照单盲、随机原则选择1个团队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内的每位签约居民通过面对面体质辨识、中医健康评价等结果制定个体化中医服务包;另选1个团队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在3个月、6个月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服务满意度、签约居民数、中医治疗率作对比。结果观察组在3个月、6个月后的签约服务满意率、后续签约居民数、中医治疗率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下个体化中医服务包实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签约人数与中医治疗率。

  • 标签: 签约居民 个体化中医药服务包 满意度 中医治疗率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5年以来中医民族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广泛检索近5年内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中医民族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中医民族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民族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且通过此文回顾性地研究,以期为临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中医药 民族医药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给患儿的成长发育、患儿家庭都带来不利影响。西医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并无特效疗法,但中医在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上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就近几年中医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研究情况进行简单分析综述。

  • 标签: 中医药 治疗 小儿过敏性鼻炎 研究概况
  • 简介:《中国中医报》2018年1月8日讯:2018年1月5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知名调查机构共同完成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在京发布。中医在中国文化代表元素中位居第二。报告显示,47%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占比位居第二,第一为中餐(52%),第三是武术(44%)。国内外民众对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受访者
  • 简介:摘要随着脓毒症肺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并不能有效地缓解脓毒症肺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脓毒症肺损伤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存活率。近些年,传统中医中药疗法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理念在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过程中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临床指导作用。本研究分别从中药复方、中药灌肠、针刺治疗等方面就脓毒症肺损伤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症肺损伤 中医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诸问题。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有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以中医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有效6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结论运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诸问题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药 中风后遗症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防治呼吸道病毒性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清开灵注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为74.35%,实验组在接受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为90.28%,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降低呼吸道白细胞数量的对比上,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且起效迅速,在临床治疗中是值得进行推广的。

  • 标签: 中医药防治 呼吸道感染 注射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近十年中医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相关文献。结果创伤性脑水肿系瘀血内留,水津外渗,水瘀互结于颅内而成,临证多从瘀血、水湿痰饮、脑府失养等辨证,并施以化瘀法、利水法及补益、针灸、专方专药等治疗方法。结论中医治疗创伤性脑水肿具有其独有优势与特色,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水肿 中医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现如今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导致近些年,我国抑郁症这一心理病症发病率不断增加,让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基于此,我国的医学专家对抑郁症这一病症十分关心。本篇文章对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对抑郁症主要的发病原因进行阐述,并且提出如何对该种病症进行治疗。希望本次研究能让我国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式方法有所突破,进一步提高我国治疗抑郁症的医疗实力,促进临床治疗抑郁症发展。

  • 标签: 抑郁症 中医药治疗 综述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痉挛型脑性瘫痪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性瘫痪类型,占脑性瘫痪患儿的60-70%。痉挛型脑性瘫痪属于中医学“五迟”、“五硬”等范畴。“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硬”指头项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1。本文分析中医治疗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肌张力的综合治疗方案,探讨一种具有疗效快、远期效果佳、副作用小的安全可靠的中医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康复疗法。

  • 标签: 痉挛型脑性瘫痪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中医古籍及其文献资料中药饮片处方药味数和处方剂量进行研究和调研,分析中药饮片剂量临床应用的特点和规律。中药饮片处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目前中药饮片“大处方”的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药味数增多、单味饮片剂量、处方剂量增大,以及处方金额增高。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存在着安全隐患,还给患者的利益造成损害,是过度医疗的一种表现。为促进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笔者从单剂中药饮片处方剂量的角度对中医古籍中经典方剂的处方剂量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参考依据。

  • 标签: 药味数 单剂处方剂量 文献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等分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就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痛风病在中医当中属于痹证范畴,其主要是在四肢关节,与身体内部的肝脏,脾,肾有极大的关系。而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肥膏厚腻,导致热,痰,淤发展为病,而对于痛风病的治疗,一般都是利用清热解毒,消痰化瘀的方式进行。而健脾利湿方面,主要是利用泽泻,茯苓等,而清热泻火多用丹皮,桃仁,红花以及牛膝等进行。清热燥湿一般情况下使用茵陈,土茯苓,黄柏等。化痰使用半夏,竹茹,南星等等。痛风病如果长期持续,则可能伤及到肝脾肾脏,因此,需要多使用健脾柔肝,补肾补品。益气补脾使用多是山药,而补益阴血大多使用龙眼肉,何首乌,补阳多用补骨脂,续断等。对于肝肾的滋补,一般使用黄精,女贞子,龟板等等。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类疾病,急性的西药使用苯溴马隆片,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而中药则使用红花,丹参等进行活血化瘀。其中,黄柏,苦参等为清热利湿。而在间歇期中药应当使用,黄芪,茯苓,等,进行健脾利湿,使用女贞子,黄精等对肝肾进行滋补。中医针灸治疗痛风病主要是在足三里,阴陵泉以及太冲,曲池,合谷,内廷,阿是穴等。主要是用针刺激,点刺放血,耳尖放血,火针放血等。而针药联合治疗法,在痛风病急性期时,使用疏凿饮子,四妙散等药物按实际情况进行加减,慢性期使用大补阴丸,真武汤等按实际情况加减,因此中医对痛风病的治疗以及疗效评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且辩证分型各异,临床报告样本数也较小,因此,在众多机制上有待提高进步。

  • 标签: 中医治疗 痛风病 综述
  • 简介:摘要"樟帮"中医文化发展已经具备很长历史,学习其文化精神,能促进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医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在文章中,通过对"樟帮"中医文化精神特质的分析,探讨"樟帮"中医文化精神的主要发展趋势。

  • 标签: " 樟帮" 中医药 文化精神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骨折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后,均愈合良好,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中医治疗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药 骨折 愈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