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戏剧演出史上,曹禺戏剧在培养演员、增进演艺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考察曹禺戏剧对当代杰出剧院北京艺表演技艺的培养,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塑造的错综性、人物表演的内向性、演员对自身情感的控制、表演技能的磨砺与艺术修养的提高等,北京艺表演技艺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曹禺在内的文学大师的抚育。

  • 标签: 曹禺戏剧 北京人艺 表演技艺 培养
  • 简介:北京民艺术剧院是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60年来,"北京艺"排演了《茶馆》、《雷雨》、《龙须沟》等300多部中外剧目,演出场次数以万计,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为繁荣、发展中国的话剧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此"北京艺"建院6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约徐晓钟、张帆、李宗伦等戏剧界的专家学者,

  • 标签: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艺 《龙须沟》 表演风格 《茶馆》 《雷雨》
  • 简介:今年是享誉中外的北京民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北京艺是一座没有"国"字头的国家级艺术殿堂,李默然将其称为"中国话剧的领头羊"。北京艺之所以能享有这样的美誉是与几代"人艺人"的努力拼搏分不开的,是与几代人艺"铁杆儿观众"的支持分不开的,是与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历届北京市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分不开的。这些绝非官话,都有实实在在的实例为佐证,

  • 标签: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艺 中国话剧 市委领导 国家级 革命家
  • 简介:吓人的2000万和宜人的20年中国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个问题前些年引起过很大的争论但无定论。其实,别说中国,北京能“装”多少人,也是一笔糊涂账。翻看北京历年的数据会发现,北京规模预测的历史是“不准”的历史,北京人口控制规模已经走入了一个“屡设屡破”的循环。

  • 标签: 人口规模 北京 数量变化 人口控制 中国 历史
  • 简介:绝人·绝活有人说:“北京艺里藏龙卧虎!”此话不假。这里不但拥有许多大编剧、大导演、大演员、大舞台美术家和大行政管理人才,也还有为数更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这里所说的“小人物”其实一点儿也不“小”,既本事不小,又贡献不小,还很有特点,是不可代替的,只不过他们是“幕后英雄”,鲜为人知罢了。

  • 标签: 北京人艺 英雄 “小人物” 绿叶 行政管理人才 美术家
  • 简介:在媒体形式繁杂及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复杂媒体环境下,北京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为了适应广播发展的需要和追踪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变化,2015年委托益普索公司对北京地区广播受众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调研。

  • 标签: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听众 现代化技术 媒体环境 媒体形式 广播发展
  • 简介:2004年12月5日,这一天对北京文大学来说,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被装扮得喜庆洋洋,北京文大学建校20周年庆典在此隆重举行。

  • 标签: 人文大学 学校 校庆 人民大会堂 风景 十年
  • 简介:认识张和平院长还是在1997年的前后,当年的张和平正倡导"贺岁电影"概念,促成冯小刚导演的首部"贺岁影片"《甲方乙方》的公映。如今笔者为"北京艺"60周年而相约采访,多年未见,张和平院长还是"依然故我"带着平和的笑容,自然随和地把院长办公桌让给笔者安放电脑,宽和平易如忠厚师长,但是一谈到"北京艺",却"神态质朴,文采风流",总有说不完的话要讲。

  • 标签: 北京人艺 张和平 院长 风神 骆驼 《甲方乙方》
  • 简介:2007年,中国话剧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新年伊始,北京民艺术剧院历时四年多建造、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话剧艺术为专题的戏剧博物馆隆重开馆,在记录北京艺五十多年历史的同时,也向中国话剧百年表达了一种敬意。

  • 标签: 北京人艺 博物馆 历史 戏剧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浓缩
  • 简介:<正>自从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北京市吸引了众多的流动人口,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压力。流动人口是相对于常住人口而言的。根据流动人口停留时间的长短,又分为暂住人口和过往人口两部分,其中暂住人口是主要的。近年来,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1987年底为115万,1988年又有增长,预测至2000年将突破200万,而且70~80%的流动人口集中在市区。面对汹涌而来的流动人口洪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它给城市带来的实际影响和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理,以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 标签: 流动人口 暂住人口 健康发展 北京市 人口问题 妥善处理
  • 简介:北京市政府日前透露,据市公安局估算,北京瞬间曾达到1700万人。而专家测算出的北京人口最高承受量约为1800万人。记者了解到,这个最大人口容量是专家们在调查了北京的基本情况后,根据北京现有的水、电、工、地交通等资源和能源条件测算出来的。

  • 标签: 北京 人口问题 交通条件 能源条件 中国
  • 简介:愫方是剧作家曹禺在《北京》中塑造的一位女性。对于作者和观众而言,她是一个”熟悉的陌生旭。她出生于江南名门世家,具备了名媛淑女所共有的气质,知书达理、工于书画、温婉恭顺。她的性格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其随着剧情的演进逐渐在类型中实现了个性化。她的人格体系呈现为一个“语义场”的形态。这个“场”的意义内核--愫方内倾型的静穆美,在她从自我异化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发散开来,在整部戏剧中,此种发散在人物性格的对比与矛盾冲突之中展开。

  • 标签: 熟悉的陌生人 内倾型的静穆美 深切的悲悯 自我异化 自我超越 性格
  • 简介:田汉先生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名优之死》,创作意图始于书写名伶的故事,主题则在他对于作品的增改修订过程中,与社会现实不断地贴近,从艺术至上主义进而深化、转变为展现社会的黑暗吞噬一切美好。而如何开掘这部"故事是莫须有的……这同样的事实却时常在人生的前后台演着"(田汉语)的剧作的舞台潜能,也一直是北京艺在不同时代进行搬演时所考量的重点。

  • 标签: 北京人艺 舞台 加减法 出版 写作 艺术至上主义
  • 简介:从业时间:14年年度感言:极尽广播的优势,就能极尽广播的受众市场。当然距离这个境界,我们还羞得太远,这恐怕也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的原动力。今后我还将和同事们继续努力,探讨研究广播的发展规律,再刨广播新的辉煌!

  • 标签: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经营模式 从业时间 受众市场 原动力
  • 简介:本文从北京艺《雷雨》公益场遭遇“笑场”事件引发的台词教学的思考谈起,分析《雷雨》笑场背后的“台词时代审美”问题,反思艺术教育如何面对传统、传承经典。并探索“无结论的两难结构”引入《雷雨》台词“十句话”训练的教学形式,以期丰富台词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推动艺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推动话剧艺术走向新的时代。

  • 标签: 话剧台词 教与学 敬畏经典 雷雨 十句话训练 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 简介:为加强环境文明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引导市民树立环保低碳理念,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北京建设,首都文明办、市市政市容委制定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载体,在全市600个居住小区、30%的党政机关和学校中,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示范引导活动,在100个单位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从2010年5月至12月每月突出一个重点,共分八个专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实践活动。

  • 标签: 垃圾分类 文明建设 实践活动 主题宣传 北京人 北京市
  • 简介:北京民警察学院:欣闻学院建院五十周年,谨此向五十年来为学院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五十年来,北京民警察学院,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政治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 标签: 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 人民警察学院 北京人民
  • 简介: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大,且迁居率高,因而流动人口的迁居问题值得特别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市流动人1:3数量和分布的基本特征,然后运用2008年对北京全境的大规模电话调查所获的数据,研究了流动人口的迁居水平、迁居原因、迁居空间模式、迁居意向及区位选择等项内容。

  • 标签: 迁居 流动人口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