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腔内心电图(EKG)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从国内外儿童患者PICC管过程中EKG的应用情况、EKG定位工具的选择、引导方式、如何通过P波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并分析了影响儿童EKG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展望了EKG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建议,便于对临床提供指导。

  • 标签: 儿童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 应用
  • 简介:摘 要: PICC是当前临床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肠外营养的常用手段,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临床应用日渐广泛。但 PICC后需定期维护,且维护要求较高。据调查发现,肿瘤化疗间歇期 PICC规范维护率仅为 50%,出现严重并发症及非计划拔占 18%。因此针对性开展 PICC维护管理措施,延长 PICC时间,减少并发症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PICC置管 患者护理 导管维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颈部静脉阻断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的价值比较,为临床护理操作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该院行PICC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在时采取传统偏头法同时助手可辅以指压法进行颈部静脉阻断,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按压器法阻断颈部静脉,比较两组患者时间、导管总异位率、颈部静脉异位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ICC总异位率及颈部静脉异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按压器法阻断颈部静脉可显著降低PICC时导管异位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偏头法 按压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 PICC 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方法: 随机抽取 90 例胃癌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依从度分别为 95.56% 、 77.78%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 对胃癌患者 PICC 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改善效果明显,患者依从度显著提高,临床价值高。

  • 标签: 胃癌 PICC 置管 并发症 血栓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肿瘤化疗患者 PICC后护理中应用静疗小组指导下的护理效果。方法 抽选 78例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时运用数字标注法,各 3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静疗小组指导下的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 比对照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护理态度及护理技巧评分均更高,差异呈 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成立静疗小组,可对护理人员 PICC操作流程行有效规范,强化其技巧,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化疗 静疗小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发生 PICC并发症的原因,并制定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2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76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 PICC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PICC并发症发生率 5.26%低于对照组 21.04%, 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 94.74%高于对照组 76.32%, 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使用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肿瘤 化疗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健康教育在肿瘤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科进行的140例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将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配合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配合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肿瘤PICC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肿瘤 PICC置管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疗小组运用于肿瘤化疗 PICC 后护理中可行性。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6 月~ 2020 年 02 月收治的 58 例肿瘤化疗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29 例 ):应用静疗小组完成 PICC 后护理;对照组( 29 例):应用基础护理方式完成 PICC 后护理;就组间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以及平均操作时间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肿瘤化疗患者成功率( 96.55% )、一次穿刺成功率( 93.10% )、上腔静脉到位率( 96.55% )均高于对照组( 41.38% )、( 44.83% )以及( 44.83% )明显( P<0.05 );护理组肿瘤化疗患者平均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明显( P<0.05 )。 结论:在 PICC 后护理期间,静疗小组有效组建可使得肿瘤化疗患者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显著提升,将其平均操作时间显著缩短,最终实现肿瘤化疗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肿瘤化疗 PICC 置管后护理 静疗小组 置管成功率 一次穿刺成功率 上腔静脉到位率 平均操作时间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微创下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86 例脑出血患者为依据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各 43 例。常规组患者施行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施行微创下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IL-6 水平和 hs-CRP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治疗后的 IL-6 水平和 hs-CRP 水平,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取微创下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并且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抽吸液化引流术 脑出血 微创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将接受 PICC 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作为本研究中心,对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与效果展开探讨。 方法:以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2 月为本研究对象 纳选时 间,随机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种人数均为 51 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对诱发 PICC 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评价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组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 5.88 %( 3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9.80 %( 5 例) ,数据经 SPASS22.0检验 p<0.05 ;手术操作不当、肿瘤恶化、药物因素及细菌感染均为导致 肿瘤患者 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 结论:肿瘤患者 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可为患者施 以 针对性护理 ,可起到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的实践现状,为推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以及制定标准化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操作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8月山东省258家医院的1 034名PICC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的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实践的现状。共计回收问卷1 034份,有效问卷903份,回收有效率为87.33%。结果903名PICC管护士中,有835名(92.47%)的护士了解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368名(40.75%)参加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的培训,只有363名(40.20%)应用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在363名应用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的护士中,93.66%(340/363)在穿刺术前评估了患者体表心电图,49.31%(179/363)认为最高尖P波为PICC送至P波出现负向后退管至负向波刚消失,91.18%(331/363)认为应用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后必须拍摄胸片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结论目前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的培训及推广应用有待加强,亟需制定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统一规范化操作流程,以提高此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腔内心电定位 PICC 实践现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普外科中心静脉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 择取本院普外科于 2016 年 9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接收的行中心静脉患者共计 980 例,以抽签法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n=480 )和研究组( n=500 )。对照组行基础形式进行敷贴以及导管处理,研究组专人定时更换。记录两组改进前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没有发生空气栓塞、脱等严重并发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发症的发生和用药频率、方式、材料、导管留置时间等要素相关。 结论: 中心静脉并发症的出现多和护理操作不利以及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导致,因此通过加强护理细节,有利于预防中心静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发生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血液内科患者开展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 PICC 导管术和颈内静脉之间是否有效果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总结临床治疗应用方法的成效,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和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在本院血液内科所有所收治的患者中抽取 72 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按照其使用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仅有在输液治疗方法方面的差异,对照组患者使用颈内静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 PICC 导管术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之后的一次穿刺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时间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估最终临床有关静脉治疗方法应用之后的效果以及成效。 结果 结果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一次穿刺成率更高( P < 0.05 ),而且其时间更长( P < 0.05 ),这说明在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有关方法成功率更高而使用时间更长。 结论 临床血液内科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PICC 导管要比颈内静脉效果相对更好,取得了使用时间更长、并发症更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的结果,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经济能力、治疗需求进行针对性应用,保障最终临床静脉治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PICC 导管术 颈静脉置管 血液内科 临床应用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ICU动脉患者实施肝素冲洗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护理。方法 收集自 2015年 8月至 2018年 8月在我院 ICU进行治疗并实施动脉患者的住院资料,从中选取 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住院顺序的不同均匀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一组、二组和三组,每个小组有成员 20名,一组的患者冲洗时使用的肝素冲洗液是 0.5U/ml,二组患者使用 1U/ml的肝素冲洗液进行冲洗,三组患者使用的则是 3U/ml的肝素冲洗液,观察全部患者在进行肝素冲洗后的凝血功能的变化、导管阻塞的情况以及动脉穿刺点出血的情况并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并且为患者实施护理配合。结果 通过对比可以知晓,不同组患者的导管发生阻塞的情况差距不是很大,没有比较意义( P> 0.05);对三组患者冲洗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发现变化不是很大,没有比较意义( P> 0.05),由此可以确定,肝素冲洗不会影响 ICU动脉患者的凝血功能;但是三组的患者在肝素冲洗后动脉穿刺点的出血情况比一组和二组的严重。通过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为了能够及时、准确、连续的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注意保持测压管时刻处于通畅的状态,并确保测压管不发生阻塞或者脱出等情况,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护理患者,防止患者出现导管血栓、气栓。结论 为 ICU动脉患者进行肝素冲洗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而且会使测压管时刻处于通畅状态,但是 3U/ml的肝素冲洗液有可能造成患者出血,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配合意义重大。

  • 标签: 肝素冲洗 ICU动脉置管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 PICC 期间实施 PDCA 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其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到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110 例 PICC 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55 例。对照组患者安排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实施 PDCA 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实验组 PICC 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 PICC 期间实施 PDCA 护理管理 能够促进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 PDCA 护理管理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接受 PICC的肿瘤患者通过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8年 5月~ 2020年 5月本院 215例 PICC肿瘤患者,在 PICC中均利用心内心电图技术进行辅助定位,统计患者的一次性成功率。 结果:215例 患者期间心内心电图均发生P波变化,通过行 X线胸片检查提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术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等异常反应。 结论:对于PICC的肿瘤患者通过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有利于提高穿刺质量和一次性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心电图定位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深静脉血液透析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及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 。 方法:抽取 2019 年 7 月 ~ 2020 年 7 月 本院 200 例 深静脉血液透析患者 ,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 2 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深静脉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深静脉并发症率为 2.00% ,对照组为 11.00% ,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 深静脉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对于深静脉血液透析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率并改善护患关系 。

  • 标签: 血液透析 并发症 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穿刺技术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操作之一。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技术穿刺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用超声引导技术选择腋静脉穿刺,获得了更高的穿刺成功率和更低的并发生发生率。本文就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超声引导技术及穿刺部位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PICC 专科护理小组在围手术期患者管护理质量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872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17 年 1月 ~2018年12 月)488例和对照组(2019年 1 月~12 月)3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 PICC 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源性压力性损伤、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PICC 专科护理小组能有效预防控制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延长管道使用,保障护理安全,加强过程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围手术期 PICC 专科护理 过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