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民事审前程序较为单一地强调其诉讼前准备的价值,而忽略了其直接解决纠纷的价值。对民事审前程序进行二元性价值改造是中国民事审前程序改革的必经之路,而这一改革的前提是解决法院与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司法权的历史变迁、正义的“两面性”与域外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证明了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也为民事审前程序的二元性价值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社会管理 民事审前程序 二元性价值 正义
  • 简介:公正廉洁执法是党中央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政法公安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它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涵。温家宝总理在年初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形象描述了公平正义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也表达了党和政府坚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理念。

  • 标签: 社会公平正义 廉洁执法 公正 共同价值观 社会主义法治 人类社会
  • 简介:人性的根源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行政伦理解读的多重维度。作为公共行政首要的核心价值,公共行政正义既体现了民主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也蕴涵着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公共行政人员德性的体现,包含了义务论、目的论、德性论等公共行政不同伦理视角的全部主题。统一伦理以公共行政正义作为这三种相互冲突的道德哲学统一与平衡的价值基础,体现了在现实行政实践中三者相互矫正融合的思考路径,从而提供了一种在行政实践伦理决策中和解价值冲突的伦理应用系统。

  • 标签: 公共行政正义 伦理维度 统一与融合
  • 简介:公平正义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包含着种际间的共存与共生、代内间的共赢与共荣,以及代际间的共有与共享,这三者相互依存、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的应然之义。种际之间的地位不等、代内之间的权责不公,以及代际之间的资源不均,却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生态文明的实然窘态。延展公正之向度,直面公正之拷问,回应公正之诉求,秉承科学发展、坚守生态道德、发扬团结精神,促进生态文明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向与飞跃。

  • 标签: 公平正义 生态文明 实然应然
  • 简介:<正>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是现代社会具有支撑意义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

  • 标签: 社会公平 权利公平 人类社会 中国具体实践 制度优势 收入分配
  • 简介:空间正义是基于空间维度的资源公平性配置与公正性维护。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全面彰显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维空间生产的正义价值,深刻诘问传统城镇化资源配置中对空间正义原则的背离及其困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资源配置,需要重塑空间正义价值,选择五维空间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在经济层面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政治层面提高城市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在社会层面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在文化层面注重城市文化个性与特色城镇建设;在生态层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城市绿色转型。

  • 标签: 空间正义 新型城镇化 资源配置 空间生产
  • 简介:巴坎·娜威坐在家门口,面对高山幽谷,唱起赛德克古调。那时而低回、时而高扬的歌声曾出现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演唱者就是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而她如今身处的这片山林,正是85年前赛德克人在莫那·鲁道率领下,发动雾社抗日起义的“战场”。

  • 标签: 少数民族 反抗 苦难 台湾地区 正义 历史
  • 简介:带有选举至上主义特征的西方传统政党政治,并未给予弱势群体的正义问题以足够关注。正在兴起的协商民主通过拓展民主参与的包容性,以及要求福利国家俯身对话,而更为积极地正视弱势群体问题。然而,后现代主义并不满足于协商民主的这些进步,而将批评的矛头指向协商民主所内含的协商共识原则和理性审议原则。宪政社群主义和协商至善主义的结合,可以为弱势群体的正义问题提供更加合理的解决方式。

  • 标签: 西方政党政治 弱势群体正义 协商民主
  • 简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可从时间、理论、数量、质量、队伍、动力六个方面,厘清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主要标识,即时间标识-到2020年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理论标识-形成中国特色的反腐败理论、学科和话语体系;数量标识-在“减存量、遏增量”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质量标识-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科学权力结构;队伍标识-形成反腐败领导力和职业能力建设标准:动力标识-形成民众有序参与和积极支持反腐败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更多获得盛。

  • 标签: 反腐败 “压倒性胜利” “正义之战” 主要标识
  • 简介:2003年11月13日上午,臭名昭著的“河北第一秘”——李真被依法执行死刑。这一巨贪恶吏的伏法,不仅表明了党惩治腐败的决心,而且再一次向世人昭示:法网恢恢,任何腐败分子只要胆敢触犯党纪国法.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 标签: 李真 中国共产党 领导干部 监督管理机制 腐败行为 犯罪事实
  • 简介: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条件和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对我们至今依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多年来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 标签: 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建设 中国革命 实践 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消灭阶级为根本指向,但同时认为正义观念因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现实而具有特定历史阶段性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在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放弃对正义的终极追求的同时,更为重视正义在现历史时期的现实性内涵,实事求是地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观于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制度构建中。

  • 标签: 正义 平等 实事求是
  • 简介:在人类生活与历史中体现出来的正义是绝对而永恒的,还是只是相对而临时的?这个问题的分歧导致了两种正义观。永恒正义观把正义法则看作是入一神或天一入共有的法则,因而不只是“人法”,同时也是“天理”与“神律”,它不仅涉及人世间的利益关系,而且涉及人一神(天一人)之间的神圣关系;而相对正义观则把正义法则仅仅看作人世间的利益关系的法则,只涉及利益关系,因而正义法则只是世间的人法,而不具有任何神圣性。两种正义观产生两种立法精神:有超越维度的立法精神与没有超越维度的立法精神。对理性的自由的觉悟,是认识正义法则绝对性与立法精神超越性的一个根本性进步。

  • 标签: 正义 永恒 利益 自由 超越 立法精神
  • 简介:社会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根本的价值维度,也是其强大号召力和实现大众化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社会“公平性困境”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因此,通过社会公平正义来强化民众的政治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探求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条件和政策保障,逐渐净化与社会主义本性相背离现象的土壤.

  • 标签: 社会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政治认同
  • 简介: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规范理论研究的复兴。一大批观点各异的政治哲学家们脱颖而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自由主义的罗尔斯和诺齐克。作为新自由主义旗手的罗尔斯于1971年发表了其传世之作《正义论》,这一著作同时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哲学最重要的文献。罗尔斯的理论受到了其哈佛大学同事诺齐克的强烈抨击,诺齐克于1974年发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两人开始了长期的政治哲学对话,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中独特的风景。本文对两人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国家学说进行分析,将两位大师的国家观进行综合对比。

  • 标签: 《正义论》 罗尔斯 国家观 诺齐克 政治哲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简介:现代大学作为一个社会分工的体系,因职业资格、职务等级与薪酬报酬等的需要,普遍出现了学术性评审,其中的竞争性学术评审则因附带有大学以外的引导因素而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的学术.大学的竞争性学术评审,大多来自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其所体现的权力引导及评审中的行政主导等,在程序和结果等方面都明显地影响了评审所实现的正义程度.竞争性学术评审如果公正科学,就可以促进大学发展,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促进地方乃至是国家的战略性大发展;而如果评审不公正,就会挫伤乃至是挫损学者的积极性,在体制上妨碍现代大学的科学发展,并直接影响了学者学术研究工作的质量,间接但却是根本地制约了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限制了地方社会乃至是国家从大学获得知识与智力支持的数量与质量,在根本上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 标签: 评审 正义 竞争性 学术评审 行政化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市场经济虽然既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正作用,也有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负作用。但在现有社会历史条件下,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体制,相对于其他的经济体制而言,是最有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既可以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又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正义性质,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正义关键体现在“合理贡献”原则来获取经济利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也正是建构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核心原则。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或消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共同贫穷”与“两极分化”问题。

  • 标签: 市场经济 新型正义观 合理贡献
  • 简介:贝卡里亚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后人对其思想的解读多限于刑事实体法领域。实际上贝卡里亚并未泾渭分明地区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他对纠问式诉讼模式痼疾严重、刑讯逼供泛滥、非理性证明方式主导审判等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贝卡里亚的刑事程序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张无罪推定、反对刑讯逼供、反思证据制度,并在这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贝卡里亚刑事程序法思想的解读不仅有助于全面研究贝卡里亚的思想,而且对探究现代刑事程序法形成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贝卡里亚 无罪推定 刑事程序 证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