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对于蒋介石所奉行的私情治国,余英时称之为"结金兰"的政治观,傅斯年称之为"法治观念极微"的"内心之上海派",史迪威称之为"无知、专横、顽固"的"威恩兼施"。

  • 标签: 蒋介石 治国 私情 法治观念 政治观 余英时
  • 简介: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八九月间,蒋介石在四川峨眉山举办了一、二期“峨山军官训练团”。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及部分随行官员登峨眉山金顶的一段颇具传奇性的轶事,至今鲜为人知。

  • 标签: 蒋介石 宋美龄 峨眉山 民国历史 奇闻轶事
  • 简介:1952年1月,蒋介石题写"毋忘在莒"四个大字,刻在金门太武山的悬崖上,让岛上的官兵天天都能看到,刻在心里.他还到处鼓吹演讲,甚至开展大规模的运动,用来激励一些人时刻不忘"反共复国",随时准备"反攻大陆".

  • 标签: 蒋介石金门 金门岛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活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可以说诱降与勾结,贯穿于抗战的全过程。特别是一九三九年春到一九四○年冬的一段时间里,日、蒋之间的接触和会谈极为频繁,但是,尽管日寇对诱降工作紧抓不放,有时软硬兼施,有时恩威并重,而蒋介石集团却“谈而不决”、“投而不降”,最终没有就范,致使日寇的诱降活动未能如愿以偿。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 标签: 蒋介石集团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 陶德曼 恩威并重 汪伪政权
  • 简介:在中山舰博物馆陈列厅里,展陈一枚蒋介石“领袖肖像”胸章。这枚徽章铜质,圆形。中山舰打捞出水时,这枚胸章在舰舱内被发现。据文物专家鉴定说,这枚“领袖肖像”比较珍贵,目前仅见一枚。

  • 标签: 蒋介石 铸造 汉口 专家鉴定 中山舰
  • 简介:1932年3月,吴忠信被任命为安徽省政府主席。由于连年战争的创伤和自然灾害,加上各级官吏的横征暴敛,安徽社会经济严重破坏,民众苦不堪言,皖西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暴动。而各级政府内部也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官吏贪污腐化,政风恶劣。吴忠信很想在家乡民众面前做出一番政绩,上任伊始宣称:“我为皖省人士,为家乡父老服务乃是本人的天职。”

  • 标签: 吴忠信 金兰兄弟 蒋介石 安徽省政府主席 政治成绩 政治思想
  • 简介:一般来说,亲笔日记是最有可能真实记述历史的事实的。但是,比对蒋介石、宋子文所记西安事变日记(见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收藏的宋子文档案和蒋介石日记内,宋这部分日记自1936年12月20日他抵达西安记起,至25日蒋介石获释离开西安至,原件系英文,

  • 标签: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宋子文 日记 胡佛研究所 斯坦福大学
  • 简介:1946年10月2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飞抵台北松山机场,这是蒋介石的第一次台湾之行。蒋介石赴台是为了参加台湾省回归祖国怀抱一周年庆祝活动的。在欢庆这一历史性胜利的时刻,广大台湾同胞对他在4个月前发动反共反人民全面内战的真实面目和南京政府的全面腐败认识还不太清楚,所以他的行动如同“民族英雄”的凯旋和“最高领袖”的视察,无处不受欢呼。

  • 标签: 蒋介石台湾
  • 简介:蒋介石的笔底功夫远逊于毛泽东,但他有他的办法,那就是请人"捉刀"。为他"捉刀"的主要是陈布雷与秦孝仪,此二人分别承担了蒋介石在大陆和台湾时期的"第一文胆"之重责,两人都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誉。蒋介石在大陆时期的"第一

  • 标签: 倚重文胆 蒋介石倚重
  • 简介: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后,国民党军队连连败北,南京当局预感到失败为时不远,如何选择一个既能避免被中共彻底消灭、又能维持残余统治的合适的逃亡地,已成为最迫切的问题。蒋介石的大部分幕僚凭经验主义,以抗战为例,主张撤往大西北和大西南,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取居高临下防守之势,负隅顽抗。这样虽说防备中国人民

  • 标签: 台湾新 新基地 蒋介石选择
  • 简介:将官队墓前哭陵蒋介石通缉武思光向忠先〔编者按:武思光,1896年生于湖南溆浦县,三四十年代在国民党军队中供职,中将。1946年加入农工民主党。1948年,为迎接全国解放,经农工中央派遣,到湖南湘西组织反蒋武装“溆沅辰人民解放总队”,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

  • 标签: 蒋介石 农工民主党 西安事变 民主党派 中山陵 抗日战争
  • 简介: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了,他的遗体却一直没有“入土为安”,至今还停灵于台湾桃源县大溪镇南面的慈湖行馆。不下葬的重要原因是,蒋介石生前希望有朝一日能归葬祖国大陆,葬于他在南京亲自择定的那块墓地——正气亭。

  • 标签: 祖国大陆 蒋介石 大溪镇 桃源县 台湾省 遗体
  • 简介:<正>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自“华北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导致蒋介石的对日态度和策略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转化。即由“九·一八”事变后采取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方针,到“华北事变”之后对日态度转向强硬,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与中共第二次合作而转

  • 标签: 华北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策略方针 日本侵略 财政收入
  • 简介:  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蒋介石为首的政府当局自始至终推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发展变化及其结局.这一方针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在上海举行团结会议时确定的,内容为:1.竭力从外交方面活动,以防止日本侵略之扩大:2.日本军队无论向中国何处侵扰,守土军队应实行正当防卫,但不必宣战;3.设法收复东三省失地.对此,汪精卫解释说:"我们所持的对日方针,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因为中国的困难,并非偶然,故要预备长期的抵抗,同时也要尽力的交涉,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同时进行."①本文试图围绕长城抗战的主要发展过程,揭示蒋介石等人是怎样贯彻这一方针的,并就此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见.……

  • 标签: 一面交涉 一面抵抗 中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