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在民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上,中国的民事立法和学说一直遵奉'平等主体关系'。但平等是民法的调整机制,而不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前提。民法以平等为原则渊源于意思自治的诉求和对人之主体性的尊重。'平等主体关系'作为解决中国特定问题的权宜之计不仅存在着因果倒置的问题,而且势必淡化民法对平等的追求。《民法典(草案)》在这一问题上的应然选择是删除属于赘语的第二条。

  • 标签: 平等主体 民法调整对象 民法通则 社会关系 关系说 民法典草案
  • 简介:<正>中国的行政垄断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伴生物,它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导致腐败盛行。因此,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行政垄断的研究,至21世纪的今天,行政垄断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然而,研究的结论却是见仁见智。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人们对行政垄断的正确认识,不利于对行政垄断实施有效规制。因此,本文在重新界定行政垄断的基础上,依据"控制行政权力的滥用或超越是规制行政垄断的根本所在"这一核心理论来设计行政垄断的规制机制。

  • 标签: 行政复议程序 控制行政权力 行政许可 有效规制 反垄断法规 行政听证制度
  • 简介: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家赔偿仅仅是行政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行政责任的全部。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来看,行政责任不是"义务"、"结果"或是"制裁",而是伴随行政行为的发展不断变幻形式、逐步明确的过程。并且不同的责任形式并非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前后关联,内外互动。从总体上说,行政责任本身也不是行政过程的终结,而是循环重复发生的行政过程中的一个中继环节。

  • 标签: 行政责任 过程 系统
  • 简介:<正>在刑事诉讼法学中尽管没有专论公开倡导审判中心说和诉讼阶段,但是我们确实感到它们的存在,并深刻影响着诉讼理论和诉讼实践。这是两种不同的潜在学说体系。笔者试图揭开它们的面纱,请求诉讼法学界正视它们的客观存在,认识它们各自的价值;同时尝试论证由审判中心向诉讼阶段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的刑诉法学彻底摆脱审判中心的束缚,自觉地纳入诉讼阶段的轨道,为完善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服务。

  • 标签: 审判中心 诉讼阶段 刑事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法学 刑诉法学 刑事诉讼制度
  • 简介:<正>目次一、经济法与时代潮流(潮流论)二、经济法的模块(模块论)三、经济法的发展趋向(趋向论)四、对经济法几个问题的解释(答疑篇)经济法的产生,如果从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法》颁布开始算起,已经100多年了;如果从德国20世纪初掀起经济法的立法高潮和法学界研究经济法的热潮算起,也将近90年了,大致就是百年吧。回顾经济法的百年历程,各国情况虽然各有不同,但有

  • 标签: 经济法理论 国家调节 市场规制法 《谢尔曼法》 市场调节 经济法学界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间接正犯,作为与直接正犯相对应的犯罪形态,是指行为人自己(背后者)不直接参与构成要件行为的实行,而是将他人(中介者或介入者)当作工具,通过在幕后对其行为加以支配,间接地实行犯罪的情形。尽管间接正犯并非为我国实定法上的概念,但这一概念不仅在学理上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承认,而且,司法实践中认定间接正犯

  • 标签: 间接正犯 直接正犯 实定法 犯罪形态 帮助犯 妥当性
  • 简介:诉讼标的的识别问题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核心理论问题,也与实体法和其中的请求权竞合学说紧密联系.为了解决旧实体法说下的理论困境,伦特主张基于当事人对请求权选择的无所谓态度,尽可能认定单数的诉讼标的,但是在判断既判力时则应当承认例外.随后,亨克尔率先系统地提出了以处分客体为核心的新实体法,强调从多重功能角度重新理解实体请求权概念,乔治亚迪斯则系统地论证了请求权规范竞合概念,并将其与诉讼标的的识别挂钩,但是其都不能从德国现行法规范体系中找到支持,无法被主流观点接受.在考虑通过实体法思路解决请求权竞合时的诉讼标的识别问题时,应当注重本国的实践传统,挑战者因此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说服责任.

  • 标签: 请求权竞合 诉讼标的 旧实体法说 新实体法说 诉讼法说
  • 简介:本文立足于现行法律规定置不动产次承租人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现实,从分析现行法律关于转租规定的模糊性、滞后性及其与社会切实需求的矛盾出发,提出了在不动产转租问题上采取自由主义立法模式的建议;提出以对租赁物的占有作为不动产租赁权是否具有物权效力的判断标准,以租赁登记为对抗要件;通过民法理论与法律的经济分析两条路径论证了违法转租合同的有效性,为采取自由主义立法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实现了新的租赁权观念下合法转租之法律结构在适用范围上的扩展。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本文从合理平衡出租人与次承租人利益的角度完善了我国的不动产转租制度。

  • 标签: 不动产转租 立法模式 租赁权 合同效力
  • 简介:你打算用借计卡或信用卡从自动取款机上取钱吗?好吧,但首先你得记住哪一个个人身份证号码(PIN)跟哪一张卡相对应。你需要启动电脑或进入安全的Web网站吗?没问题,只要你记住所需的用户名字和密码就成。

  • 标签: 生物测定学 用户名 电脑 WEB网站 密码 PIN
  • 简介:罗马法、日耳曼法到德国民法的责任理念,都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而存在。物权和债权区分是民法典体系的主要体现。魏振瀛教授以法理学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理论作为上位概念,批判德国民法中'损害赔偿责任还是义务'、没有区分义务和责任的做法,坚持具有开放性的'民事责任后果'更有利于保护财产性和非财产性(人格权)的权利,请求权也变更为原权利的请求权(只有债权)和救济权的请求权(请求责任人承担责任)。然而,非财产性的救济方法不足以否认德国民法的责任理念以及整个民法典体系,'民事责任后果'反而压缩了请求权的行使阶段,淡化权利思维,以法理学的责任概念作为指导更是存在重大疑问;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的民法典模式也就值得商榷。

  • 标签: 民事责任 后果说 民法典 权利本位 法理学
  • 简介:犯罪学是一门兼具综合性与交叉性的新兴学科,自其诞生以来,相关理论问题争议不断.其中,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以来就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尤其在我国犯罪学的转型时期,该问题更需亟待解决.犯罪学不再局限于以传统的个体行为或个体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而是立足于从宏观的视角认识其研究对象,将其固化为一种特殊的系统现象,同时采用科尔曼的“系统行为内部分析”作为分析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方法论,把群体现象或群体行为作为犯罪学微观上的研究对象,旨在实现犯罪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系统与要素的结合,从而全面认识犯罪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 标签: 犯罪学 研究对象 系统行为内部分析说
  • 简介:检察权性质的"法律监督权"建立在把国家权力划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和法律监督权这四种权力的前提之上。但按照科学划分国家权力的要求,所谓法律监督权,不必要也不可能成为与传统三权平行并列、相对独立的权力类型。"法律监督权"的第二个理由是"政治体制不同,对国家权力的划分也就不同"。但权力划分不等于权力配置。只能说政治体制不同,对国家权力的配置就不同,而权力划分本身,没有姓"资"姓"社"之别。主张三权划分并非主张三权分立。综上,"法律监督权"不成立。

  • 标签: 检察权 法律监督权 三权划分
  • 简介:在宋代民间诉讼风潮以及法律庞杂化、理性化、近世化的时代变迁下,宋代士大夫形成了“争诵律令”的习法风尚;树立了“在在持平如衡,事事至公如鉴”的司法公正理念;践行了“田婚之讼,惟以干照为主”以及“金科玉条,凛不可越”的依法审断精神。实际上,即使在涉及血缘或姻缘关系的家产讼案中,情理亦难以颠覆法律。宋代士大夫群体的上述法律品格彰显了中国传统司法公正性、确定性的真实面相;昭示了法律随社会变动而变动的法律哲理,为我们深刻认识宋代司法的近世化转型,乃至匡谬学界所谓古代“伦理司法”旧,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同时,对于当代转型时期“法治中国”的建设亦不乏历史的启迪与自信。

  • 标签: 宋代士大夫 民事审判 情理 依法审断 确定性
  • 简介:由疑难案件所引发的关于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之关系的讨论,可以区分为“技术中立说”与“技术修饰”两种立场.这两种立场都包含部分正确性:技术中立说强调法律价值的独立性和法律技术对法官道德判断的约束作用;而技术修饰则正确地提醒我们关注法律实践的合理性.但两种学说也都存在重要缺陷:技术中立说忽视了法律技术适用上的争议性;而技术修饰则消解了独立的法治价值的存在,使法律技术无法独立担当证立裁判结论的角色,却沦为对法官独断的道德立场的话语修饰.我们需要基于裁判何以能够拥有正当性的法哲学思考,对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之关系进行理论重构.重构之后的技术服务不反对法官在裁判时进行道德判断,同时对法官如何进行道德判断提供了实质性的方法论指引与约束.

  • 标签: 道德立场 法律技术 正当权威 服务型权威观
  • 简介:河南大律师李奎生为一贪官辩护,收费30万元,祸由此起。县公安局以偷税罪和伪造证据罪将李律师逮捕,李冤坐牢狱3年,在全国最高法院的干涉下,2001年2月李律师无罪获释。出狱后,好多大学请他去演讲。2001年9月,原先曾抓李律师入狱的那家县公安局又下发一纸“通缉令”,以第三项罪名再次要抓他。可怜,已是身无分文的大律师携带也是律师的妻子隐名埋姓浪迹天涯。

  • 标签: 律师 公安局 最高法院 伪造证据罪 逮捕 偷税罪
  • 简介:本文将市场、调节机制和法律放在同一逻辑链上进行考察,并期许对自由市场、国家调节和经济法三者的关系进行规范分析的解释,借以评介"国家调节"理论的逻辑进路,求解经济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为微观经济领域层面上的经济法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一种方法论视角。

  • 标签: 经济法 规范分析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