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从现当代文艺思想发展的轨迹来看,及至上世纪后期的近五十年间,关于文学创作规律,作家和理论家们所侧重谈论的,是作家体验客观世界,即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虽然也提到了作为表现者的作家世界观的状况,但又往往停留于如何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层面,而很少作深入全面的展开。而那个时期的孙犁,已有些与众不同,他较多地注意到了作家的主观世界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文学人格学” 创作规律 客观世界 思想发展 当代文艺 社会生活
  • 简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孔子在原始经学时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且完整的经学诠释命题。关于这个诠释命题的提出,孔子是受动于血缘宗法制信仰的推动。而没有给出逻辑的论证,因此孔子以一个独断论的诠释命题封闭了“六经”文本。把“六经”负载的意义在绝对的遵循中诠释为绝对真理——周公礼乐制度,同时也为自己塑造无冕素王的圣人形象提供诠释意义上的必要性准备。西方基督教的释经学关于《圣经》的诠释有着重要的自解原则,中国经学诠释对“六经”或《十三经》的诠释也有着在信仰上构成的自解原则。而经学诠释自解原则告诉我们,“述”的字义与词义是“遵循”.“作”的字义与词义是“制作”与“兴作”。杨伯峻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过度诠释为“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从而把一个经学诠释命题降解为文学诠释命题。

  • 标签: 孔子 中国经学诠释学 自解原则 独断论诠释学 信仰 误读
  • 简介:绘画透视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术中,绘画透视学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从更加立体、形象的角度将绘画中的二维图像变为三维的呈现模式,并从不同角度呈现不一样的世界,从而使作品更加逼真、形象,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感受,促进了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

  • 标签: 透视学 绘画透视学 现代 后现代主义
  • 简介:《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中的“现代性”折射出亚洲新电影在文本形式、内容精神及品格风貌等各方面特性。将“现代性”视为一个动态概念,亚洲新电影可被视为一个具有开放性与颠覆性、正在演进中的动态体系,从而诠释出电影与亚洲文化、社会和政治之间一种富于张力的、复杂又暧昧的交互关系。亚洲新电影在亚洲国家/民族身份的建构中,既有自觉的主体意识的生成与寻觅,又追问自己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认同与被阐释。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与碰撞中,亚洲新电影铸就了自身具有内部异质性与文化想象的独特品格。

  • 标签: 《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 全球化 主体性 民族身份 文化自反
  • 简介:我们正处于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历史时期,无法用单一的现代或前现代或后现代来概括,只好用别现代称呼。“别”的“别裁”“别体”“别传”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容易产生误读,表面上看类似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生造的词“differrance”(延异),

  • 标签: 后现代 审美形态 “囧” 社会历史 解构主义 前现代
  • 简介:随着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演进,工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完成了对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改造,理性的、重视法规的、科学的、工业发达的、效率高的现代城市文明取代了直觉的、人文主义的、以农业为主的、

  • 标签: 社会现代性 左翼作家 书写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 简介:<正>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空间:多向的线条交叉成立体的构筑,以物质的状态显现又让思维自由穿插其间,能够感受到空气的流动、音律的敲击和色味的诱惑,听任心灵以最大的限度拓伸,又柔软地缩成一团,幸福的青绿枝条就摇动着创作的手臂,从枝到叶都播放着鲜润的语言。——这便是作家创作中完全投入的心境与情绪。

  • 标签: 现代抒情小说 情绪结构 形式情绪 情感 社会心态 抒情意境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把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统称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随后渐渐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定义作以梳理总结,分析当代较为经典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从而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设计方法,明确其对于当代设计的影响,并就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设计 人性化 复杂性
  • 简介: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 序《美方雇员》彭荆风在贵州作家群中,余未人是位写作勤奋的女作家,近10年发表了众多的短篇、中篇、长篇和散文、报告文学;《美方雇员》这部中篇小说集中的7个中篇,曾散见于《中国作家》、《小说家》、《花溪》等刊物,得到读者的好评。中篇小...

  • 标签: 现代都市 中篇小说 艺术功力 短篇小说 作家 雇员
  • 简介:民族国家意识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王一川先生指出:“中国形象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的重要性:作家和诗人们总是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中国。”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从乡土的角度来想象和构造中国形象,则是一种非常直接也比较普遍的现象。以人的自由自觉为核心的道德、政治、经济、法律等层面的理性原则,贯穿在乡土中国形象的建构和想象中,在从乡土性出发对本民族的自我审视的具象表达中,形成了现代性新传统。

  • 标签: 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形象 乡土性 中国文学史 形态 国家意识
  • 简介:<正>袁可嘉在《光明日报》(88年6月26日)发表的《还是叫“中国式现代派”,好》中认为,把当前有别于我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和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的、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和现代文论影响和启迪的作品称为“伪现代派”不妥,还是叫“中国式现代派”好。因为这一新品种的主要内容、精神和思想还是中国式的,现代中国人的,不是西方人的,更不是现代西方人的。他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展,中国式现代派将有所进展。人民在思维方式上必将有巨大变化,

  • 标签: 西方现代派文学 中国式 现实主义文学 西方人 现代中国人 思维方式
  • 简介:近十几年来,"中国画的现状、前景,中国画的何去何从,再次成为国内美术界争论的焦点。但今天的争论是昨天争论的继续,回顾本世纪前期的争论状况,有助于对今天难分难解的问题作历史的清理"。本文试图通过对近现代"美术革命"思潮的分析来探究中国画的发展。

  • 标签: 美术 美术革命 思潮
  • 简介:黄子平在分析丁玲《在医院中》的时候,引进了“现代性”这样一个概念。他设问说:“为什么是‘医院’,而不是可能更为偏狭保守的乡村(如鲁迅的‘未庄’)?……当然,描写一个本来即以治疗病患为己任的单位的‘病态’,可以讽刺性地使上述‘尖锐对立’显得更为鲜明触目。……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尽管有这样多的‘愚昧无知、偏狭保守、自私苟安’等‘小生产者的思想习气’,从结构上看,‘医院’这种社

  • 标签: 中国现代性 中国现代化 现代性问题 国家意识形态 中央集权 概念
  • 简介:七十年前的烽火硝烟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成的西南联大,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扎下了它暂时的营地。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西南联大无疑是一所真正意义上丰碑式的大学。它的出现虽说是在战争环境中,为了保存中国现代正规教育的脉息而采取的临时举措,但风雨如晦之中,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立民主堡垒之称号”,推崇人文主义、学术自由和通才教育,具备真正学院精神的本质内涵,这种精神依托健全的治校机制与办学理念,有效地保证了联大一切教育科研以及学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吸引和荟萃了海内外众多著名的大师、专家,以及跻身世界学术前沿的青年学者,凝聚了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鼎盛的学者和教授队伍,从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培养、造就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有许多人成为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 标签: 西南联大 现代主义 诗派 北京大学 中国现代 学术自由
  • 简介:对于小说叙述,我们首先应当从模式化的角度来看待它,它不具备一定的模式便不会区别于其他语言,也不会呈现出它的具有特征的世界。因此,小说叙述总要确立一定的语言模式。但是,千变万化的小说叙述现象不可能被纳入一个统一的轨道或单一的系统中,它必然有其非模式化的方面,即总是对自身的模式有解除倾向。这样,小说叙述是一个不断拆毁自身模式又重建自身模式的过程。每一部小说都是语言模式的某一肯定方面,也是另一否定方面。没有完全符合规范的虚构语言,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虚构语言的规范。模式可以用它的固定性来统一个别语言,也可以被个别语言的变化所摧毁而获得重建。

  • 标签: 语言模式 语言符号 小说叙述 现代小说 能指与所指 结构主义
  • 简介:中原现代早期绘画因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美术教育、写实主义绘画、中原农耕文化、战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浑厚、粗犷的阳刚之气及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绘画风格。其阳刚和乡土之气具有粗中有气、朴而有神、浑朴相融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表现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观念.成为20世纪中国繁荣的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绘画风格 中原 早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 解析 成因
  • 简介:空间语言是现代陶瓷雕塑交流或沟通信息最基本、最普通的语言形式,本文从现代陶瓷雕塑的空间形态、物理空间语言、心理空间语言和空间语言深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现代陶瓷雕塑的空间语言体系及其意义。

  • 标签: 现代陶瓷雕塑 空间语言
  • 简介:<正>在围绕着西方现代派文艺的讨论中,就涉及到文艺作品的真实性问题。的确,没有一个西方现代派文艺家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不真实的,也没有一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不以真实相标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有多少这样的文艺流派,就有多少关于真实的主张;有多少这样的文艺家,大体上讲,也就相应有多少对真实的不同看法。英国现代著名作家阿·赫胥黎在《夜晚的音乐》一书里写道;“‘真实?’人们会问,‘是不是譬如说2+2=4,或者说维多丽亚女王在1837年登基,光是以每秒钟187000哩的速度行进这类真实?’当然不是,诸如此类的真实在文学作品中显然是不多的。”阿·赫胥黎是1963年下世的。他死后不久,即在六十年代后期,西方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绘画流派,人称“超级现实

  • 标签: 超现实主义 真实观 文艺流派 六十年代 西方现代主义 象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