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6月30日-7月2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匈牙利的20位外国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近一百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是迄今为止我国主办的参加国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本文对“俄罗斯学前沿理论”、“俄罗斯学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构建发展”、“俄罗斯文化关键词及国情研究”、“俄罗斯学高校俄语学科建设及俄语专业教学改革”等大会主要议题发言作了归纳与总结。

  • 标签: 俄罗斯学 前沿理论 观念研究 俄语专业教学改革
  • 简介:在本尼特眼中,俄国形式主义建构了一种科学美学,通过对科学美学的批判,本尼特完成了对俄国形式主义批判的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维度的介入。本尼特通过文化研究的立场强调了文本符号的文化生成性,他反对和批判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并非绝对纯粹性的自我体系,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组织的表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学一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现实、社会实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表征。

  • 标签: 本尼特 俄国形式主义 科学美学 意识形态批判
  • 简介:提要《熊掌山》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弗·索罗金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在未来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新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后古登堡时代”。人们崭新方式“阅读”书籍——将纸本书充作燃料烤制食物,“阅读”成为毁灭书籍的过程。作家通过讲述未来世界“书籍”和“阅读”的变异,从未来角度形象描述技术进步文化衰退之间的冲突,表达对人类文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忧虑。本文分析小说中“书籍”“阅读”为切入点,解读索罗金这部新作。

  • 标签: 弗·索罗金 《熊掌山》 书籍“阅读”
  • 简介:“索尔仁尼琴文学奖”从肇始到落地一直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索尔仁尼琴的苦难意识和诸多诉求,其授奖章程、评奖机制以及授奖对象都成为索尔仁尼琴苦难意识和精神关怀、历史记忆和文学价值、民族认知道德意识的表达者,成为认识索尔仁尼琴道德意识的一面镜子。在文学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索奖”及其评奖委员会珍视俄国传统文学价值,注重文学评奖的独立性,这值得加以关注。

  • 标签: 索尔仁尼琴文学奖 道德意识 文学价值 历史记忆 民族认知
  • 简介:在金秋的上海,在因APEC会议的举行而显得异常热闹的上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研讨会”于10月15-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不显张扬地举行了。因APEC会议“撞车”。会议时间由原定的三天半压缩成两天半,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师、学者、编辑和研究生们却潜下心来,或积极发言,或认真倾听,相互交换了研究成果。获得了大量“压缩的”信息。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张扬 学者 研究成果 苏联解体 研讨会
  • 简介:自然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个性,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死亡的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的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勃洛克和安娜·阿赫玛托娃是俄国现代派诗歌的两位巨匠,前者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最杰出的代表,后者则在阿克梅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的创作对俄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春,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勃洛克已是享誉诗坛的大诗人了。阿赫玛托娃对勃洛克

  • 标签: 勃洛克 阿赫玛托娃 现代派诗歌 俄国象征主义 诗坛 叙事诗
  • 简介:洛特曼的“符号域”观念和自然科学颇有渊源,他的符号学理论生命科学更是有诸多相互借镜和影响之处。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对生物学的借鉴和在生物符号学脉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文理学科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体现了符号学和文化研究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动向。

  • 标签: 符号域 生物域 心相世界 生物符号学
  • 简介: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中,颜色更成为众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主要象征对象。具有时代特点的红白黑三色成为最鲜艳的象征颜色,它们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征主义小说《基督反基督》三部曲中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成为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象征手段。

  • 标签: 红色 白色 黑色 基督反基督
  • 简介:王西里的《中国文学史纲要》的诞生,近代实证史学对王西里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但考察王西里研究中国文字的思路和方法,剖析其评论中国文明的观点,他深受近代欧洲东方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影响。《中国文学史纲要》的问世,还与沙皇俄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以及俄国人的东方观息息相关,其中俄国人的双重民族性格是此期俄国东方学研究兴盛的潜在动力。《中国文学史纲要》对中国宗教、中国文字、文学的研究和认识,在世界汉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透露出的王西里的中国观,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 标签: 王西里 《中国文学史纲要》 欧洲东方学 中国观
  • 简介:依据鲍里斯·安德烈维奇·乌斯宾斯基提出的艺术文本结构中的视点理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通过不同层面的叙述“视点”,在“内”“外”视点的融合中,由“黑”、“红”、“黄”、“蓝”四本不同笔记“自由女性”叙事的交织,随着时间进程的演变,在意识形态、话语、心理等不同视点中呈现出不同意义,构成了小说复杂而又有序的独特叙述形式,从而形成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文本结构,形成了小说的对话机制。

  • 标签: 视点理论 乌斯宾斯基 《金色笔记》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他是前苏联继巴赫金之后又一位人文科学领域的理论巨擘,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为实现文化形态的符号性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所创建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对世界符号学大厦作出了巨大贡献。值此洛特曼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符号学专栏特辟三篇文章,缅怀这位符号学大师。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诞辰 纪念 渊源 知识分子家庭
  • 简介:本文认为,既不能简单地说“《伊》是爱国主义的”,也不能简单地说“《伊》是扩张主义的”。事实上,爱国主义扩张主义作为团结的双重功能指向在作品中同时得到了体现;因而,我们认为《伊》的主题应该是“爱国主义扩张主义的二重奏”。

  • 标签: 扩张主义 爱国主义 《伊戈尔远征记》 二重奏 主题
  • 简介:1916年5月6日,在回答初登文坛的作家阿尔汗格尔斯基关于生命的意义,列·安德列耶夫说道:“生命是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来表述的。”事实上,这位表现主义大师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的笔下,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生命的极端死亡之中,而《叶列阿扎尔》和《人的一

  • 标签: 安德列耶夫 文坛 生命 作家 表现主义 作品
  • 简介:19世纪上半期俄国人的中国观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一期有多位来华俄国人在其行纪中就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社会与风俗运用了不同于18世纪的负面评价套语。中国由18世纪令人艳羡的文明国度沦落为停滞、腐朽、落后的代名词。欧洲社会的进步、黑格尔等人的历史哲学、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来华行纪深刻影响了来华俄国人关于中国的书写倾向并与后者共同促成了19世纪上半期俄国人中国观的转向。

  • 标签: 俄国人 行纪 中国观转向
  • 简介:女性始终是彼特鲁舍芙斯卡娅小说中最重要的视域之一。其女性小说的“非主流”叙写表现在她不再为“性别请命”,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解构了女性主义书写在女性形象身上形成的模式化主题,重塑了有着太多承载的女性主义隐喻和象征的女性形象。作家一路写来的是苦难相伴生的女性异样的生存形态,是一种不加任何粉饰的女性“新写实”。其小说文字具有很高的辨识度:生活叙事为小说内容,“审母”为叙事策略,小说文本中洋溢着她对女人生存形态的深切不安、高度焦虑,冷峻、坚硬为言说的情感取向。

  • 标签: 彼特鲁舍芙斯卡娅 女性小说 生存形态 女性叙事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俄苏文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学术群体,除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的几所高校外,上海地区的部分高校也有较强的研究力量,其中华东师范大学的俄苏文学研究群体颇为学界关注。这支队伍不仅有俄苏文学研究和译介的传统,而且拥有一批优秀的俄苏文学学者,并有一些独特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华东师范大学 文学研究 学术队伍 中文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

  • 标签: 发展纪念 曼诞辰 洛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