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国际艺术专业等级评审协会、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于2010年8月在香港举行。此次比赛由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担任名誉主席,评委由国内及港台的知名钢琴教育家、演奏家组成。本次比

  • 标签: 钢琴教师 国际 钢琴教育家 导师 文化艺术交流 2010年
  • 简介:"中和"之美的形成有其社会、文化根源,深受儒家礼乐思想影响。福建由于朱熹及其门人的影响,至今儒学底子深厚。礼乐思想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对弦友产生影响,而后通过日复一日的中和礼乐之浸润,培养中和之礼节、中和之性情,从而完成儒家一再强调的对"人"的塑造。传统南的学习是伴随着南文化的学习和浸润而逐渐养成的,与传统南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南人,从思想到性情到美感都稳固不易变易,能够自觉地维护南传统的中和风格和地位。

  • 标签: 南音 中和美感 礼乐思想
  • 简介:乐器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反映音乐历史发展的有形的东西,虽然律学文献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有关中立这种特殊音律现象的记载,但许多民间乐器机制却提供了民间音调所需的所有的级.本文通过对各种匀孔的管乐器、匀品(柱)的琉特类乐器和中指现象以及齐特尔类乐器等相对波长的数理分析,说明很多民间乐器的定制为中立的演奏提供了足够的条件,甚至有的定音乐器也设置了中立级.这就说明中立在民间音乐中已不仅仅是偶而、随意地出现,它的确有完备的物质条件.广泛存在于民间的中立现象不仅是深藏于人心中的腔观念导致的审美听觉,也不仅是抽象的、反映纯精神气质的旋律音调,而是凝固了的、物化于乐器机制上的、可把握的数理关系,有其自在自为的制度形式.

  • 标签: 中立音 管乐器 民间音调 音乐历史 民间音乐 演奏
  • 简介:上世纪编钟列的研究工作在30年代就已开始。但深入研究则在70年代以后。总体上经历了个发展阶段,产生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也掌握了许多特有的音乐学研究方法。随着既往成果的积累和新材料的涌现,对两周编钟列进行整体分析显得十分必要。这种研究是进一步探讨先秦音乐文化尤其是先秦乐律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编钟 音列研究 述评
  • 简介:2006年11月,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始冈要》)。作为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和指导我围高等师范(以下简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从强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突出了高师音乐教育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办学思路,

  • 标签: 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音教专业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教师教育改革 教学指导纲要
  • 简介:欧洲钢琴艺术三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钢琴文献,其中包括大量对掌握钢琴技能有训练价值的练习曲,还有一些技术的基本练习和一些技术课题明确的练习曲。基本练习只是一些技术模式,如音阶、琶之类,这些是一些音乐的素材,用来进行手指训练。练习曲则是以乐曲的形式进行某种技术训练。

  • 标签: 人音版 教材 钢琴文献 技术课题 基本练习 练习曲
  • 简介: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传统宗教音乐的研究,在众多音乐学家的关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应看到,这方面的研究一则刚刚起步;二则不少音乐学家对研究相系的宗教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在研究成果上还存在着许多“圈外人”难以避免的不足,一些著述往往停留在纯音乐形态的介绍及分析上,而带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本文的作者昭慧法师,是台湾一位精擅佛门教理及戒律研究的比丘尼。祖籍广东梅县,1957年出生于缅甸,1978年出家,1979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现为福严佛学院教师。她又是位素养不凡的音乐爱好者,出家前曾是台湾广播电台业余合唱团成员。本文是她的近作,围绕佛教戒律非乐的态度,而佛教界又倡导声佛事的“矛盾”现象,结合佛教史的演进,从一个“圈内人”的宗教和美学角度,对佛教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前景作了比较充分而精辟的阐述,很值得研究佛教音乐的同仁参阅。此文原载作者《如是我思》一书,本刊在转载作了部分删节。文中涉及佛教的一些常识性名词或术语,因篇幅有限,读者可查阅有关的佛教辞典,本刊不予另行注释。

  • 标签: 非乐 佛教音乐 思想 比丘尼 宗教音乐 《四分律》
  • 简介:随着文化与时代的变迁,南固有的自发性的民间生存状态,已经很难使其传统重新焕发生机.地方政府的扶植,便凸显其重要意义,成为南继承、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泉州为个案,通过对南的民间文化属性的论述以及相应生存状态的描述,阐述地方文化政策对南的传承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进而认为,强调文化多元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地方文化政策的制定,是传统音乐品种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和进入良性发展的保证.

  • 标签: 地方文化政策 南音 音乐传承 民间文化 文化属性 音乐文化形态
  • 简介:京剧唱念的吐字、过韵、归,要求把字音分析成字头(声母,或声母连带韵头)、字腹(即韵腹)、字尾(即韵尾)。“字有头、腹、尾,有发、放、收(即吐字、过韵、归)”,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吐字在字头;过韵在字腹;归在字尾。下面分别讨论之。

  • 标签: 唱念 字腹 字尾 鼻腔共鸣 二黄慢板 《智取威虎山》
  • 简介:在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作为“世遗”的泉州南应如何结合自身的艺术特点、历史沉淀及区域文化生态制定科学可行的传承与发展方案,是南学者、传承人、政府文化教育机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因为南研究涉及多学科,单一学科、个别单位、民间团体各自为战的研究已不适应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当代需求,通过协同创新是推进南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南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将通过南保护方式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南传承研究、南交叉学科研究、南合理利用与创新发展研究、南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等大研究平台助推泉州南传承发展。

  • 标签: 协同创新 泉州南音 传承发展
  • 简介:从非乐思想到声佛事(下)释昭慧四、梵呗之历史,功能及其特色(一)声呗之起源与发展《铜牒律》中有名为“bhanaka”者,汉译诸律或音译作“呗”、或简称“呗”,或加意译而作“声呗”。“呗”的起源很早,诸部派干音乐之设限宽严不等,但都听许声呗,而且都传...

  • 标签: 仪式音乐 梵呗 根本说一切有部 《高僧传》 《增一阿含经》 装饰音
  • 简介:爱上变幻的瞬间,当时钟滴答滴在耳边放大了声响,华丽地坠落在天鹅绒般的梦境……相信所有的女孩都有着缤纷的梦,期望借着“变幻”来诠释自由自在的精彩生活。有这么一个女孩.爱哭爱笑爱唱歌爱做梦,多蛮美丽。当你还在感叹她的神奇魔法。她微笑着眨眨眼说:你好!我是戚薇。

  • 标签: 自由自在 女孩 华丽 戚薇
  • 简介:历时10个月的首届“人社杯”全国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活动日前结束。这项旨在倡导青年大学生多读书、勤思考,切实提高音乐理论素养的全国性读书征文活动自2003年底开始以来,得到许多高等艺术院校的响应和支持。部分院校将文论写作课与征文活动相结合,开展教研互动、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 标签: 书评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结束 杯书评
  • 简介:<正>失传三百年的古谱《北西厢弦索谱》的音乐,在十月十二日于香港大会堂举行的陈蕾士古筝音乐会上重现给现在听众聆赏。北西厢与“南西厢”的产生唐代河南元祯所写的崔莺莺与张生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在过去千多年来,成为中国历代戏曲、小说的著名题材。与苏轼同时代的北宋诗人赵令畴,即以十二首商调蝶恋花写成鼓子词,南宋又出现莺莺六么杂剧。元(禾贞)《会真记》中写张生对崔氏“始乱之,终弃之”,莺莺的悲剧性结局使人同情,而其悲剧性格亦被刻划得很成功。赵令畴的鼓子词虽对结局提出了看

  • 标签: 弦索 悲剧性 音乐会 鼓子词 《莺莺传》 传奇小说
  • 简介:<正>被著名作曲家布莱兹(PierreBoulez,1925-)誉为“现存最伟大的杰作之一”的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LyricSuite,1925-26)是贝尔格运用十二技法创作的第一部扛鼎之作。作品创作的时间虽早,但却具有很大的独创性,奠定了贝尔格今后一系列十二作品的技法与风格。著名的英国音乐学家雷德立赫(HansF.Redlich1903-1968)认为这是“他在十二领域中新探索的一个起点”。①而乔治·珀尔(GeorgePerle,1915-)②在《新

  • 标签: 作品创作 贝尔格 抒情组曲 主题 十二音技法 特殊手法
  • 简介:中国古代乐论既不属于西方音乐美学中的形式论,也不属于情感论。就其乐论的总体指向来看,都与“心”论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中国古代乐论是围绕着音乐与心展开的乐论。音乐以心为本体,与心不可须臾分离。心论形成于先秦,成熟于汉魏并一直影响至明清,是中国古代乐论中最核心的内容。

  • 标签: 音心论 儒家乐论 道家乐论
  • 简介:长江区域文化,是曾侯乙编钟的背景。自古以来已分为巴蜀、荆楚、吴越三个文化区。其歌乐文化,史不中断、地不变迁沿袭至今。中南色彩区歌乐文化,承受其古区歌乐文化,形成了多元歌乐混融体歌乐文化。以婚丧礼乐,尚巫信“三教”;米文化之歌,薅秧打锣鼓;楚歌多和声,传今二千年为证。随楚科技文化,一度光辉灿烂,居天下第一。

  • 标签: 曾侯乙编钟 文化区 色彩区 多元 混融 同化
  • 简介:林俊卿是位出色地医生、嗓音专家、声乐家。他创造出科学与艺术边缘的奇迹。本文以林俊卿的生平及其音乐贡献为切入点,借鉴历史学、民族音乐学、哲学、比较学等研究方法对林俊卿创建的“咽”发声方法的理论及其教学实践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旨在通过声乐理论创新与科学相结合这一角度揭示林俊卿“咽”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希望能为这一方法的研究(不只)和推广做一些贡献,以使人们尽早掌握“咽”发声方法,将其运用于艺术歌唱与声乐教学实践,为我国的民族声乐的发展和完善贡献微薄之力。

  • 标签: 咽音 价值 局限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