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虽然东汉一朝的郡、王国和属国设置屡有变迁,其数目并非保持恒定;但无论是九十八的总数还是各州所分部郡国的数目,甚至包括“外十二州”的排列顺序,《续汉书.百志五》“刺史”条都与同书《郡国志》的记载相合无间。

  • 标签: 刺史 百官 汉书 排列顺序 数目 属国
  • 简介:<正>说起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人们并不陌生。在《西行漫记》书前插页第27页上,有这样一幅注明为"傅锦魁"的红军干部照片:灿烂的阳光下,身材挺拔的他,身穿整洁的红军干部服,腰扎武装皮带,英俊

  • 标签: 胡金魁 《西行漫记》 政协工作 国民党军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
  • 简介:晚清招商局的创办是在官府控制、庇护下,利用上海租界文化环境优势、华人商股实现的,并由此确立督商办的经营体制。由于官府对招商局的事实占有及侵权损害,致使股东、经理者均无法完整行使其权利义务,招商局在官府的庇护、控制下转向督官办。

  • 标签: 轮船招商局 官督商办 商为官用
  • 简介:通过大量清代立嗣继承案例可以看出,地方官员运用手中的行政权威,干预司法,在具体的司法裁判上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及儒家传统道德伦理对法律的正义进行救济。使得社会公正得到更多的实现。这既维护了法律所保障的传统道德伦理与民众的信念,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 标签: 清代 地方官员 法律正义 立嗣继承案 自由裁量权 道德伦理
  • 简介:东魏迁都邺城,学术文化中心转移,北魏太和以来积累的文明成果萃集邺下,为东魏北齐史官制度的发展与《魏书》编纂提供了良好条件,并由此形成了史馆修史与大臣监修制度。大臣监修与史馆修史二者一体,史馆是一专门修史机构,似在宫禁集书省与起居省内,已不同于北魏秘书省之"史阁"。大臣监修改变了北魏以来秘书监、丞典领国史的传统,入馆修史加兼著作,脱离了秘书著作系统。著作从秘书省游离出来,与集注起居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东魏北齐沿承北魏,置集书省和起居省,北魏以守尚书典注起居,东魏北齐以散骑常侍等侍监领或撰修起居注。史馆修史与起居集注,造就了《魏书》、《齐书》、《齐纪》等史书。东魏北齐史官制度变化的依据为礼制的修订,唐代礼多因循北齐,故其史馆修史制度亦上承北齐。

  • 标签: 东魏 北齐 史官制度 史馆 官修史书
  • 简介:清初部院内部结构经历了由正副理事体制向司官制的过渡。关外时代的正副理事体制以旗授,而非以司分职,入关后一度与汉系统的司官制并存,满藉助品秩的优势实现对汉的全面监临与掌控。顺治八年前后,清廷开始尝试理事的分司,但各部落实的程度与范围均不尽相同,新旧制度由此交互。顺治十五年划一满汉官制,满洲旧制全面向明制靠拢。康熙初年制度复旧,部院权力结构上实际恢复了理事体制的精神。圣祖亲政后,缩减旗分缺,建立折衷的满缺司官调拨制。由于官书编纂时的“追改”,这一过程晦暗不清,本文利用清初满汉文档案与题名文献,尝试厘清部院司官制确立的曲折过程,为理解“清承明制”的复杂性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

  • 标签: 清初部院 司官 理事官 清承明制
  • 简介: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由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组织筹展《郑和与海洋亚洲》,作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展览期间举办一些学术讲座,应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邀请,我10月20日到新加坡,21日作了《中国舟船演变简史》的讲座。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访问记 文化馆 马六甲 国家图书馆 学术讲座
  • 简介:本文以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1844年在澳门出版的《英华韵府历阶》为例,探讨当时外国传教士编纂的汉英词典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过渡现象——该书收入的字词,虽全部标以音,但部分字词只在粤语或某些方言区通用;此外,在通用的汉语拼音系统出现之前,该书亦肩负起逐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各种中国方言的拉丁字母拼音系统的使命。

  • 标签: 卫三畏 汉英词典 澳门
  • 简介:被誉为“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的徐光启入教后不仅自身虔诚奉教、著书译作,更积极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在界的影响力为传教士创造有利的传教环境。不论是在世时或去世后,其在界拥有的人际网络对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的展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以奉教士人为核心,通过其拥有的社会关系不断向外扩散的模式可谓是耶稣会“上层路线”传教方针的重要展开形式之一。

  • 标签: 明末天主教 徐光启 在华耶稣会士 上层路线 人际网络
  • 简介: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而作为其坚实基础的学教育也达到了空前完备的状态,不仅地方府州县和军队都司卫所儒学教育空前发达、中央并设两京国子监且规模巨大、学校教育体系空前完备,而且还具有完全以科举为轴心并与其融为一体、学校功名成为科举功名的重要补充、监生入仕成为定制等鲜明特点;从而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适应性和吸引力,不仅成为明代科举的强力支撑,而且对明代社会和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奠定了清代科举与学教育的基础。明代学教育上述特点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明代统治者始终把兴学置于“治国之本”的地位、注重其制度建设并予以切实的经费保障等原因。但由于学教育完全处于政治统治的附庸地位,故也带来了教学内容狭窄和明中叶后渐失教育之实而越来越成为朝廷牢笼甚至摧残人才的工具等负面影响。

  • 标签: 明代科举 官学教育 监生
  • 简介:在媒介融合下,"互联网+红色文化"的模式开启了爱国主义的新宣传时代,本文以红岩联线网为例,了解红色文化和红岩精神,分析了网络红色文化的审美特征:一是史料图像的严肃之美;二是宣传图像的崇敬之美。认为网络红色文化图像的运用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内容挖掘更加深刻,从而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激励人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 标签: 红色文化 “红岩精神” 网络图像 审美特征
  • 简介:18世纪,山东绅民的抗粮行为常被清廷认为缘自其"民情"兼具"刚狠"和"晓文"的特质,而较少与官府失当联系在一起。嘉道年间,随着州县官吏在田赋征收中盘剥程度的加重,山东绅民时常通过京控渠道进行抗议。但因清廷的整饬始终不见成效,绅民对官府的仇怨持续发酵。至咸丰年间,在州县官因税收压力倍增而继续加重对乡村的盘剥,又未能有效掌控团练的情况下,"恨久矣"的山东绅民遂借团练之力,频繁而激烈地反抗州县的田赋征收。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官方自身相信,"吏道之堕"实为团练抗粮的根源,绅民的责任反而获得理解和宽容,提示出当时的吏治危机已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山东绅民抗粮动因从"民情"向"恨"的转变既折射出清王朝自18世纪末开始日渐凸显的吏治危机与民对立,也预示着晚清以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冲突。

  • 标签: 嘉道年间 田赋征收 乾隆时期 吏道 绅衿 藩臬
  • 简介:本文针对中的一向为学者所忽视的标点问题,重申了中华书局标点本正确读法.作者结合睡虎地秦简、九店楚简等简牍资料,指出这句话是战国时期奴隶买卖的反映.推翻学术界长期信奉的郭沫若先生的周奴隶买卖说,为一书的断代问题提供了积极的帮助,同时作者还指出此处的'货贿'一词在先秦时期特指金玉类贵重货物,而非一般商品的通称.

  • 标签: | 货贿
  • 简介:缺划分肥瘠,是清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因不见于选任规章,故不为人们所熟知。广西巡抚柯逢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奏公费档案的发现,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较佳的史料。通过分析这组档案,不仅可以弄清广西肥瘠缺的分布及特点,还可以此为基础,论述其与“冲、繁、疲、难”四要素、“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等级及选任制度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清末广西地方社会和人事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认知。而缺肥瘠现象对清代官员选任、地方治理乃至对整个清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更值得人们深思和警醒。

  • 标签: 清末 肥缺 瘠缺 繁简 选任
  • 简介:郑樵在其所着的《通志·艺文略》中将道家分为二十五个小类,囊括了老庄与道教;然而,在同书《校雠略》中,他却对道家与道书不分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有编次不明之虞。本文由此矛盾处着眼,从纵向与横向、内部与外部,对明代以前居私书目中道教典籍的卷帙篇幅、类目序列进行系统梳理。具体而言,可分为“大、小道家”两系,其交织错落、争相竞逐之时,正在唐宋。及至南宋,“小道家”重新回归主流,郑樵之《通志》则正当转折之时;《宋史·艺文志》中佛、道典籍着录位序的逆转,也是道教地位下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建构方面,私书目中所营造出来的佛、道格局,也与真实之情形有殊,存在刻意拔高和放大道教的倾向;其与道藏目类系统的离合,亦可分为两个系统,在宋代呈现出存古与趋新的不同面向。

  • 标签: 转折 建构 书目 道教 南宋
  • 简介:居延出土的"元始元年八月辛丑"簡證明終西漢之世未設司隸部,它由公孫述始創,數年後爲光武效法。武、昭朝初置司隸校尉時便賦予其"察七郡"的京畿糾察性格,在西漢中晚期聚焦於兩類群體:其一是學界熟知的身居京師的貴戚、公卿;其二是弘農、三河二千石,後者反映出當時存在由司隸和部刺史主掌的十四個對全體郡國守相的監察組。另外,全國性"詔所名捕"制度暗示,成、哀朝可能存在十三刺史部與七郡共十四個州級治安區。這些都是公孫述、光武選擇該"領一州"的淵源,在京畿設州牧的做法則承自王莽。東漢的司隸校尉兼具"察七郡"和"部七郡"雙重性格,刺史性格的後者分擔了對七郡吏民的監察,反向突出前者對貴戚公卿的糾察,這是該在東漢中晚期政治地位驟升的制度原因。

  • 标签: 刺史部 京畿 新莽 光武
  • 简介:当前对留守儿童开展研究的范式除了占主流地位的定量研究①之外,还有日渐多样化的质性研究,包括了个案研究②、叙事研究③、田野民族志研究④、行动研究⑤以及技术化⑥和一般化⑦的质性研究,

  • 标签: 儿童研究 传统村落 丰顺县 客家 主流地位 留守儿童
  • 简介:滔滔黄河造就了广袤肥沃的三川大地,也哺育了一代代聪明能干的彩虹之子.是他们没有辜负彩虹先祖的期望,力求上进,默默奉献,为民族的发展进步而奋斗;他们没有忘记黄河母亲的养育之恩,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为营造美好的三川大地而奔波.

  • 标签: 供电所所长 子电业 官亭供电所
  • 简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一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哪方面发展,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教育为本 民国时期 地方官 县长 宁夏 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