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重要的内核,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定中华民族特色信仰自信。也就是要正确对待中华民族本土传统宗教和信仰及外来宗教信仰,坚定当代主流信仰,即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之信仰.

  • 标签: 中华民族 宗教式 本土传统
  • 简介:南京是著名的十朝都城。南京地方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0年的50余年间,有关南京地方文化的图书已经出版不少,如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的《南京市志丛书》(近100种)、南京市党史办主编的“南京历史三部曲”(3种)、南京市社科联(院)主编的《南京文化研究丛书》(3种)、

  • 标签: 地方文化 地方志 明史 都城 中华文明 南京
  • 简介:河南省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于平天在阅读、分析了1992年~2000年豫、冀、吉、蜀、皖、沪、宁、浙等8个省市区已出版的12部续志后认为,续志凡例中应该增加或充实;续志凡例应该写出个性特色,以展现编纂者编纂思想和理论观点。

  • 标签: 续志工作 体例结构 地方志 篇目设置
  • 简介:370多年前.时任荥经县令的张维斗登上位于县署内的景行楼,眺望四周,浮想联翩。向南,想起七擒孟获。万片苦心;向西,清溪大渡关,韦南康、李卫公攻破南诏。打败番人;向东,眉山邛州。三苏文章,鹤山理学;观近处,羊肠九折,回车叱驭……他在担心叛乱、偷抢和百姓流离失所.担心穷苦人衣衫破烂、面容憔悴、食不果腹,担心出现心怀伤痛、负屈含冤、无处申冤而囚禁将亡之人。楼前李树林立,桃花盛开,观望八方而内心却充满忧虑,越发思慕贤达.进而警醒自己,竭力勤政为民。

  • 标签: 乾隆版 赏析 县志 勤政为民 李树林 孟获
  • 简介:本文回顾了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学术探讨的三个时期.前194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与国家和政治密切相关,受西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理论的影响深远.1949-198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被纳入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的分析框架,焦点是民族形成问题和民族译名问题的讨论.1989年以后时期,面对西方理论的冲击和与世界学术对话的需要,关于民族概念的讨论向解构和多元化反思发展,其中'族群'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认为,在持续一个世纪的发展以后,综合国家政治与学术讨论的影响,中国的民族概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使用方式.

  • 标签: 民族概念 民族学 人类学
  • 简介:我国是个有五千余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然环境复杂,生产生活各异,地区差别很大。由此使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千差万别,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之一,就是历代均重视纂修地方志书。方志顾名思义,乃是一方之志,即记载一地不同于他地的自然和社会的整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因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早在《新编地方志暂行规定》中,就强调新方志要“力求体现当地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反映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这说明突出地方特色,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基本要求。

  • 标签: 地方志书 县志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纂修 文明古国 地方特色
  • 简介:本文对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药物、医方和医学著作的东传及回回医疗机构的设置、穆斯林医人的活动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此说明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

  • 标签: 中世纪 阿拉伯 伊斯兰 医药学 东传 机构设置
  • 简介:陶宗仪(1329-1412),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陶阳人(今路桥峰江),自称天台陶宗仪。他是温台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宋至明清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也是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卓著贡献的重要人物。他立身高洁,才华横溢,博闻多识,卓有创见。他在人文学科,以至自然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思路开阔,著述极多,是带有开拓性的一代学者,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赢得历代文史大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称其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学家、人文学家;也还有称他为我国出色的百科全书大家。他的《辍耕录》、《书史会要》、《说郛》等著述,可和洪迈《容斋随笔》、沈括《梦溪笔谈》、赵汝适《诸蕃志》、宋应星《天工开物》、李自珍《本草纲目》等相比美,堪称宋明以来的海内一代名作。

  • 标签: 学术文化 陶宗仪 《容斋随笔》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 简介:如何赏析名家诗作艺术特色?古今中外,没有统一的模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赏析宋湘的诗,也不例外,同样受到不同诗家的评判,北方诗家对宋湘的诗艺不太看好,甚至毁誉参半;而粤滇诗坛对宋湘的诗艺及成就多有赞赏,少有诋毁之言。这从周先生辑录的30位诗家《名家评语选辑》中就可看出,绝大多数诗评家均属南国诗人,少有北派诗评家。对宋湘诗歌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或许有所启示。不过,适当借鉴名家的经验,不无裨益。

  • 标签: 艺术特色 诗作 宋湘 优美 名家 赏析
  • 简介:现今,各地的方志编修中都着重强调要体现记述时段内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在第二轮志书的编纂中尤其强调要突出改革这一时代主题,从篇目设计、材料整理、资料取舍等方面围绕“改革”作了很多创新和尝试,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篇篇有改革章、章章有改革节的局面。

  • 标签: 志书 地域特色 方志编修 篇目设计 材料整理 改革
  • 简介:官民合作促成了晚清乡土教科书编写的高潮,成就了其因地制宜的鲜明特色。学部编书局号召全国各地编写乡土志,构造素材,进而编成教材,但成效有限;而国学保存会为代表等民间出版机构,注意省情,倡导新史学,成功撰写了一批优秀的乡土历史教科书。晚清乡土教科书在编写体例上虽严守学章、服务学生,却在编写内容上注重因地制宜、因省而异;尤其是其编写宗旨以史为鉴、爱乡爱国,对于乡土教育与国情教育意义重大,对于传播新思想、倡导新观念,贡献甚大。

  • 标签: 乡土志 乡土教科书 刘师培 国学保存会
  • 简介:《吴佩孚在四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以吴佩孚流寓四川五年为主,直至晚年在北平,不受日伪威逼,拒不出山,最后被日寇害死为内容。该书在清末民国军事、政治的大格局中,记叙了吴佩孚的生活趣闻、轶事、诗文、书画,以小见大,寓功过褒贬于史实中。

  • 标签: 《昊佩孚在四川》 马宣伟 史料 叙述方式
  • 简介:“民族”在我国经历了由原生概念体系到近代民族定义的探索,体现了我国民族理论体系构建的“中国化”过程。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标志着我国对民族概念及其定义的中国化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据此对近代以来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回顾,认为:党中央对民族定义的阐释是一个开放性系统,表达了我国对民族概念的话语权,突出了国家安全的理念,具有可操作性。它将有利于我国民族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

  • 标签: 民族 民族主义 族群 历史演化 中国特色
  • 简介:近年来,民俗村寨旅游对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风、乡貌,解决"连片贫困"问题、支撑当地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但在村寨旅游发展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游客的到来,破坏了原有村落的景观景点、民风民俗和淳朴意识形态,致使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是异化的威胁。因此,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典型旅游村寨为视觉点,探寻特色文化保护与村寨旅游和谐并存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文化保护 村寨旅游开发 和谐并存 研究
  • 简介:嘉木样是塔尔寺的重要活佛系统,曾受清康熙帝册封,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较高的宗教地位,一世至六世皆为拉卜楞寺寺主。位于塔尔寺内的嘉木样活佛府邸融合了多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汉化元素,多区域和多宗教因素并存,在寺内众多活佛府中独具特色

  • 标签: 藏传佛教 嘉木样 活佛府 建筑特色
  • 简介:<正>把田仲济先生写于1932年至1949年的杂文作品称之为“鲁迅式杂文”,是因为田仲济创作杂文的缘起及过程都是接受了鲁迅的影响并有意学习鲁迅,无论从干预生活的广阔、抨击时弊的激烈及学识素养的博大精深等方面考察,都接近鲁迅。田仲济先生创作于这时期的杂文,收在《田仲济杂文集》中的共有212篇。据作者为这

  • 标签: 田仲济 杂文 鲁迅 形象性 杂文作者 战斗性